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鸦在秋天(短语,3)
今天,人们驾驶着各种交通工具,快速奔往远方,却并不知究竟去哪里和究竟要去干什么(?)
-
瑞雪飘飘的宁静村庄啊,
我怎么找不到你的踪影……
-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的象征动物是和平鸽,(象征战后和平心理),今日城市的象征动物是狗犬,(狗犬象征什么,人性孤独?进攻性?人兽不分?!……)此变化及含义深遥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
渡鸦在秋天,由于贪婪过多地储存松籽,(它只用几十分之一就够了),经过漫长的冬天,它埋藏的很多籽粒被其他鸟兽盗了,更多部分交还给大地,自己只食用了很少部分。——每个动物都想藏起属于自己的东西,最后变成——藏什么藏,这都是共有的!(辽阔的地球故事,一)
-
……“学生”攻击“先生”是危险的,(先生可能有错)但攻击先生犯了更大倍数和性质不同的错,会引发思维思想大混乱。(我对几十年来亲历的一些现象及教训的总结)
-
-
谁能永远正确?
——批评别人的人。
-
(文学编辑守则)
在平常,你可以是一个讲个人情感的人;但一进入编辑层面,要变成一个讲艺术准则的人。
-
谁都不能雇佣记者,形同谁都不能雇佣法官。
-
当一个作家被“雇佣”之日,就是他的创造力陷入罗网之时。
-
(关于新闻标题、内容的“文学化”)
文学是艺术,可以使用虚拟比喻夸大等手法;新闻是事实,讲“丁是丁卯是卯”(!)
——自80年代起流行的一个怪倾向。
-
什么是最好的新闻语言?海明威认为是“电报体”:简洁,准确,说出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最后别忘了交代发生的真实背景——此点为要,新闻报告完毕。
-
-
但新闻与文学最后是汇合的,因为,它们的“第一要素和最后一个要素”,都永远指向——真。
-
(日常)口语的第一要务是真实、准确,而不是——“取悦于人”(!)
-
(当今的有些语言)简直“太完美”, 太完美,泛美得可疑(?)……
-
最好的语言应是质朴的,简洁的。
(外加一点礼貌佐料即可)。
-
大地说:我需要诗篇!
于是诗篇写就。
-
他们骗无知的小女孩说:“散文么,散文就是美文呀……”
-
我刚看完一篇小说,写得油头滑脑,仿佛一只在烂泥里滑来滑去的泥鳅。
-
契珂夫曾解释何为小说——说,阅读小说可以使人活着时不至成为灵魂的“死尸”!(大意)
-
世界之错位,不独是现世的,而是永恒的。
-
……献完了,当然两手空空,像深秋收割后的田野。
-
前人的理想黯灭之地,
正是后人的理想出发之地。
-
在我老年的时候,我希望精神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个还没变质的老前辈。
-
……(在幻梦中)我心满意足踏上故乡的小路——那里过去是家园,现在是家园,将来是家园。
-
我在秋收时节,写作了这首短歌,我知道远方这时候沼泽泛着金红,桦林呈现出夏日葳蕤后的宁谧……
-
欲写出李白之诗,必先恢复李白之时的青春精神和青春自然——
-
(诗人海子谈和平)海子说:农业只有胜利,战争只有失败。
-
……但钱,最后还是在世界流通了,并且,人人手里都有一些。
(“天下大同”的百曲千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