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追梦岁月(10)铭记在心的幸福时刻北京亲眼见到毛
【连载】追梦岁月(10)
铭记在心的幸福时刻
北京亲眼见到毛主席
文/神龙
多少年来,每到北京或是在电视上看到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慈祥的巨幅画像,我就不由的想起终身难忘的幸福时刻—— 1966年10月18日,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荣幸地受到毛主席检阅,亲眼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神圣形象。
过来人都不会忘记,在毛主席健在的年代,能够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是当代人最大的愿望,最高的奢求,是一种无尚的光荣和幸福!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40多年,但是当年受到他老人家亲切接见的情景,时刻萦绕在心头。这种追思,这种感怀,这种崇敬,怎么也挥之不去,消失不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为了让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尽快燃烧全国,1966年8月18日,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主席等在天安门第一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和红卫兵。此后,毛主席的接见一次接着一次,形式不断变换,规模人数越来越大。到11月26日共8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1300多万。我是第五次被接见者之一。
那年的国庆节之后,“文革”风暴正在由首都向全国漫卷。从报纸和广播电台(当时没有电视)得知,全国掀起了见毛主席的热潮,成千上万的“红卫兵”和“革命学生”涌向北京。
我所在的南佐中学,“文革”运动尚处于懵懂时期。一切活动仍然在有序进行。
一天,学校通知我准备去北京参观,有可能受到毛主席检阅。这对我这个连县城都没去过的山村孩子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讯。刚进入10月中旬,我们这些由学校选拔的元氏县中学生代表,满怀喜悦,从元氏车站乘座火车,奔赴北京。
第一次坐火车,又是到北京,心里有按耐不住的激动! 北京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在小学课本上看到金灿灿的天安门,就想着长大了一定要到天安门看看,因为那是祖国的心脏,也是毛主席居住的地方。至于见到毛主席,说真的连想都不敢想,只有梦中梦到。如今将要成为现实。
车厢里,同学们慷慨激昂的言谈,热情奔放的歌声,此起彼伏的《毛主席语录》朗诵,撩得我无法按奈感情的冲动,我真想大喊:“我要到北京了,也要见毛主席!”高兴的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
伴随着滚滚车轮,瞭望着窗外呼啸而过的风景。随着播音员一次次报站的声音,兴奋的神经一次次绷紧,体温好像一次次升高!七八个小时过得飞快,毫无倦意。
“北京到了,我们到首都了!”大家情不自禁的嚷着。晚上住进了菜市口回民中学接待站。乘车、吃饭、住宿一律免费,我们晚上睡的是教室里铺着草垫的地上通铺。
北京是我们心中的圣地,满街的红卫兵、满墙的大字报、电线杆上贴着油印的伟人画像,高音喇叭中整天响着革命歌曲。开始的几天,我们怀着新奇的心情,瞪着异样的眼睛,参观了天安门广场,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每到一处都觉得新鲜。使我震惊的是,每到一所大学,看到的都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打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刘xx!邓xx!”的口号比比皆是。面对此情此景,心里百思不得其解。
16日接到通知,停止外出参观,在驻地整队排练,准备接受毛主席检阅接见,消息在驻地迅速传开,大家欢呼雀跃,心情格外激动。
排练开始,军队代表进行训话:这次检阅形式有别以前,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先乘车顺长安大街检阅分列两旁的红卫兵;然后,登上天安门城楼,红卫兵列队从天安门前通过,接受检阅。
紧张的排练进行了两天,15人一排,分列队走和胳膊挽胳膊走两种形式,其中胳膊挽胳膊队形是毛主席上天安门检阅,我们列队从天安门前游行通过。边走边反复呼喊:“毛主席、万岁!万岁、万岁、万岁!”要接受毛主席检阅,各方面要求都很严,特别是组织纪律,谁都不能单独行动。
17日晚上,整个宿舍的同学们异常兴奋,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夙愿明天就要实现了,心情一直处在亢奋状态,个个激动地彻夜难眠。
18日清早,天还不亮,我们起床,简单用过早餐,紧急集合排好队,跟随军代表从驻地步行出发,前往天安门广场。我们一会儿跑步急行军,为了照顾体弱者,一会儿又漫步行进。
来到天安门广场,已是晨曦初露。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队伍安排在天安门前东长安街的南侧,事后才知道,检阅车辆从天安门出发往东,我们待的位置是最佳位置。当时我的个子较矮,占据了前边只有一人的有利位置,正冲天安门东侧的华表,每人定位在广场的一块花岗岩砖上。
这一天,天气特别晴朗,太阳徐徐升起,阳光灿烂,瓦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显得天安门更加雄伟辉煌。宽广平坦的天安门广场,彩旗飘飘。一排排,一队队红卫兵队伍等着那幸福时刻的到来。红袖章、红宝书、红彩旗,天安门广场成了红的海洋。时间在我们分分秒秒地焦急等待中前进。
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等待接见的队伍绵延在50华里的长安街上。为防止人群在广场上大规模涌动,一队队解放军单列,组成了一道道警戒线,把席地而坐等待的人群分割成若干方块,工作人员乘着摩托来回巡视,大喇叭里一遍一遍地播放毛主席语录歌。我们也有组织的一遍遍背诵毛主席语录,高唱歌颂毛主席的歌曲。人群中常有毛主席来了的误传,引起阵阵骚动。因为怕失去好位置,我强忍着膀胱的胀痛和口渴,不敢离队,生怕错过了毛主席的接见。
盼望见到伟大领袖的心情,急不可耐,这时的时间好像凝固了一般。焦急地等待!等待!!!等待光荣而又幸福的时刻到来。
谁也不能肯定,也不会有通知,因为这是最高机密。人群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只要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坐在地上的红卫兵马上就会“哗”地一下站起来。我不时四周眺望,红卫兵坐在地上,听着军代表的指挥,不停地挥动手中的“红宝书”,口呼“毛主席万岁”,这场面实在壮观。只见红色的塑料皮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娇艳。由于人们不断地挥舞,名副其实地成了“红色海洋”。
一次次的汽车在不断经过,越来越频繁,主要是摄影和侦察巡视的工作车。不知咋的,开始发的口号宣传单被重新发的口号宣传单替换,人们不禁又添了一种疑虑和神秘感。
12时45分,宣传车从大会堂东门出发,开始广播接见《通知》。12时50分,《东方红》乐曲响彻广场上空,接见开始了!毛主席、林彪、周总理各乘一辆敞篷吉普车,中央其他领导人分乘6辆敞篷吉普车,从大会堂东门出发,在12辆敞篷开道、警卫车的引导护卫下,首先接见广场的红卫兵。
“毛主席来啦!毛主席来啦!!”人海中爆发出同一个巨大的声音: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真的来了!乘坐一辆黑色敞蓬汽车,缓缓驶来。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的车开得很慢,我瞪大眼睛,清楚地看见毛主席站在敞篷车上,身材高大魁梧,脸色红润,手中挥动着一顶军帽,额上的头发随风飘动。大家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不由自主地说“我们真幸福,看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真是终身难忘!”
接见的车队缓缓而过,我们的目光随之移动。学生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随着车队渐渐远去……即刻,我用心记下了这最幸福的时刻——1966年10月18日。
这时,广场上乱作一片,尽管解放军高声呼喊不要乱动,但是后边的人群还是像潮水般地向前涌动。高音喇叭开始广播:“请大家听从指挥,迅速退出天安门广场!”有的因没有看到伟大领袖而失声大哭。广场上因拥挤而落下的鞋子、帽子、挎包、照相机、望远镜等物品,堆成一堆一堆的。
后来得知,从主席身体和安全考虑,取消了列队接受检阅安排,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也没有上天安门.因此,我们两天的排练也没有派上用场。
据有关资料介绍,这次接见,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接见了巨龙似的、排了50里长的150万红卫兵。但接见结束后出现了意外险情。当主席的车由西进到大钟寺东侧时,与外地刚来京的红卫兵相遇。这些红卫兵看到毛主席后,蜂拥而上,拦住了主席的车。整个车队顿时被三四百名红卫兵围住了,周总理和主席的警卫处长毕庶畅等急忙下车疏导也不管用。
一个男红卫兵跳上了蔡洪江与杨成武、傅崇碧同乘的敞篷车(在主席左后侧),想通过此车再跳上毛主席的车。蔡洪江手疾眼快,一下子把他拽住了。他极力挣脱,并说:“我是毛主席家乡的人,我要上车看毛主席。”他极力挣脱,把蔡洪江的衣袖都扯破了,蔡洪江则死死拽着他不放。
这时围观圈越压越小,就在主席有被冲撞挤伤的情况下,卫戍区在北太平庄的4个机动连,天兵天将似地出现在现场,在总理、蔡洪江、毕庶畅的指挥下,迅速开辟出一条人墙通道,才使主席等中央领导的车队脱离了险境。
岁月匆匆,40多年过去了,每当我想起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检阅,一股幸福的暖流就会涌向全身。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能够近距离见到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这一刻将让我一辈子永生难忘,这一刻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拼搏......
【3603字】(待续)
2013年2月第一稿2015年4月修改
- 欣赏老师的美作!点赞!姚明问好您,祝福四月开心愉快!2015-04-23 10:08
- 情感细腻文笔流畅欣赏推荐2015-04-24 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