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前行

06-12 作者:瑶台望月

——序夏县老干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史料文集

有一段岁月,名叫抗日战争,波澜壮阔,刻骨铭心;有一种精神,称为抗战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题记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伟大的国家,总是在对历史的一次次回眸中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

1945年9月2日,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日本投降了!” 无线电波、新闻媒体以最快的速度向中国人民报告这天大喜讯!

百年耻辱,一朝血洗!四万万中国人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都是狂欢的人群。著名诗人艾青在诗歌中描述当时的场景:“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出,向街上奔走,向广场奔走……笑呀!叫呀!奔呀!跳呀!舞蹈呀!拥抱呀!……”

中国人民有理由狂欢!这“狂欢”来之不易!这“狂欢”等了足足一百年!

今年9月3日,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属于胜利者的明亮秋日里,站在属于正义者的历史坐标上,让我们再次回望70多年前那段碧血漂撸、气贯长虹的烽火岁月。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噩梦降临,国难当头!在此存亡危急之秋,是含冤受辱而降?抑可忍痛被垢而待亡?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不惧强敌,不畏牺牲,前仆后继,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斗争,以死伤3500万同胞的惨重代价,取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抵御外敌入侵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贡献了一枚极有分量的中国砝码!

斯大林: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罗斯福: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突击,在中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丘吉尔: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2013年9月,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的专著《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出版,在西方世界引起极大反响。“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拉纳·米特说,“在那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

如果说全民族的抗战是一条不可阻挡的洪流,那么夏县人民的抗日战争,就是这条洪流中激情澎湃的一朵浪花。

中条山绵延纵横,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又成为日军南下和西去的天然屏障 。夏县境域的三分之一以上属于中条山区,是中条山的重要门户和经济口岸。当中条山区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点时,夏县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

37年11月8日晚,太原保卫战失利,山西门户洞开,日军长驱直入。38年3月3日,日军第14师团酒井支队,沿同蒲线南下攻陷夏县县城,积极为进攻中条山做准备。

日军铁蹄所到之处,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狂轰滥炸、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对夏县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制造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惨案:小尉郭、文德村、三尖头、杨家窑头、赵家岭、崔家河、樊家沟、黑虎庙等惨案,仅文德惨案,就一次性屠杀128人,7户被灭门,房屋烧毁600余间,大牲畜约420头被掠夺。尸首倒插茅坑,尚在母亲怀中哺乳的婴儿,被丧失人性的鬼子挑在刺刀尖上当拨浪鼓摇来摇去……

疯狂的敌人,没有吓到勇敢的夏县人民,只能激发起夏县人民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于是,就有了控制与反控制、封锁与反封锁、扫荡与反扫荡的敌我之间的殊死较量。与整个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夏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擦干眼泪,掩埋好亲人,迎着腥风血雨,积极投入到了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涌现出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谱……

38年2月组建的“夏县人民抗日游击队”战斗在县城周围;40年2月组建的夏县独立营和康杰支队游击于县东中条山区;41年5月组建的“康俊仁抗日游击队”游击于县北;42年初宋彦龙等组建的“夏县抗日第九支队”和42年6月组建的“峨嵋岭独立营”游击于县西;42年夏杨德山等组建的“夏县抗日第十支队”游击于县南。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好男儿上战场,打鬼子保家乡。”条山上下、涑水两岸,到处是我游击健儿复仇的枪声。哪怕它炮楼林立、沟壕如网,哪怕它残暴如虎、凶狠如狼,怎敌我抗日军民灵活机动的游击斗争……

七大武装力量在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在各自区域采取“敌来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的游击战术,打得敌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首尾难顾,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活跃在五大区域作战的游击队,则乘势由原来的两三个村庄扩大为纵横十几里、数十个村庄连片的根据地。驻夏日军陷入了夏县人民游击战争的汪洋大海。

45年5月下旬至6月10日。我太岳五分区主力部队,以“扫除日伪41个据点,扩大条山以西地区抗日根据地”为目标,夏县七大武装力量配合主力部队参战,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战斗,攻克全部日伪据点,全歼伪军张同文部,收复国土面积200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两万九千余众。8月20日夜,盘踞在夏县的日军仓皇逃亡运城,被迫结束了在夏县长达七年的罪恶占领。胜利的旌旗,浸透烈士的鲜血。据不完全统计,仅抗日战争期间,夏县军民死伤达3517人。这是一个血淋淋的代价!

在夏县,星火之所以能够燎原,最主要的原因得益于三个关键因素:一是被刘少奇赞誉为“群众领袖”的革命先驱嘉康杰同志的早期活动;其二是中共河东特委在夏县的创建和驻扎;第三是夏县军民共御外侮的团结精神。在中条山地区流传着一首《军民团结歌》,歌词如下:“嗨嗬嗨,我们军民要合作!你在前面打,我在后面帮。挖战壕,送子弹,抬伤员,送茶饭,我们流的是血和汗。大家同心合力干!嗨嗬嗨 ,赶不走那鬼子心不甘。嗨嗬嗨……”

硝烟虽已离去,但军国主义的阴魂未散;冷战虽也告终,但冷战思维却还未荡尽。这一年,我们选择不同的方式,和世界各个角落许许多多的人民一起,共同表达对于那些远去岁月的追忆和纪念。那一幅幅交织着无数苦难与悲壮的历史画面,那一幕幕承载着许多激越与辉煌的抗争场景,因为经历了岁月的积淀而更加清晰,留在我们的心头挥之不去。

辉煌功勋千秋颂,复兴逐梦慰忠魂。老兵年暮,时不我待。我们本着“缅怀、存史、资政、警世”之目的,重回抗日圣地,记抗日烽火,访抗日英雄,写抗日故事,寻抗日遗物,就是为了把夏县人民那段曾经的苦痛和抗争,最真实、最原生态地拷贝下来,给未来留下一座路标。虽然今天大众的审美趣味已经不尽相同,但是社会永远需要那种坚不可摧、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在这样的纪念日里,站在这片英雄当年浴血奋战、而今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我们有胜者的自豪,有光荣的回忆,有团结的感动,有真诚的缅怀,有深刻的思考,更有前行的动力和方向。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正义永恒,精神不朽!

今天,我们透过历史的云烟,重温夏县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对峥嵘岁月的深切追忆、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万分警醒,都不断地演化为一种生生不息的抗战精神,成为一面引领我们追寻和平阳光而奋进的大旗,成为我们建设“美丽夏县、和谐夏县、幸福夏县”的大旗!

旗帜在飘扬 ,我们在路上……

是为序 !

共 2 条文章评论
  • 有一段岁月,名叫抗日战争,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有一种精神,称为抗战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2015-06-12 18:43
  • 欣赏佳作,喜欢,赞!!2015-06-13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