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八)
读《私人订制》(安东尼·弗林/著)
总是想着创新创新,其实,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让顾客直接参与产品的设计就是一种创新。私人订制是传统产业未来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在美国、德国已经广泛形成,而中国竟然还是零的阶段。
私人订制优点有很多:首先,因为从顾客的需求出发,自然做到了产品更贴近顾客;其次,顾客满意度、回头率、推荐性更高,顾客参与了产品的生产,能享受到参与的乐趣与结果的成就感;顾客意见的参与使得产品具有了情感,顾客愿意支付高价钱;产品直接面向顾客,跳过了中间商,反倒是降低了价格中的成本;因为是在顾客需要的前提下进行生产,这就减少了多余商品的生产,从而减少了社会物资的浪费。
仔细回想我“生态农场”“个性书屋”“贴心老人院”的构思是那么贴近顾客的需求,只要再主动点也就算私人定制了!
年轻人爱上网,年轻人讲个性,年轻人爱消费,中国应有私人订制的广阔前景。
(作于2015年6月8日星期一11时45分 中山大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读《理性中的非理性》(郑毓煌、苏丹/著)
此书给我很大的惊喜,我不停地为书中所例举的某些行为发笑,也笑自己曾经多次掉入类似的陷阱,原来我那些行为是如此的“愚蠢”。
书中10条效应来自于科学研究的结论,和心理学紧紧相关。我想在此用自己的话语再次温习一下这10条效应:
对比效应。如果某件商品销售状况不好,那就用另一种同类型的商品来对比,特别是用价格超高或者价格高于此商品但质量却差于该商品,那么该商品就会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评估模式。A、B、C、D四种商品质量关系是A=B,C=D,但A>C,在销售时,A(或者B)应该和C(或者D)放在一起,以促进A(或者B)的销售;C(或者D)应该单独销售,以免和A(或者B)形成对比,也以免与D(或者C)形成总体差的印象;如果A与C的价格比差距特别大,那A应该单独销售,以免A的优势被削弱。
折中效应。三瓶汽水,价格分别是高中低,消费者多数会选择中,并且满意度比较高。这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
沉没成本。当某项目投入比较大的成本后发现收益很少,而要继续完善此项目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成本,并且未来获得高收益的可能性也很低,在这种情况多数人是不愿意停止或者放弃该项目的。其实明明知道无利可图,大胆舍弃才是明智的。
损失规避。担心失去或者失去更多而选择保守反而让自己真正损失更多。
禀赋效应。也就是“敝帚自珍”的意思,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我们往往舍不得放弃,因为我们的情感上舍不得便会高估它的价值。
心理账户。每个人心里都有资金的账户,不同的账户上具有不同的额度。比如我们心里都会有某些方面的支出计划限度,超出了是不能接受的,节省了就算是收入增加了。
交易效应。处于节省的目的,我们买了很多便宜但又并不需要的东西。
锚定效应。也就是第一印象影响我们对后来事物价值的判断,对于期初的高价我们往往不接受,而对于此后的低价便轻易的接受了,其实此后的价格也是较高的,只是相比较第一价格低了点而已。
过度自信。成功者往往变得越来越自信,最后自信过头做出了不理智的决定并且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与错误。
这本书里面的心理现象很符合我们的习惯,我们总以为我们是在做理性判断,其实由于心理作用而导致行为根本就不理性。看了这本书,我真的觉得自己就是庄子所说的猴子,为朝三暮四而欢呼,其实愚蠢不堪!此书值得细读,值得我再读,值得推荐给广大消费者。
(2015年6月9日星期二23时13分 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