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农具之九:垫包

10-11 作者:成事在天

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农民有四大任务:农业生产、抬田造地、修房建屋、筑路修桥。那时几乎无机械,全靠人力,而这后三项任务中,男人中的精壮劳力,都要从事抬石头这一繁重的体力活。田坎、路基、桥墩、屋基、堤坝……都要用石头。二百斤左右的石头两人抬,三、四百斤的石头三人抬(俗称抬秤),再大一点的四人抬,更大的八人抬,我还见过十六人抬石头的那种场面。抬石头要用木杠(分五尺和八尺两种)、铁圈、铁链、铁扣、牛棒。当多人抬时,一声号令,所有人杠子上了肩,抬起石头,步伐、步幅调整一致,一手扶木杠,一手杵着“打叉”,须有节奏向前走,走上一段需要休息时,也为了休息后继续前行,石头不能放在地面上,而是用齐肩高的打叉撑在木杠上,靠近石头的几人,打叉需贴着石头撑住,以防石头吊在空中晃动。抬石头的人,为了减轻木杠对肩膀的磨损并将着力点分散,都在杠下垫一布包——垫包。

垫包为何物?通常用厚实的布,如帆布、劳动布做成长六寸、宽四寸的口袋,内装麝香毛,压实了还有一寸厚。麝香毛做垫包最好,有弹性,压扁后易恢复。实在找不着麝香毛就只好用棉花、谷壳做内瓤了,但都没有前者好。时间用得长了,包布就可能磨烂,缝补就是常事。抬石头,若无垫包,时间一长,可能磨破皮肉,人也扛不住、磨穿肩膀部位的衣服,条件太差,置不起衣服。垫包顶端正中固定一细布带做成绳圈,将垫包挂在脖子上,不用时吊在胸前,用时很方便抓住塞于肩膀和木杠之间。

垫包除了抬石头用之外,那时交通不便,修房的木料要从山中砍伐,要将木料扛回家也用到它,扛一段路后需要休息,就把木料后端触地,前端翘起,肩扛之处用齐肩高的另一种木打叉撑住,一手扶木料,一手扶打叉,垫包吊在胸前,又扛起时将垫包放在肩与木料间。在大集体干活时,干两小时要统一休息二十分钟,这时垫包放在小凳子般高的石头上或土坎上,坐在上面休息,既可防潮湿又可使屁股舒服点。有时靠在干爽一点的草坡上,垫于脑后,当枕头躺在那休息片刻,晒晒太阳也蛮惬意的。

七十年代中后期,我在上初中,县上新建农械修理厂,村上一杨姓小伙,父亲是生产队长,厂里筹建招工,把他招去负责基建上一部分工作。我们同村三个同学,在暑假里听说他们厂要毛石和沙子,从新建厂房附近的椒溪河里去搬运。石头与沙子都是四元钱一立方。我们上午用背篓从河里往厂里背,夏天穿得薄,时间一长背篓根把腰杆皮肉能磨红,甚至磨得疼痛。这段时间父亲不用垫包,我将其垫在背篓根,背沙子就好多了,也不那么磨人了。下午抬石头,有时两人抬,一人扛;有时大一点的石头就三人“抬秤”。所有抬石头的工具和抬石头的方法全学大人们的样子。一次在抬一块边缘有棱角的石头时,由于铁丝圈没有挂好,抬起没有走到几步石头掉了,落下时下面一个石头顶着倒向我,石头的边角将我小腿上划了一道一寸长的口子,瞬间血不断往外流,两个同学把我送到村上医疗站,医生把伤口缝了三针,至今腿上还留有伤痕。暑假快结束了,沙子堆成四棱台形,石头砌成长方体形,请杨姓小伙给我们“收方”,即丈量搬运沙子、石头的体积。他一边测量一边记录,我们协助他拉尺子,也把数据记下来。他见我们沙、石运得不少,一人要挣四十多元钱,就不想给我们这么多,竟然说:“石头方量要除去百分之三十的空隙。”我们都不同意,回家就给家长说了。几家大人听了都很气愤,从来没听说过这种算法,便相约到他家中找他理论。有位家长说:“他们还是十几岁的小娃,干点啥也不容易,你不能放下尖担就打卖柴的人!”这话说得重,过了几天他没扣除空隙,如数把钱给了我们。

现在交通方便,搬运石头、沙子都是铲车、挖掘机、农用车,不抬不扛了,也无人再用垫包了。其实生活还是需要像垫包一类的东西,来分担和减轻我们的压力和痛苦啊!(文/陈永明)

2015.10.10(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共 50 条文章评论
  • 当多人抬时,一声号令,所有人杠子上了肩,抬起石头,步伐、步幅调整一致,一手扶木杠,一手杵着“打叉”. 这场景好像历历还在眼前。点赞!问好12015-10-12 07:50
  • 回复@涧底一松:多谢文友点评点赞!问好!2015-10-12 08:10
  • 其实生活还是需要像垫包一类的东西,来分担和减轻我们的压力和痛苦啊!点喜欢!2015-10-12 08:40
  • 回复@椒溪之花:谢谢点评点喜欢!问好!2015-10-12 08:46
  • 你对过去普通的劳动工具的系列描述很有纪念意义,也是真实地记录一个时代,赞!2015-10-12 09:35
  • 2015-10-12 10:02
  • 回复@千里马:多谢文友点评点赞!问好!2015-10-12 11:09
  • 回复@心静如水:谢谢点赞!问好!2015-10-12 11:10
  • 好文章,赞一个!2015-10-12 13:21
  • 为后来者留下历史的记忆,值得赞扬!2015-10-12 15:02
  • 回复@草根诗人:多谢文友点评点赞!问好!2015-10-12 15:55
  • 回复@醉死了算球:多谢先生点评赞扬!问好!2015-10-12 15:56
  • 喜欢!赞!推荐!问好!2015-10-12 17:24
  • 时代的缩影,很有意义的文章!2015-10-12 17:53
  • 回复@Everything is gonna b ok:多谢文友点评点赞!问好!2015-10-12 19:41
  • 回复@南兮钟灵:多谢文友点评!问好!2015-10-12 19:41
  • 人类的智慧在不同阶段都发挥着作用!推荐、点喜欢!2015-10-12 20:27
  • 劳动光荣!欣赏、祝福!2015-10-12 21:29
  • 回复@旅客:谢谢先生点评、点赞!问好!2015-10-12 22:59
  • 回复@石剑:多谢先生光临,问好!2015-10-12 22:59
  • 现在交通方便,搬运石头、沙子都是铲车、挖掘机、农用车,不抬不扛了,也无人再用垫包了。其实生活还是需要像垫包一类的东西,来分担和减轻我们的压力和痛苦啊!点喜欢!2015-10-13 10:04
  • 回复@顺其自然:多谢文友点评点赞!问好!2015-10-13 10:15
  • 欣赏佳作,问好!2015-10-13 10:38
  • 回复@玉洁冰清:谢谢赏读!问好!2015-10-13 11:20
  • 欣赏,赞!!2015-10-13 19:21
  • 其实生活还是需要像垫包一类的东西,来分担和减轻我们的压力和痛苦啊!.......2015-10-13 19:43
  • 回复@虞魅仁:谢谢赏读和赞!问好!2015-10-13 21:28
  • 回复@虎虎生威:好久不见老朋友了,可好?甚念!2015-10-13 21:29
  • 想起那时苦。问好。2015-10-14 01:03
  • 历史的记忆,岁月的艰苦,劳动者的智慧!赞!问候!2015-10-14 07:21
  • 回复@白水:谢谢文友赏读,祝秋安!2015-10-14 07:37
  • 回复@张学政:多谢文友点评点赞!问好!2015-10-14 07:37
  • 欣赏美文,问好!2015-10-14 08:08
  • 回复@郁金香:谢谢文友赏读,祝秋安!2015-10-14 10:02
  • 其实生活还是需要像垫包一类的东西,来分担和减轻我们的压力和痛苦啊!2015-10-14 10:04
  • 回复@心静如水:谢谢文友赏读,祝秋安!2015-10-14 11:17
  • 很珍贵。点赞,问好!2015-10-14 11:53
  • 回复@jianjun801:多谢文友点评点赞!问好!2015-10-14 14:10
  • 欣赏推荐。。2015-10-14 14:25
  • 回复@大三畢業:谢谢文友赏读,祝秋安!2015-10-14 14:52
  • 喜欢!赞!推荐!2015-10-14 16:33
  • 回复@当太阳落下:多谢文友点评点赞!问好!2015-10-14 17:00
  • 欣赏佳作,点喜欢!2015-10-14 23:14
  • 回复@简媛:多谢文友点评点赞!问好!2015-10-15 08:19
  • 一路走下去,好2015-10-15 10:19
  • 回复@岱青山:好,按照你说的办。谢谢!2015-10-15 10:52
  • 欣赏,赞,问好2015-10-15 11:06
  • 回复@涓涓溪流:谢谢文友赏读和赞!祝秋安!2015-10-15 11:21
  • 用文字记录历史。推荐。问好老友!2015-10-15 15:29
  • 回复@昨夜星辰:谢谢老友赏读和推荐!祝秋安!2015-10-15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