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桷坪(1)(2)(3)
黄桷坪的夜市总是热气腾腾,各种夜摊地摊在明亮的街灯下占据着各自的位置,你只能在狭窄的缝隙中穿行。
眼前突然出现一个站在小面包车门前的姑娘,姑娘文质彬彬,手里,却摇晃着一把雪亮的长刀。
见我愣住了的眼神,姑娘笑盈盈地对着我:西瓜西瓜,一块钱了。
哈,她脚下是一堆红红的西瓜。
我看那把正摆弄着的明晃晃的大刀与她怎么样也不般配,哑然失笑:哦,你这把刀……
“杀西瓜的”,姑娘笑得更灿烂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话音还未全落,我已经走出好几步远了,眼前,却定格了一幅风景:一把明晃晃的大刀, 一个笑盈盈的姑娘,一堆红彤彤的西瓜……
我一直回避热闹的人流,没事从不逛街。这风景让我开了眼界,明儿个,吃罢晚饭散步去。
2015-7-8
黄桷坪(2)
我有一段名言:“重庆是一个最时尚与最市井、最新潮与最江湖和谐共存的大都市”
最近有些忐忑:发现这个名言恐怕要失效了——重庆一直最市井的景观,正在被时尚与新潮淹没:街头那些拔火罐的,取鸡眼的,配钥匙的,补皮鞋的……正在不知不觉地失去踪影,当然更不用说那些在闹市广场站街的了。
在全国摄影圈红极一时的十八梯,已经拆迁得差不多了。
如今还能体现我这段名言描述的重庆特色风光的,似乎只剩我所居住的这条街——黄桷坪了。以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山城棒棒军”为例,你如今在重庆其它地方已经很难看到,但在黄桷坪,他们依然屹立,就在我每天都要进出的街口,三五成群。
谢天谢地,还有黄桷坪这个最时尚与最市井、最新潮与最江湖和谐共存的一条街。
从今天起,我想记录这条街:一旦黄桷坪大桥建成,恐怕我也得滚蛋了,那时,我的名言只会成为昙花一现。
2015-7-9
黄桷坪(3)
一大妈与一大叔在街头相遇,互打招呼,大妈一开口:“也——你还没有死呀!”
“没死哦,没死哦”——那边的大叔嘟哝着。
一个蓄分头长发的瘦高个子,赤膊,短裤衩,木板拖鞋,肩上搭着一条毛巾,手里端着一个肥皂盒,顶着烈日,沿大马路大摇大摆朝电厂浴室走去。
他是赫赫有名的雕塑家、毛泽东纪念堂雕塑制作者,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山。这个场景,当然是黄桷坪快四十年前的事了……
这就是黄桷坪——黄桷坪是怎样一个地方,我总得给你一个印象。世事变迁,几十年过去,这样的风景依在。
我八岁由成都来到重庆黄桷坪,除去当知青3年半和在重庆南温泉呆的12年,住黄桷坪迄今也有43年。其实那15年也总回黄桷坪,实际上近60年了。
黄桷坪的故事,对我而言,说来话长。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过客,这里只是我的一个栖身之地。
2015-7-9
(待续)
- 我才从黄桷坪回到自己的家。那儿的牛肉面好吃得很.问候朋友!2015-08-04 17:01
- 回复@:哈哈哈,美哉2015-08-05 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