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缘
女儿读小学,考试的时候要依照含义写词语。其中一道题为“界限分明,区别很大。”女儿写对了。我问她:“你怎么会想到‘泾渭分明’这个成语的?”女儿说:“当我第一次听到老师讲到这个成语时,我就觉得和它很有缘分,这个词挺符合我的品味的,从那以后我就牢牢的记住了。”
初听她的回答让我忍俊不禁,和一个词语谈什么缘分不缘分呢?可是,后来我静下心来,细细一想,其实这其中还真有它的一番道理。人与人交往讲究缘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如若道不同则不相为谋。其实人与文字也何尝不是缘分呢?
不同的性格和气质的人喜欢的文字就会不同。淡泊的或许会喜欢陶渊明清新淡雅的文字,浪漫的或许会喜欢李白豪放飘逸的文字,质朴的或许会喜欢杜甫平实沉郁的文字。多情的人常读柳永的“为伊消得人憔悴。”多悲的人常读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喜欢幽默的爱读丰子恺,喜欢议论的爱读周树人。有些人会沉醉在言情小说的柔婉缠绵中,有些人却在武侠小说中纵横江湖。一旦读到自己喜欢的文字,就像与心意相合的朋友谈心,感觉到温暖而踏实。
你喜欢文字,文字好像也有感应,它会主动投靠到你的手下,听从你的指挥。我写文章喜欢议论,所以每每议论起来就会觉得手下似有千军万马,供我驱遣。文章写起来自会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其实,我很渴望能够写出温婉静美的文字,但是很可惜,我和它们似乎无缘,常常写着写着又会议论起来。即使搜肠刮肚,硬要写下去,到最后也是山穷水尽,难以为继。
有些人一辈子与文字无缘,读书时为了维系学业,不得不读上几本书,一旦毕业,便得解脱,便笃定老死不相往来。有些人与文字有缘,一读起来就如饮琼浆玉液,废寝忘食。但是,就像人与人的交往,走着走着就淡了,就散了,缘分也就尽了。人和文字也有缘尽的那一天。有些人年少时喜欢读书,年长了为家庭和事业所累,就疏远了书籍,结果书籍也就知趣的远离你的视线,与你渐行渐远。等到你哪一天忽然想起它,却再也没有当初的兴致和热情了。拿起一本书,似乎比举起千金的磐石还要难。
所以,如果你要和文字有缘,那么请你珍惜这一份难得的缘分。没有什么能够理所当然的拥有,包括文字。金庸的文字缘分可谓深矣,可最后还是不得不搁笔。其实很多作家,即便没有声明搁笔,却也早已写不出好作品了。有些人即便写,也只是靠着老名气在撑着门面。这是和文字的缘分尽了,“江郎才尽”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形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的一生或许会交很多朋友,有的朋友会相伴终身,有的则只会陪你一段路程。记得我小时候,喜欢读童话故事,喜欢童话中离奇的情节,在幻想中编织美妙的国度。进入青春期,就迷上了言情小说,喜欢和里面的主人公一起演绎爱情的悲欢离合。再年长些,便读出了经典的优美与深刻。如今人到中年,更喜欢读一些平静质朴又包含人世沧桑之后真诚感悟的散文。有时候,也想拾起以前喜欢的书籍,重温一下。但是,却好像和那些文字成了陌生人,再也无法像原来那样全身心地投入了。看来,这是和那些文字缘尽了。
惜字,惜缘,惜字缘。有幸与文字结缘,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