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农具之五:坷垃咣咣

06-19 作者:成事在天

坷垃是粘合在一起的土块,咣咣形容撞击振动发出的声音。而“坷垃咣咣”是一种专门用来拌田地的农具。其形状像放大了的八磅铁锤。通常用棈㭎树、梨树这样一些不易腐烂的硬杂木做锤,大水杯般粗,六七寸长,中间用凿子凿出一个镰刀把粗的小孔。在小孔上安一个六尺长的把,用刀片或玻璃片剐光,再用砂纸打磨好几遍。锤把要用柔韧性好的木棍,为防腐,锤把上面刷一层清漆或抹一层桐油。锤重把柔就是一个好坷垃咣咣。

用坷垃咣咣怎样拌田地呢?秋天收了玉米、黄豆等农作物的旱地,入冬以后用牛犁或锄挖把地翻过来旱在那。经过一个冬天的雪雨霜冻,到第二年春天,大的土坷垃就冻酥了,农人就用坷垃咣咣把这些土坷垃齐齐的打一遍,全成为细土,再把这些地翻一次,再用坷垃咣咣打一遍,田地就拌好了。然后拌好田地栽上洋芋、种上玉米,苗出得齐、长得好、产量高。春夏季点瓜种豆栽种蔬菜苗,翻过来的田地,不是很潮湿的情况下,大的土坷垃也用坷垃咣咣来打细。

贾平凹在他的写小说《古炉》一书里,也提到这种农具,书里把这种农具叫“木榔头”,这种木榔头在文革时的农村,被刷上红洋漆成了村上 “红榔头战斗队”的武器,两大造反派“金箍棒战斗队”、“红榔头战斗队”在武斗中,坷垃咣咣又被造反派赋予了打人的功能。而且威力比金箍棒要大,“金箍棒战斗队”吃了坷垃咣咣的亏。

小时候,我家有块自留地是黄泥夹沙梯田,深秋把栽种的红苕挖回去,就把地旱在那。过完春节,父亲领着我两个姐和我,一人带上一个坷垃咣咣,把这些地拌出来栽洋芋。我们四个人站成一排,一气子就打出一个梯田。举起打下,举起打下,……重复这一动作。打起的灰尘溅在双腿裤脚上厚厚地一层。那次我大姐用的坷垃咣咣是新做的,锤把还没磨光,打了一会手上就起了血泡,血泡后来又磨烂了,血都浸入把里去了,父亲知道后就与我姐对换了,血渍一直留在把上没掉。

记得我初中毕业在生产队也打过一次坷垃咣咣。那是一个头伏天,种了西红柿的地要翻过来拌置好种萝卜,毒辣辣太阳烘烤着土地,刚翻过来的地里看得见蒸腾的热气一缕缕向上窜,“头伏萝卜二伏菜”节令不能耽误。犁田的把式扶着犁吆喝着牛走在前面,我跟着一伙妇女拿着坷垃咣咣打着犁头翻过来滚到犁沟中大土块,一边打一边快速跟着牛走,打一下移一步,没打着的后面的人又打,打完一沟又一沟。打过的地,用犁头再翻一次,就可种萝卜了。

高高举起坷垃咣咣,抱怨着下落,将一次次纠结细化,这种姿势延续了童年的春天,现在每每想起,都有泪流过记忆的河。(文/陈永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2015.15.6.19

共 50 条文章评论
  • 真的希望三十岁之前的城里人能读读这篇文章!农民跃然纸上2015-06-19 17:34
  • 很沉重的劳动工具,还有木夯、木梨、木风箱。感谢作者带我们回味过去的旧时光。欣赏学习!2015-06-19 19:18
  • 欣赏文友新作,喜欢,赞!2015-06-19 21:27
  • 文友是一个特别有心之人,陈述了许多沿用了几千年的农具的制作和用途,彰显了古人的劳动智慧以及农耕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推广,那些被传承数千年的农具已淡出了农家,很多年轻人和孩子都不认得甚至根本没见过那些东西。您的文章把这些文明一一地记载下来,让后人了解了我们祖先的勤劳和智慧。赞!问候好友!2015-06-19 22:50
  • 回复@至静德方:有些农具别说城里年轻人,农村的年轻人都没见过,用文字来传承。谢谢文友赏读,端午节安康快乐!2015-06-19 23:41
  • 回复@战鹰:谢谢老朋友的点评,祝端午节快乐安康!2015-06-19 23:42
  • 回复@简媛:谢谢文友赏读,祝端午节快乐安康!2015-06-19 23:43
  • 回复@张学政:真的很感谢文友长期以来对我的关注,写下了这么好的评论,向你致敬!祝端午节快乐安康!2015-06-19 23:46
  • 好一片农人情怀。2015-06-20 04:18
  • 回复@青海地主:农家子弟就要有农人情怀,谢谢赏阅,祝安好!2015-06-20 05:56
  • 欣赏,喜欢。问候好友!!2015-06-20 06:22
  • 回复@丫丫:谢谢丫丫的赏读,祝端午节安康!2015-06-20 12:00
  • 文友有深厚的生活积淀才能写出农村这般柔柔的生活感受。推荐阅读,点我喜欢!2015-06-20 15:28
  • 回复@顺其自然:谢谢赏读,祝端午节安康!2015-06-20 15:36
  • 赞!这种农具我没见过呢!这个倒有点像我们这儿的铁锤,只是我们的锤是铁做的,用来打石头的。2015-06-20 21:51
  • 祝朋友端午节快乐!父亲节快乐!2015-06-20 21:51
  • 回复@绿叶儿:谢谢,祝你幸福安康!2015-06-21 00:19
  • 回复@绿叶儿:木制的,像放大了的铁锤。谢谢赏阅,问好!2015-06-21 00:24
  • 学习,“坷垃咣咣”——又了解了一种新的古老农具。问好成事在天好友。2015-06-21 08:25
  • 回复@草根阶层:谢谢好友的赏读,祝安好!2015-06-21 08:27
  • 撑起榔头,抱怨着下落,将一次次纠结细化,这种姿势延续了童年的春天,现在每每想起,都有泪流过记忆的河。2015-06-21 09:45
  • 回复@西楼望月lzw:不愧为诗人,写出的文字就是不一样啊!多谢点评,问好!2015-06-21 11:04
  • 没见过你的这种农具,我们只是用铁锤打坷垃。读了你的文,见识一下。点喜欢,问好!2015-06-21 19:34
  • 回复@刘非凡:铁锤是打石头用的,这种农具是打土珂垃的。谢谢赏读,问好!2015-06-21 20:08
  • 喜欢,赞!2015-06-22 09:20
  • 回复@鹿城飞侠:谢谢好友的赏读,祝安好!2015-06-22 09:56
  • 点赞!迟赏见谅!2015-06-22 20:10
  • 欣赏佳作,谢谢你的支持!2015-06-22 20:39
  • 回复@虎虎生威:谢谢好友的赏读,祝安好!2015-06-23 07:25
  • 回复@似季枫:谢谢好友的赏读,祝安好!2015-06-23 07:25
  • 高高举起坷垃咣咣,抱怨着下落,将一次次纠结细化,这种姿势延续了童年的春天,现在每每想起,都有泪流过记忆的河。点赞!2015-06-23 10:27
  • 回复@心静如水:谢谢好友的赏读,祝安好!2015-06-23 10:56
  • 每次读友的文章,都学到知识,感谢!2015-06-23 14:53
  • 回复@醉死了算球:谢谢先生赏读和鼓励,祝安好!2015-06-23 15:23
  • 欣赏佳作,问好!2015-06-23 22:56
  • 回复@梦里花飘零:谢谢文友的赏读,祝安好!2015-06-24 07:21
  • 有思想,有深度,让人闻到了泥土的芳香。2015-06-24 10:53
  • 细腻的笔触,写实的文风,清晰而深刻的文字,带我们重温了作者那段童年的记忆,好文章,赞!2015-06-24 11:06
  • 回复@淡泊明志:谢谢文友的赏读点评,祝安好!2015-06-24 14:32
  • 回复@床前明月光:谢谢文友的赏读,祝安好!2015-06-24 14:33
  • 欣赏佳作,赞美情怀,问候朋友晚上好。2015-06-24 20:01
  • 回复@清荷:谢谢文友的赏读点评,祝安好!2015-06-24 20:21
  • 坷垃咣咣不知道何物,估计是不是江南乡间的农什。所描述的用途也无法想象,记得很少的时候,当田地从冬天里苏醒的时候,便是农事开始的时候,经过冬天的休整,田间在春雨的滋润下,不知名的花草得意之时,农夫驮着犁牵着水牛,从地头边沿一圈一圈地破土,铧犁将黝黑的泥土纷纷唤醒,留下深浅均一的犁沟。坷垃这时用一种农具整平,大家叫它耙,作用就如你描述的坷垃咣咣差不多,不但可以整平田地,还可以除杂草,让土地变得细腻干净。散人小评,回忆往事。2015-06-24 22:32
  • 过往的生活有一种记忆的美!推荐、点喜欢!2015-06-25 12:00
  • 拜读精彩的文章!姚明迟来的问候!祝福您一切开心,夏日安好!2015-06-25 14:34
  • 回复@三水散人:多谢先生光临和点评,这是陕南秦巴山区的农具。问好!2015-06-25 14:42
  • 回复@旅客:谢谢文友的赏读点评,祝安好!2015-06-25 14:43
  • 欣赏老师这种为留下原生态而深情执着的信念,让真情灵动的笔墨留下人类一路走来祖先留下的智慧和财富,祝福老师创作愉快。2015-06-25 14:47
  • 欣赏,点赞。问好文友! 2015-06-25 21:47
  • 回复@姚明:谢谢好友的赏读,祝安好!2015-06-25 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