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何要大洗牌
教育为何要大洗牌
夏晓秋
其实教育一直都在洗牌,只不过这种洗牌一直是由市场来运作的,商业化的气息比较浓重,事业化的气息反倒很薄弱,这原因主要是教育一直在当一个利益化的产业在做,没有当做一个真正的关乎民族发展的事业去培育。
要想谈论教育为何要大洗牌,首要看当今的教育现状和不如意的地方:
首先,对 “分数教育”的置疑。
分数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方式,跟古时候的科举制度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实,人才好不好,学习渊博不渊博,怎么考校,确实是应该有个选拔方式和机制的,古时候的科举,现今的分数教育,也都没错,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好处。但是现今,分数教育走过了几十个年头,除了带动了各式各样的补课学校外语学校,带动了学校老师的课后收费补课,推动了中高考作弊产业的兴起,以及高价收取学费、议价费、择校费等等不健康收费以外,就是各校间拉生源,搞吞并,搞挤压,其他的没有丝毫的进步。没有进步,就意味着淘汰,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其次,教育站错队,社会价值观的不健康发展需要教育的改变
在这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日子里,功利思想占据了主流,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人人以“钱”为中心,把利益当做了目标价值去追求,经济建设步子大,人文建设步子小,差距拉大,导致了人和社会发展的失衡。而分数教育到如今,俨然成为了经济建设的排头兵———教育培养高分数,取悦家长是为了钱;校长建设学校环境,购买新型机器,吞并其他学校,扩大自我规模,是为了钱;老师优待学习好的学生,上课不教完,下课搞补习,初一教初二的,初二教初三的,初三自习做练习题,占用体育美术音乐等等不重要的科目,改上数理化等主要科目是为了钱,这是典型的“站错队”。在这种不良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学习变得了功利,从“做国家的栋梁之才”变成了现在的“好好学习长大找个好工作多赚钱”。
经济建设和人文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两条腿,任何一条腿有了毛病,势必影响社会的正常进步与发展,所以加大人文建设的力度,把“文化作为灵魂”去大力发扬,保持教育事业的纯粹性和进步性很有必要。
最后,是人才培养效率上的不如人意。
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下,为什么古代学子,10多岁几成当时大儒封侯拜相,文武双全,安邦定国者比比皆是,例如周瑜,13岁便官拜水军大都督;康熙14岁亲政,16岁就智擒鳌拜,20岁就开始平定三藩。而今人20好几,30好几者啃老者比比皆是,又是为何?我们总结古之教育,为何有此类典型,又为何有百家争鸣,开拓创新的文化大繁荣?而看现今20多岁大学毕业,还是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3、4十岁博士毕业,真正能为国家建设出把力的时间,又没剩下几年,典型的入不敷出,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浪费时间,性价比低。
成年期18至45岁,这段时间是人的高峰期,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国家培养优秀的可用的专业性的人才,使其能在人生高峰中,就可以有所建树,有所成就。而不是教了一堆无用的东西,白白浪费国家的资源,以及家长的金钱,学生的时间。
综上所述,现今的教育,国家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所以要改,要洗牌。
那么,如何洗牌才是正确的呢?
总结古往今来的教育点,融合古今教育的良好方面,并持续发展教育的创新性才是要点。
这其中,抓住文化育人德育为先,因材施教,借势力导,因时制宜而去扬弃旧义创立新知,是办好教育的基本点。
一、文化育人德育为先(略)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从《论语》开始就讲,一直讲了无数个朝代,古时候之所以有很多人有所建树,是因为因材施教做的还可以。我们看看以前的教育结构,无外乎两点,一是文以经史子集为主,武以兵法战道为主。而教育方式多为私塾于家教。这种典型的小班授课1对1或1对几的模式,特别适合在短时间内看出孩子的天分,是在文上才思敏捷,还是在武上灵活机智,或文武皆有灵思亦有身体习武的素质基础。如果哪方面有天分,就可立即培养,转缓或放弃没有天分的方面,这才是成功之道。
而如今的教育则不然,从教育方式上看,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到大学,所有的一切都为了高考涉及到的那几科去服务,其他的学科教育以及德育体育,对不起,没时间。从选拔方式上看,副科不计,主科目必须样样过关,即便你数学、物理满分无敌,其他科目扯后腿,你也没招,也许有人会说,高考专项人才有特招。那么我们怎么没想想,那些从小就可以有专项特长的孩子,为什么在小学,中学就被刷了下去?甚至连高考的机会都没有,在义务教育九年结束后,就下了课堂?就因为他们的特长没有从小培养,兴趣没有从小开发,没有从小就因材施教,教育条件不允许导致的。
试想,如果从小就可以赋予孩子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特长去选修科目,而选拔精英的方式能更科学系统化的话,是不是就可以缩短专类人才的培养时间,提高人才塑造的效率?例如,一个人在文学方面有极高的天分,在数理化以及英语方面没什么天分,但从小培养,他就会比其他人省下至少四分之一的时间成为文学才子。
而现在的教育,真正在从业后,会用到英语和微积分的有几人?这毫无疑问直接造成了教育资源和学生天资以及时间上的浪费。
因此,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天赋资质才是最有效率的成才办法。
三、 借势力导
教育的根本,是为国家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有用人才,提高全面的整体素质,进而推动国家社会乃至人类的大发展大繁荣,这应该围绕着天下大势去作为,借天下大势而作为,这样才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才能为国家培养某一时期特别需要的某类人才。
我们看古之教育,春秋战国之时,百家争鸣,百舸争流,适逢乱世,需要名仕能臣强国,将帅兵者征伐守城。所以当时文武皆为重要,文不强,则国家发展缓慢,他国发展快速,彼强我弱,则国亡,武不强,则战不胜,战不胜,则强转弱,弱者亡。所以当时的教育,围绕着国家的需要进行。
现今的教育,也因社会变化,于国内和国际形势上看该有所变化了。
国内:教育引起了众多的不满:
学校累的学生,早早成了小眼镜,小罗锅,学习没有兴趣和爱好,早早产生了厌学思想,大晚上还要补课,周六日也要学习,孩子不满;
上学开始,从幼儿园到义务教育,再从高中乃至大学以后,各种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高额的补课费,食宿费,学费,书本费,择校费,议价费,服装费,赞助费等等等等,压得家长一辈子忙忙碌碌,不着消停,家长不满意。
教育投入不均,大城市的高大尚和小城市的穷低矮对比,小城市不满意。高考有的地方录取分数高,有的地方录取分数低,分数高的地方不满意。
人才培养周期长,学生素质越来越差,品德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跟不上,投入大,产出小,社会不满意。
国际:阻碍中国成为强国的声音不曾断绝
表面上,社会繁荣一片大好,国际形势一片乐观,外交也不错。可从事实上分析来看,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正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步的一个重要阶段,国际上,美、欧、日等国家地区,一直强调中国威胁论,亚洲一些国家也都没有良好的阶级立场,不能成为牢固的盟友。从习近平主席登台伊始,又一直以较强硬姿态面对国际社会,力图将中国建造成为军事、民事、经济乃至文化上的强国。这其实也是好事。
但于教育而言,就有点跟不上了。要想作为一个强国,必须内图发展稳定,外图武力外交。怎么图?除了法制建设完善以外,教育事业必然成为重中之重。
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给国家培养有道德水平不贪腐的能臣悍吏和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使社会安定和谐,给军队培养高精尖的技术人才和能带兵能打仗的大将大帅,就是现阶段国家给予教育的根本任务。
四、 因时制宜而去扬弃旧义创立新知
教育的目的不是照本宣科,不是灌输式的分数教育,不是塑造高分低能什么都不懂,没有自我意识的移动书本,而是要塑造发展的未来。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发展战略,形成独立自主的创新发展意识,顺应时代进步的诉求,不断完善和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而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挖掘人文、科技、自然的规律,才是教育应该准备去做的事情。
一点浅见陋言,仅供参考。
夏晓秋
201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