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开垦的土地——我的民师经历系列之一
文/汪小祥
(引子:最近因搬家,在一摞尘封的笔记、日记本及残存的旧稿中翻捡出一些上世纪80年代的一些碎片似的记录,不忍丢弃,于是加以整理并用键盘敲击出来,形成一个系列,不揣冒昧,让它首次见诸网络,算是对自己一段经历的纪念吧。为保持当时记录的真实行,虽然文字有些稚嫩,也就原样呈现,未做加工。只是涉及到的人为了免去不必要的麻烦,全用的是化名)
那是1977年,高中毕业,回乡不久,当时的公社教干通知我到某处村小教学点去当教师(即民办教师)。
于是我便带着些学生时代的幻梦,顶着似火的骄阳,来到那四面是山,沟壑纵横的XX小学。我万没想到,出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没有门窗,没有天花板;有的仅是几间四处穿孔的残破校舍。再看所谓的教室内,地面破损,阴暗潮湿,霉气阵阵。看着这一切,心中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我就要到这样的地方开始我的教师生活么?我放下行李,长长地叹了口气。
乡亲们是热情的,他们在生产队长的带领下先为我打扫房间,在灰暗潮湿的墙上糊上白报纸,搬来当地的竹帘搭成天花,以遮挡灰尘,并扛来铺板,开好床铺。这样,一个简陋的住处也就有了。
然后又帮我整理校舍,拔去教室前的杂草,清扫屋里屋外。没有课桌,就到村里扛来木板,搬来砖块,垒砌成一个个方垛,再架上木板,课桌也就算有了┅┅而他们一个个却都弄得一身灰土,满面汗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的学生来上学了,那些孩子多可爱,有的刚从牛背上下来,身上带着牛犊的腥膻;有的从田野里来,脚上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有的从锅前灶下来,还来不及洗清手上的油垢┅┅
看着那一张张稚气的小脸,一双双怯生生的眼睛,一种爱的情感开始在我的心中萌动着。是啊,他们是农民的后代,农民的希望,农民的未来啊!
但是,我毕竟是一名堂堂高中毕业生啊(那时农村里高中生很稀罕),难道我就要到这样的地方淹没我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时光吗?这样值得吗?我矛盾极了┅┅
第一堂课开始了,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最后是一个上身打着赤膊的男孩,下身也只穿了开了半尺长口子的短裤衩,一身黑黝黝的发亮,大约十多岁。我叫住他:“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小…黑…子……(化名)”声音很小,几乎听不见。
“小黑子?”学生名册上并没有这个名字呀?我迟疑的问:“你想读书吗?”
他肯定地点点头。
“那你以前怎么没来呢?”
“以前┅┅”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把话吞了回去。
“你这个样子怎么上学呢?”我看他那太不雅观的样子,就又问道。他低着头不回答。我停了停劝道:“回去穿件衣服再来吧。”
他迟疑了一下,脸色变黯了,想说什么,又没说,只是呆呆地站着不动。
我又抚摸着他那圆实的头,劝道:“听话,学生是不能像你这样上学的。”
他偏着头,脸红了,想争辩,又不敢。最后,慢腾腾地走了。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那眼里还挂着泪水,像是很伤心的样子,最后还是离开了。
看着他那留恋、失望、忧伤的神情,我的心不由得一阵颤栗:难道我伤了他吗?我真的不知道我这么几句极平常的话,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竟使我的学生这么难过、伤心。我预料他也许不会再来上学了。
果不出所料,一连两天,小黑子都没有来。但是,第三天,他来了。来得很迟,还是那个样子,却不进教室,只是偷偷地躲在教室后檐下听我上课。当我发现他时,那小身影一晃就不见了。我感到纳闷,他为什么不敢见我?
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小黑子是千千万万个失去母爱中的一个。五年前,他妈妈由于经不起贫困的折磨,就丢下他和他爸爸,带着两个小一点的孩子跟着一个外来到当地林场当包工头的跑了,至今杳无音讯。他爸爸由于妻子携子外逃,精神受到严重打击,于是,破罐子破摔,喝酒、赌博,什么都干,就是不正正经经的种庄稼,家里穷的叮当响。小黑子连一双洗脚穿的鞋都没有,就别说衣服了。关于他读书的事,学生们告诉我,他以前报过名,但一无学费,二无书本,加上要洗衣做饭,打柴喂猪,每天顶多只能到学校上半天课,作业又做不好,老师觉得他不像个学生样,就经常批他,甚至骂他。这样,他就不来了。最近,听说来了新老师,他就又想来上学了。
我了解了这些关于他的故事之后,一种深深的怜悯之情紧紧地摄住了我的心,看来是我错了,我为我不明情况而粗暴的将他拒之校门之外而感到愧疚。为补偿我的过失,我掏出口袋里的钱,跑上十好几里路,来到镇子上的供销社里选购了一件汗衫和一双鞋(那时镇上的店里是没有成品衣卖的,买衣服需要用布票买布到裁缝店去做才行),向他家走去。
天已经黑了,借着月色,远远地两间破草房映入眼帘,里面传出一丝昏暗的光,映出一个黑黑的小人影儿,我想那一定是小黑子。
在做着什么家务活吗?要么就是在玩着什么心爱的东西。我猜想着。
渐渐地,光点近了,那是一盏没有灯罩的煤油灯,灯光下,那黑影也十分清晰了——小黑子正光着身子,扒在一张小桌上,黑爪似的小手握着不知道从哪儿捡来的铅笔头,在一张皱巴巴的纸上专心致志地写着、画着什么。当我走近他时,他也没发现。而我却惊异了,他竟用歪歪斜斜的笔画,正确的写着我上午教的全篇课文的生字。看到这情景,我震惊了,这是个多么顽强而聪慧的孩子,处于这么个境地,却如此渴望读书,学知识!我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失声叫道:“小黑子┅┅”
当他发现我,先是一愣,接着满脸通红地叫了一声“老师”。然后低着头看着自己写的字。我顾不得他身上的脏迹,竟一把将他抱住,一任两行激动地泪水滴落在他黑黑的脸上。而他却倔强的挣脱我说:“老师,别把您身上弄脏了。”听了这话,我才意识到我还穿着洁白的新衬衫呢。
我放下他,认真地说道:“小黑子,你明天去上学吧,衣服、鞋,我替你买来了。”他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他看到我递给他的衣物时,激动地涨着红红的脸说:“老师,您真好!”说完,两行滚烫的泪嗖嗖地滴落下来。看着那泪珠,我的心被一种崇高的责任感猛烈地撞击着。是啊,这些山里的孩子是多么的有志气,他们需要培养,就像干涸的禾苗渴望雨露一样。而我作为一名教师,一个知识的使者,来到这里为他们传播知识和智慧,就像是为雪中的人送去炭火一样,为饥饿的人送去粮食一样,这样的事业不是很崇高的么!
我是该好好掂量掂量我所从事的这份工作的分量了┅┅
作者原创,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
- 点赞!为每个贫寒娃娃培育和丰满羽翼,让他们能飞向太空,在蓝天白云下尽情翱翔,是我们做教师的职责和信念。2015-04-27 15:36
- 欣赏,点喜欢!2015-04-27 17:01
- 不一般的经历,我们尊重学生,更要尊重老师。农村的条件就是这样,感觉几千年的文化,没有给农村带来多大的发展。2015-04-27 19:30
- 读了文友的文章特受感动······ 赞!问好!2015-04-27 21:43
- 点赞,问好!那个年代的农村教育刚刚开始恢复,条件是特别的艰苦,牛栏学校、庙宇学校、祠堂学校到处可见,破地面、破天花、破门窗、破课桌非常普遍、、、、、、2015-04-28 08:06
- 而我作为一名教师,一个知识的使者,来到这里为他们传播知识和智慧,就像是为雪中的人送去炭火一样,为饥饿的人送去粮食一样,这样的事业不是很崇高的么.....点赞!2015-04-28 10:23
- 为您的坚守点赞2015-04-28 10:37
- 当年,我也坐在这样的教室内,趴在泥堆的课桌上上过课,看了您的文章,真的很有生活,仿佛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2015-04-28 10:38
- 回复@成事在天:谢谢点赞!遥寄盛春的祝福!2015-04-28 11:09
- 回复@战鹰:谢谢战鹰文友!现在的农村教育由于搞均衡发展,条件好多了,但是教师却永远无法与城市、与发达地区比。农家子弟仍然要输在起点上。2015-04-28 11:13
- 回复@张学政:谢谢张学政文友的点赞,在此遥寄盛春的祝福!2015-04-28 11:14
- 很感人,点赞!期待下集---2015-04-28 11:15
- 回复@涧底一松:谢谢点评,您说得太好了!2015-04-28 11:16
- 回复@WXX:谢谢同行的理解与共鸣!2015-04-28 11:17
- 回复@虎虎生威:谢谢虎虎生威文友的点赞!在此遥寄盛春的祝福!2015-04-28 11:19
- 回复@远方的呼唤:谢谢您的精彩点评!能够赢得您的共鸣非常荣幸。遥祝安好!2015-04-28 11:21
- 回复@刘非凡:谢谢刘非凡文友的点赞,遥祝安好!2015-04-28 11:23
- 为您崇高的责任感的点赞!2015-04-28 12:41
- 点赞!钦佩老师那崇高的责任心!2015-04-28 13:43
- 好感人的文字,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段艰苦的岁月。忆苦思甜,是珍惜今天的幸福,也是警醒我们不容忽视今天的教育,孩子纯真的心灵,教师高尚的情操。欣赏点赞,祝福老师福禄康乐。2015-04-28 13:51
- 好感人的文字!我就是从农村来的,虽然现在的条件好了很多,可是还是跟城镇的孩子还是有不小的差距2015-04-28 15:07
- 赞作者:崇高的职业,高尚的品质,崇尚的人格魅力!2015-04-28 22:25
- 回复@红莲清韵:谢谢红莲清韵文友的精彩点评!问好文友,遥祝安好!2015-04-29 07:57
- 回复@冰糕:谢谢冰糕文友的赞许!城乡教育的不公平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问好,遥寄祝福!2015-04-29 08:01
- 回复@简媛:谢谢简媛文友的点赞!问好,遥寄祝福!2015-04-29 08:02
- 点赞,推荐。2015-04-29 14:33
- 老师,让我们尊敬的职业!无论岁月悠悠,学生们都会永远把您们记得!赞!2015-05-03 09:18
- 佳作!赞!问好文友!2015-05-03 15:49
- 拜读老师真情文字,感人至深,点赞!姚明祝福五月快乐!2015-05-05 14:55
- 好感人啊!很好的佳作!问好作者!2015-05-10 17:42
- 很想知道“小黑子”现在怎么样了 2015-05-10 17:44
- 回复@东方玉光:谢谢东方玉光文友的点评!您关心的“小黑子”因那个年代农村经济条件差,只读完小学就弃学了。后随务工队伍到上海,据说后来创建了一家自己的小企业,发展的还可以。不过后来一直很少联系。2015-05-12 08:07
- 为淳朴的乡亲,善良的你点赞。2015-05-12 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