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梦中圣殿:莎翁书店,我来了!___欧陆采风之十九

08-04 作者:小牮

读书人梦中圣殿:莎翁书店,我来了!

___欧陆采风之十九

在金色余晖映衬中,导游带领我们来到莎士比亚书店,不远处巴黎圣母院轮廓依稀可现。来到巴黎最想去的地方不是埃菲尔铁塔,不是圣母院、卢浮宫,而是莎士比亚书店,这几乎成全世界文学爱好者灵犀相通夙愿。

素雅淡黄色招牌别具一格、墨绿色店面装潢酷似邮局,两跨度门脸一间悬挂着莎士比亚肖像,另间敞开大门读者络绎不绝进进出出,门外侧书橱中多种书籍杂志整理排列,露天铺着长方石板空地树荫下,摆放着数十把座椅及小桌,世界各地邂逅读者正惬意倾心交流......莎士比亚书店静静矗立于塞纳河畔,这是笔者第一印象。

刚才还喧嚣不绝而耳参观团队,融入宁静浓郁书香氛围顿时鸦雀无声,当地导游把到访者引至对面马路边轻声解说中一口一个:莎翁书局。把书店称书局,也许赋予更深含义,书局刻意涂绿,寓意流动的盛宴充满活力。

流动的盛宴,书店之传奇,深刻影响着全球无数文学爱好者;聆听地陪简明介绍当儿,思绪猛地拉回上世纪六十年代,因自幼深爱文学,初中吾开始阅读名著,莎士比亚、雨果、左拉、巴尔扎克、海明威等皆逐渐知晓。那年代寻名著读很不易,除同学互换传阅外,频频泡劝业场天祥古旧书部乐此不疲瀚海掏书阅览视为圣地。1961年海明威自杀憾世、三年后他第四任妻子整理出版了“流动的盛宴”,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描述莎士比亚书店是个读者无忧无虑居阅“温暖、愉快的地方”。从书刊中看到其内容介绍后,吾非常惊异并羡慕不已:世上还有如此想读者之所想完美书店,精心营造作家读者共同温馨家园,衷心感谢书店创始人乔治.惠特曼。风云突变十载,读书笔耕圆梦竟成遥不可及奢谈,庆幸改革开放迎来春天,有生之年亲近莎翁书店今缘美好夙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导游介绍;莎士比亚书店创建者乔治.惠特曼是个美国人,在巴黎左岸他经营着这家全世界最出名的书店。80多年来,那里一直是文学爱好者朝圣之处,艺术家们真正汇集之地。2011年12月14日,刚刚过完98岁生日的乔治·惠特曼在书店三楼卧室中去世。而从1951年至今,乔治和他的独生女希尔维亚·毕奇·惠特曼,经营第二代和第三代这家书店达60年之久。乔治·惠特曼是书店老板、出版商,但他更珍视另一个抬头:文学庇护者。

书店经营中收留过四千余名生活遭窘境作家或读者,包括迷惘创作时期一批年轻有为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一书生动真实描绘莎士比亚书店对他的帮助。莎士比亚书店声名鹊起,得益于替乔伊斯出版曾被美英列为禁书的巨著“尤利西斯”,倔强破土跌宕起伏广泛传播,见证文化不可阻挡顽强生命力。

书店多年缔造为一所文学家园,一家青年旅馆,一座文化宫殿。书店门面和店内装饰,看上去还停留在狄更斯年代,三层楼的木结构楼梯总是咯吱咯吱作响;现代化玩意儿皆被摒弃,比如电话机、监控摄像头,甚至信用卡,甚至没有图书分类。可就是这里,对于许多怀揣不切实际文学梦想的年轻人来说,这儿是一个文学公社。

莎士比亚书店的存在,更像一个文学沙龙。店主人毕奇对书籍充满难以想象之热爱。这儿经常聚集众多各国文学家与艺术家,形成全世界文学爱好者平易交流重要窗口。虽是书店但不只卖书,书店还经常举办由作家自己朗读尚未发表作品的活动。而随着莎士比亚书店声名远扬,各国读书人纷涌奔来虔诚朝圣瞻仰膜拜趋之若鹜。

读书人梦中圣殿:莎翁书店,我来了!拍完外景小心翼翼进入到书店中,随即摄录;进门那收银台细长狭小,案子上摆满书签、明信片、笔记本等纪念品,几个小青年在斟酌选购。厅内各种肤色读书人在围满墙壁书架上全神贯注寻觅喜爱的书籍,那并不宽敞厅内空间,案上也摆放满满当当书刊杂志,厅内欧洲上世纪古典格调浓郁,地砖出现裂缝,房顶椽木略露黑朽,梁间甚至悬挂着泛黄的旧照片旧报纸,一些通顶书架歪歪斜斜。读者鱼贯穿行总会神经质微举双臂手心向上,生怕书架突然倒下被砸着。厅内散发着书霉味道,但凸显格外宁静。

礼貌文雅形成博览寻书主基调,不同国家读者之间打招呼皆微微一笑,这儿根本听不到大声喧哗,店内服务人员有些就是异国他乡文学爱好者或作家,这些人以书店为家,白天服务空闲读书钻研,执着圆心中理想,确是读书人梦中圣殿:用不着佳能5D3,用不着高端索尼,互联网+创新时代,仅持一部多功能智能手机,即活灵活现记录朝思暮想莎士比亚书局速传至网络世界中.....

照片皆为原创摄影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