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呼伦贝尔(八)画中的室韦
一夜无梦。清晨,在清脆的鸡鸣声中醒来。
儿子已经起床了。我一个人,沿着村边的土路,缓缓前行。
晨光熹微,也就早上三四点的样子。空气中有芳草的清香,草原的风吹到身上,竟然有彻骨的感觉,禁不住裹紧了衣衫。
小路静静的,窄窄地蜿蜒向前,不见人影。这样一个柔顺安静的清晨,让人不敢相信昨夜曾有过那样荒蛮的风暴。大约走了四五分钟,后边来了一位游客,举着相机,疾步向前。她大约是想要拍日出吧?我想。
导游说,草原的日出,有一种不可言喻的美。沉静、雍容、优雅、壮丽...... 只有你身在其中,才能感受得到。儿子昨晚就在念叨,今早一定去看日出。我们能看到草原日出吗?
我抬头仰望东方的天空,那里,没有想象中柔美绚烂的霞光,没有万丈霞光中冉冉升起的红日。天际,有成片的靛蓝色云彩,期望中的日出躲在云层里,跟我们捉着迷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室韦的广场,遇到了早起的父母儿子。他们一语不发,沉浸在室韦宁静的清晨里。顺着他们的目光,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广阔无边的草原山水画。
近处,芳草萋萋。沉静的额尔古纳河闪着粼粼波光,玉带般点缀其间。河水清澈纯净,波澜不兴,凝脂般,倒映出天空的样子——一幅神韵天成的中西合璧水墨油画。是因为它与对岸的俄罗斯人毗邻而居,便融合了欧亚艺术的梦幻色彩吗?
远处,柔软的草原轻覆着薄雾的纱幔,舒展着凹凸有致的肢体,准备迎接一个明媚清丽的早晨。一水之隔的俄罗斯乡村,拢在如烟的薄雾里,还在甜美的梦中,飘渺迷离,静谧安逸,恍如天上的村庄,有种不真实的美。
我久久地,久久地凝望着这幅如梦如幻的图画,只有凝望,沉醉般的凝望,没有思想的凝望。这幅美丽的图画,至今还印在我的心上,宁静,悠远。
“老妈,给我照张相。”儿子的呼唤唤醒了沉醉的我。看看四周,已有了三三两两早起的游人。那边,来了位骑马的村民,马蹄踏在水泥路面上,清脆悦耳,敲响了梦幻的清晨。
骑马人近了,一匹枣红色的马,人在马上,显得高大魁梧。突然产生了骑马的冲动,问骑马人,说一分钟一元钱,随便骑。我与儿子都上了马,下到河畔潮湿的草地上。
马主人穿着黑色的长筒雨靴,跟在我们身侧。我跟他聊了起来。他是黑龙江人,十八岁时来到这里,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一晃三十几年啦。儿女大了,都飞走了,去了城市。问他老了去不去城市找儿女,他摇头。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他不习惯。他习惯晨鸡暮马的乡村生活,喜欢“马背上的民族”的称谓,他会在这里,守着他的马儿,守着静静流淌的额尔古纳河,生活一辈子。
说起室韦俄罗斯民族乡的由来,他的解释更具民间意味。他说听说俄罗斯男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爱酗酒,另一个是爱打老婆。所以,对岸的俄罗斯女人,就过来找中国男人。他们这个村子就有了俄罗斯血统,就与俄罗斯人有了很深的渊源。在室韦,不光是“木格楞”沿袭了俄罗斯乡村民居的样式,不少室韦人的容貌也继承了俄罗斯人的特点。至于中俄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恐怕古老的额尔古纳河心里最清楚吧。
信马由缰,徜徉在室韦黑色的绿草地上,马儿十分驯顺,悠然地踱着步子。几匹来自不同方向的马儿,竟然自动排成一列,有沙漠驼队的感觉。
清晨的室韦,处处是图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