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
作家三盅说:“凡事一看透,激情便褪去,但天晓得所谓看透会否自以为是。信与疑,热与冷,人的一生总在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上左右摇摆莫衷一是,转变往往只在一念间,
“自以为是”最早的出处是在《荀子•自我推翻、交叠覆盖,直至承认宇宙无序生命无解。”荣辱》篇中:“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原文是:“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已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已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下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
白话文译文大致意思是这样:“大凡爱争斗的人,一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对方是不正确的。如果自己的确是正确的,对方的确是错误的,那么自己就是君子,对方就是小人了。凭着君子的德行去跟小人互相伤害,而不考虑自己的名誉,也不考虑亲友们所受的伤害,更不考虑国君,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这种人就像人们说的是在用狐父的戈去刺牛粪一样不值得呀”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为经常能够接触到这样的人与事。一般普通老百姓“自以为是”我们可以一笑了之,也可以当作饭后茶余的笑谈;而对于公职人员,特别一些有实际权力的领导干部就另作它论了。前不久江苏某市要把一主干道上几十年的大树移走,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反对。当然提出移走的肯定是有关权力部门或者领导,初衷也是方便老百姓出行问题,为老百姓办实事,可老百姓怎么会反对呢?同样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北京某街道,在本就不宽敞的道路非机动车道上划另时停车位收费,虽然方便了机动车停泊,但陷骑非机动车的人于危险之中,当中央台的记者前去采访时,街道一推五二六。这种自以为是,伤害的是老百姓的利益,损害的是政府与领导干部的形象。
再来说说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31个省(区、市)2015年一季度GDP数据。数据显示,全国15年一季度GDP为140667亿元;而31个省份一季度GDP总和为143072亿元,超过全国总量2405亿元。(人民网)统计数据明显不符,打起架来。那么,同样的统计口径,同样的统计对象,年年统计,年年“打架”,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这也就是地方各主管部门与领导的自以为是了。
众所周知,地方的财政收入、支出等情况能准确反映当地的经济运行、民生发展等情况,国家对于经济数据的统计、公布等有明确规定。按理说,数据客观真实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为了营造出繁荣的假象,玩起数字游戏,用华丽的数字粉饰政绩,数据造假严重,全然置法律规章于不顾。(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财政收入等经济数据虚报,不仅仅是对上级政府部门、国家、人民群众的欺瞒,更是折射出个别领导“数字出官”的畸形思想及跑偏的民本意识,试想下,当经济数据并不是为了反映现实,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而是为了粉饰官员政绩,成为升迁砝码的时候,如此官员的从政理念还能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实这已经不单单是个别官员的自以为是了,而是从下至上的弄虚作假之风泛滥,让统计偏离初衷,而任由此不正之风蔓延,深受其害的必然是整个国家,仍然是人民群众。
习大大在去年的两会期间提出干部办事不能“任性”这一新的概念,我的理解其中之一,意思就是让大家不要“自以为是”。我想全国许多的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好好领会。不要因为自己的“任性”,让好事变成了坏事;让自己的行为去掩饰坏事;甚至是做了坏事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