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恩”教育催生干群连心
作者:吴维伦
在走群众路线实践中,赤水市两河口乡顺应群众期盼,在乡、村开设“感恩堂”,开展“算账知恩、实干报恩”为主题的“双恩”教育工程,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忆党史、国史、家史,“算账”忆史,催生了干群连心。
开设“感恩堂”相互传承感恩。一是感恩碑催生感恩堂。大荣村插腊沟60余户群众,自发出钱出力立下感恩碑,感谢政府出资修桥、补助硬化路和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感谢干部入户面对面开展“百姓农门阵”问需、问难,帮助化解纠纷、寻求致富路子,感恩党组织恩惠,更是提醒人们要知恩报恩。二是感恩堂丰富感恩文化。该村自发在新房子建起感恩堂,作为党员群众共同学习的“精神殿堂”。堂外进门上联“共生共荣报党恩”、下联“孝亲敬老报亲恩”、横批“共产党好”,堂内安放学习桌凳等,并设“主题墙、报恩墙、祖训墙、立德墙”四壁墙,“主题墙”悬挂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伟人或领袖的画像,以及他们的名言警句,引导干部群众志存高远、心怀感恩。“报恩墙”围绕报国恩、报党恩、报亲恩设计名言警句,倡导“干什么、怎么干、干出哪样效果”。“祖训墙”以家训家规为主要内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好家风好家训。“立德墙”主要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引导立德立言立身、爱国爱家爱己,真正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
《感恩薄》增进干群鱼水情。将群众所需、组织关怀、个人自豪之处记录成《感恩薄》,存入感恩堂,让干部牢记服务群众,让群众记住干部是可以依靠的主心骨。一是干部通过《感恩薄》记群众需求。干部入户采取“一户一页”的方式,记载群众需求、工作内容、办理实事、化解困难、致富点子、为民感想。二是群众以《感恩薄》记实干之举。群众采取“一干一页”的方式,记录干部为民服务时间、内容、帮助事项、解决问题;记录家乡发展变化、生产生活琐碎;党的惠民政策;记录自己经历的最喜、最悲、最难忘的事;记录自发认识到的家乡发展有什么差距、对准差距怎么干。如村民在《感恩薄》上记载了该村第一条公路油路、第一户享受危房改造、建设第一口冷水鱼养殖鱼塘等内容,通过记事引导群众忆苦思甜、饮水思源,激活了发展正能量。
算“民生帐”促进理解支持。一是算“培育账”促警醒。干部每月入堂一次接受心灵洗礼,算一算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民生账,想想自己每月的“旱涝保收”都来自于哪里?算算上级每年划拨给基层的资金补助,自己有没有扣留,落实到群众身上多少?算算达到小康程度要如何抓、抓什么,还差多少?乡村干部通过算账,深化民本意识,干部把群众看得越来越重,群众把干部围得越来越紧。二是算“民生帐”消怨气。每月或在下雨天,组织群众聚集在感恩堂,通过对比算各个时期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变化账”、精神层面的“富裕帐”,算算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村组发展的付出,算算长辈、邻里对自己的帮助,算算自己为村为组为邻居做出的贡献或好事,算走怨气,算出信任,算来发展动力。
干群共忆“三史”促连心。一是忆党史促清廉为民。利用感恩堂组织学习党史,做到每名党员都熟知党章党史,每名干部都熟悉“四渡赤水”和“赤合特支”的历史常识,牢记“务实清廉为民”,每位群众都能讲一段红色历史.部分村民还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等歌曲设置为手机来电铃声或短信提示音,提醒自己牢记党的恩情。二是忆国史勤奋敬业。干部和群众在“感恩堂”经常回忆对比解放前后生活变化、改革开放前后发展变化、今日国内外稳定形势,回忆“三农”政策在各个时期的变化,在回忆中让群众增强还要继续艰苦奋斗的意识,让大家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三是忆家史传承能量。组织群众摆家史、晒家教、评家风、论家业,传承优良美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双恩”教育工程的开展,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普遍认识到感恩是一种传统美德、一种智慧品德、一种高尚情操。学会感恩既是做人、做事、做“公仆”的基点,也是党员干部党性、人格、政德的重要体现。“双恩”教育让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打牢了人生追求,增强了服务意识,强化了责任担当;村民邻里关系更加融洽,群众不等不靠抓发展愿望更强烈、劲头更足。“党员干部应视党为知己、不嫌不弃,视党如母亲、视党如生命、不曲不弯。”参加“双恩”教育后许多干部这样说道。
- 欣赏,喜欢,赞!!2015-09-12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