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的肚量
李文旺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说说容易,可要做起来真不容易。
我感受到真有宰相度量的,在赣东北,至少有这么两个人。一个是方志敏,一个是吴官正。
方志敏是当年闽浙赣苏维埃主席,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也是这支队伍的最高领导。当时,二千多红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五万围剿的国民党军人,显然是寡不敌众的。后来,方志敏的队伍被敌人打散,方志敏和粟裕等人带着先头部队,其实已经成功地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但是,后续部队没有跟上来,还在国民党正规军的包围之中。为了接应后续部队,粟裕坚决请命于方志敏,请求让他带几个人重新返回去接应后续部队。按理,论级别,方志敏高于粟裕。按照军队的大原则,方志敏完全可以当仁不让地命令仅次于他自己地位的领导去接应后续部队,何况粟裕主动请缨。甚至可以说,连粟裕都可以不去接应,派一个比粟裕军阶更低些的战场骁将去接应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局已经铸成,派谁去其实都很难改变现实,很难改变后续部队全军覆灭的残酷,这实在是无力回天的事情。但是,方志敏大义凛然,一腔正气,坚决拒绝粟裕的请求,自己带了几个卫兵返回去。结果,方志敏同志不幸被捕。这样的度量可以说惊天地泣鬼神的。这其实也是一种宰相肚里好撑船的高风亮节。不然,怎么都难以理解最高指挥方志敏的行为。因为,方志敏对于革命的贡献那时候已经很伟大了。为了支援中央,他自己带头节衣缩食(所以有《清贫》一文),两次给中央根据地贡献了几千两黄金。而且,1933年1月,红十军改为红十一军,在根据地又另建一支红十军。1933年1月25日红十一军南渡信江与中央红军会师,7月编入红七军团。也就是说,原来的红十军成建制地改为红十一军,全部成为中央红军。方志敏辛辛苦苦多少年的主力给了中央红军,这对于中央红军是极大的支持。这一次突围,通俗地说,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方志敏吃一点老本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方志敏的度量让后来的人们对他肃然起敬,当然也改写了他个人的历史。不然,他曾经想过带领几百万军队打到日本去的。后来,只能变成“出师未捷身先死”,所以毛主席对于方志敏十分敬佩。
还有一个赣东北人,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的吴官正同志。吴官正同志的度量也是足够撑船的。早在吴官正同志任武汉市市长的时候,一个星期天,他放弃休息,到武汉客运码头微服走走。竟然遭到一个不知道真情的、十分普通的码头职工的恶言相向,出口伤人。可是吴官正同志不但没有盛气凌人地亮明身份,而是默默地检查自己的工作。他决心从大局改变服务质量。当客运公司经理要求那人当面向吴官正市长道歉甚至开除他的工作的时候,吴市长反而同情起那个粗暴的职工,后来吴市长还保护了那个职工。这样的度量,让人赞叹不已,这和那些“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人,和那些出门就许多人鸣锣开道、前呼后拥的官人对比起来,真是判若云泥啊。
吴市长的朴素是出了名的。还有一次,因为察看民情,堂堂的武汉市长吴官正同志骑着一部自行车,在一个医药公司门口躲雨,因为他的过于朴素,竟然让人把他从药店赶了出来。他也默默忍受,没有分辨。这样的处境,作为一个普通人也会尴尬甚至是心痛的。吴市长想:没有善良和宽容,武汉能成为一个开放型、国际化的大都市吗?这样的度量,再一次显示了吴官正同志为人的高尚和不凡。在吴官正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那一届,属于当年研究生的,只有温家宝同志和他两个人。这样的学历,这样的履历,而又具有如此高风亮节,如此度量和胸怀的人,以中国之大,也无有出其右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方志敏,吴官正,都是赣东北人民优秀的代表,杰出的代表,当然,他们自然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是炎黄之孙的骄傲。我因为研究地方党史,先后和方志敏同志的几个子女见过面,一起开过会,甚至单独和他们合影。我从他们身上,也感受到谦逊和平易近人的风度。
有人说茶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人说,瓷器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那么,若论这两样物质,赣东北是资源丰富的地区,若是加上还有方志敏、吴官正这样的人物在,那么,赣东北人是足以引以自豪的。当然物质的东西其实说到底还不如精神的东西更加可贵。
宰相的度量,有这两位大人物的行动作证,是足够感天动地的。
- 赏了,问好月光。2015-05-03 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