面像未来迎接挑战(再读《第三次浪潮》)
文/山西冯恩启
重温经典,做好准备。展望未来,迎接挑战。 再读 美国未来著名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
知识改变改变命运,科技成就未来,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导的一系列新兴工业工程将崛起。我们将进入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信息社会需要信息人。
一一 题记冯恩启
美国未来著名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80年3月在美国发表出版了一本书,叫《第三次浪潮》。此书一出版,便在美国思想界引起了轰动。继而蔓延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人们把这本书看作,描绘人类社会古往今来发展大趋势的最经典的著作之一。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与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最值得信服,最有价值,最经典的著作。是思想领域永远对峙的两座奇峰。引领着人类社会思潮和社会发展前进的方向。 马克思的《资本论》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五个阶段。马克思是以社会阶级和社会性质不同划分的。所强调的是广大劳苦大众要想改变社会,打破旧制度,旧社会,过上新社会的生活,人们必须起来进行斗争,起来进行革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着重阐述了阶级斗争和阶级革命在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作用。而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把人类社会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化社会三个阶段。所强调的是: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给人类所带来文明进步与变革。三十多年过去了,今天读来,人类社会似乎按照阿尔文托夫勒的预测与规划在一步一地向前发展着。书中很多的预测都得到了社会实践的印证。《第三次浪潮》这本书真的太神奇了,不仅给我们看到了过去的发展轨迹,也为我们提供了现在的出路和面对未来社会,怎样选择人生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出路。
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这本书中生动形象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一次浪潮是农业文明的社会。他说:从几百万前,有人类以来,人类居住在山洞巢穴中,靠采摘野果和渔猎为生。一旦发生自燃灾害的话,就会冻死饿死。生活根本没有保障,人类处于最低级的最原始的游牧和野生阶段。大约一万年前,人类纷纷离开山洞巢穴,走向草泽、林地,走向大河流域,江畔湖边,开始种植庄稼,建造家园。人类从此进入了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的农业文明社会。人类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次社会变革,是社会发展历程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里程碑。人们离开山洞巢穴,在土地上种植庄稼,是人类生存发展史上的一次科学技术领域的革命。
这次科学技术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生活。人类的生存方式不再靠力气和勇猛。而靠的是科学的种植技术以及相应的地理自然气候。人们研究种植技术,研究自然。得出了天、地、人合一科学理论,人类只有按这一理论去行事,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生活的道理。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一以农耕为主的农业文明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是这一社会阶段,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人类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人类还不能充分认识自然现象。也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发生。人们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做事和进行生产生活。
第二次浪潮是工业文明的社会。他说:从三百年前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开始。人类就进入了第二次浪潮文明,即工业文明。人们离开土地,开始纷纷建造作坊,建造工厂,逐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主体的工业文明社会。一座座以能源和钢铁为基础的工厂商店,拔地而起,高楼林立,气势雄伟,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类在制造业领域、医疗领域、生物工程领域、军事、航天航海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以家庭为主的劳动单位被打破,社会化劳动单位以形成。工厂里,人员密集。城市街道上人流如潮。人们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利用新制造的劳动工具,进行着各个方面的劳动和活动。工厂一销售一顾客的一条龙是工业文明的主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重视,为社会培养着大量的各级各类人才、工人和建设者。一种以种植为主的农业社会被逐步瓦解了。代之而起的是城市的工业化文明社会。人类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人类所经历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历时300年,它摧毁了古老的农业文明社会。工业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0年达到顶峰。在第二次浪潮时期,“以使用不能再生产的化石燃料,作为能源基础;技术突飞猛进;出现大规模的销售系统;技术突飞猛进;出现大规模的销售系统。家庭不再是共同劳动的经济单位。小家庭、工厂式的学校加上大公司,三者形成第二次浪潮时期的社会结构。”人类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上天,入海,不断的探索着大千世界的宏伟奥秘。人类细看,精研,解读着微观世界奇妙密码。开始了大踏步的前行,以豪迈的信心,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走去。
第三次浪潮是以计算机为主导产业的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托夫勒生动的在书中描述到: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功能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小,品种越来越多。计算机(电脑)在社会通信、医疗、办公、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很大发展和应用,尤其是航天、航海、生命生物和军事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飞跃式的发展。
传统工业(也被称为夕阳工业)被淘汰被取缔。代之而起的是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一系列知识密集型、低耗能工业的崛起。社会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信息社会。人类从此向着第三次浪潮文明社会迈进。会用机器做工的蓝领工人大量失业,社会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懂科学技术,还要会经营管理;不仅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生存和生活的各种社会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以信息化为主的社会变化之快,知识更新之快。真的使人对这个社会,感到空前的恐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明创造的东西时时更新。封闭被打破,保守被吹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成了这个信息社会的主导浪潮。全球一体化的政治、经济模式也正在形成。谁想割地称王,独享安乐已成白日做梦。
第三次浪潮社会正逐步走向一个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程、生物工程、遗传工程等组成的一个个庞大的工业群为主体的信息化社会。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之快,令人措手不及。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千奇百怪。自然灾害频繁不断,战争威胁日趋严重,地球不再大,星月不再远。瞬间可视频通话,几十小时可周游世界。人们感到:世界怎么了?一切都变奇了,变怪了。人都成神了,不仅能上天入海、吐雾行云,还能呼风换雨,改天换地。他指出:现代人正处在第三次浪潮的冲击时期,滚滚浪潮,铺天卷地,人们身感智穷力竭,生活正经受着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威胁,人们在苦苦挣扎,人们在苦苦寻找一种新生活的出路,可出路在哪儿呢?好在我们还有阿尔文托夫勒,好在还能看看《第三次浪潮》这部超世之作。
托夫勒用科学技术的变革,把抽象的社会学通俗简单化了,使我们谁都能看懂,看明白社会发展的进程、发展方向、和要采取的对策。“托夫勒认为:今天的变革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次浪潮,这是人类文明史的新阶段,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状态。他强烈主张,人类应该在思想、政治、经济、家庭领域里来一场革命,以适应第三次浪潮文明。”如果人们的思想观念,决策行动,还停留在第二次工业文明阶段,那么就一定会被第三次文明浪潮冲击的无影无终,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的。不管是一个人,一个家,还是一个国。
新文明社会的诞生,就像一个新婴儿的诞生一样,都要经过一次大的疼痛大的震动一样。不仅仅是新生命的出世,通时也伴有流血死亡。社会的进步与变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手握经典,认真研读中,我明白了:科技引领社会,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道理。《第三次浪潮》这本书产生在三十年前的美国,是以科学技术的革命,来说明社会文明的进程。“第三次浪潮文明”:“是对未来社会设计的一种蓝图,其立足点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所阐述的内容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一些重要观点。”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这本书立足现代社会精华内容,为我所用就可以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做任何事,做任何工作,都应先做打算,预测一下。就一定能找到一条摆脱困境,通往成功的出路。但愿我的这篇【出路(再读《第三次浪潮》)】能给你启示,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发展的人生之路。
透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隐隐的感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人们价值取向在变,人们的思想在变。资源枯竭,矿山倒塌,工厂关闭,自然环境恶化,失业、犯罪、恐怖、动乱、战争、打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的思维方式。人类正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今天,让我们重读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名作《第三次浪潮》,希望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新的启示。能找到一条新文明的出路。
托夫勒在写《第三次浪潮》这本书之前,他以新闻记者报道的身份,足迹遍及全世界,与多国的高层要员有过接触,和世界各地多个大公司的老总、工厂领导进行过会谈。他不辞劳苦,走基层,访贫民;他走实验室,奔科技馆,进行研究;他去农家,走矿山,做细致调查。他博闻强记,实地勘察。为第三次浪潮的写作准备了大量真实有用的材料。他观察细微,目光敏锐,材料真实,才华横溢,以一个社会观察家和预言家独特的眼光和思维,生动描绘了一幅现代社会画面和未来社会发展大趋势的蓝图。人们惊叹他超人的社会洞察能力;人们惊叹他卓越的思想认识能力。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 托夫乐1980年发表这本书到今天,三十多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很多预测已成现实。这的确是一本引领思想风潮和社会发展的经典之作。书中很多惊人的思想观点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 注:现在就让我们重温经典,看看当年各国媒体和思想界,政治界,经济界对《第三次潮》这本书的评价吧!
一部鸿篇巨制之作!托夫勒穿越时间和空间,阅读了海量般的信息——从家庭生活到微生物学,并将其整合成一种卓尔不群的历史观。毋庸置疑,这的确是一种振聋发聩的经典作品。
——《华盛顿邮报》
托夫勒的视角如此犀利独特,无人可及……他的著作就是一个解读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永恒路标。
——《商业周刊》
一部集大成之经典……托夫勒超越了所有的意识形态和科学预测,更加显现出他过人的视角……请仔细阅读一下,真的不容错过。
——法国《费加罗报》
一部超级伟大的作品……阿尔文·托夫勒又为人类献上一部旷世之作。
——英国《卫报》】
【写于2012一10一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