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农具之十:大撮箕
撮箕又叫土箕,是农村中最常见的农具之一。这种农具过去都是竹编的,现在又有了铁皮、塑料、胶皮的撮箕,使用时通常和钩担配套。而过去的大撮箕全为竹篾编制的,主体部分如同竹撮箕放大三倍一般,只是撮箕系系不同于一般撮箕。取一根七尺长,刀把粗竹竿,正中用火烧成黄焦色,使其变软,趁热发软之时扭转两圈,约成九十度角度,并在冷水中定型。选择一端从中剖开至正中部位,两头均从四寸之处放置在火上烧软对折,冷水中定型。将其固定在撮箕口两端和撮箕后端顶部内筋上,成三足之形。与大撮箕配套使用的是扁担。
大撮箕主要用于搬运农家肥。将大撮箕口对着粪堆,用铁耙子将肥料扒进撮箕,把扁担伸进两只撮箕系系,稍微弯弯腰,扁担就可上肩,须按一定节奏小跑着前行,累了轻轻放下,取出扁担杵着歇气,亦可将扁担放于地面坐于其上休息。小撮箕适宜运泥土、沙子、石块等体积小而重量大的物品,而大撮箕适宜搬运那种体积大,重量小的东西,如农家粪、苞谷棒子、红苕、洋芋、南瓜、白菜……之类。卸掉东西后的空撮箕,两只重叠在一起,用扁担从撮箕系系下一挑,扛在肩上走起来也方便。
我少年时,曾经多次使用过大撮箕,有一年正月往自留地运栽洋芋的肥料。这些肥料全是一年来,从自家猪圈垫的草与猪屎尿沤制一段时间后,积攒一处堆积起来的。家里有一块自留地在较为平坦的路边,用大撮箕上粪、起肩、歇气、卸粪都很方便。挑着一担粪,在平路上小跑着,扁担随脚步上下闪动,也显轻快,走慢了反而一撴一扯费力磨人。另一块地在山坡上,挑着一担粪就不好走了,要么前面撮箕碰着土坎上了,要么后面撮箕挂在树梢上了,我就换成背篓。用背篓运粪,既不好往背篓上粪,又不好背着起身,还把身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途中走起来还利索,但这就先要把粪摊开晾晒的干一点。记的有一次秋天挖红苕时,带一挑大撮箕,回家时把挖的苕装在撮箕里,挑起苕并将挖苕的角锄挂在扁担上,无需人帮忙就运送回去了,这时感到大撮箕用起来还挺方便的。
过去我们生产队是种蔬菜的,菜地离县蔬菜公司有两公里的距离。队上有一手扶拖拉机,犁地耙田的时候少,大部分时间都是挂着车箱拉东西。收菜时,拖拉机停在大路边,农民把砍下的包包菜、大白菜、茄子、黄瓜、西红柿……在田里采摘下来,装入大撮箕里,挑到大路边装在车上,用拖拉机送到蔬菜公司。由于大撮箕有高高的撮箕系系,装蔬菜时,有的菜撮箕内装满可一直把撮箕系系下都塞满,起肩、装卸又很方便,大家都爱用它。
现在农村推进城镇化,土地搞集约式流转,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化肥加上交通便利,农村已经看不见大撮箕了。每样劳动工具,都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不同阶段都发挥着作用!(陈永明/文)
2015.10.15(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 一个个鲜活的身影连同远去的农具隐匿在历史的尘烟里。回味历史,品读人生,探索文明的轨迹......喜欢,赞!!2015-10-15 19:21
- 欣赏,赞!祝好!2015-10-15 19:58
- 回复@虞魅仁:多谢文友的点评和点赞!遥祝秋怡!2015-10-15 20:19
- 回复@昨夜星辰:谢谢老朋友赏读和赞!遥祝秋怡!2015-10-15 20:20
- 用文字记忆这些远去的农具,让后来者知道它们,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2015-10-15 22:07
- 赞!问好!2015-10-15 22:07
- 回复@草根阶层:多谢老朋友的赞!遥祝秋怡!2015-10-15 22:09
- 记忆从未走远。喜欢。2015-10-16 04:38
- 喜欢!赞!推荐!2015-10-16 08:11
- 回复@白水:多谢老朋友点喜欢!!遥祝秋怡!2015-10-16 08:13
- 回复@当太阳落下:多谢老朋友的赞!遥祝秋怡!2015-10-16 08:14
- 每样劳动工具,都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不同阶段都发挥着作用!点喜欢!2015-10-16 08:30
- 回复@椒溪之花:多谢老朋友点喜欢!遥祝秋怡!2015-10-16 08:34
- 朴实而真挚,厚重的文字很感染人2015-10-16 09:43
- 回复@老去独钓雪:多谢老朋友的点评!遥祝秋怡!2015-10-16 09:47
- 欣赏佳作,问候好友,赞!2015-10-16 10:24
- 回复@张炜杰Ken:谢谢老朋友赏读和赞!遥祝秋怡!2015-10-16 11:23
- 远去的农具,悠悠的回忆......点赞!推荐!问好!2015-10-16 13:10
- 每样劳动工具,都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2015-10-16 13:50
- 回复@Everything is gonna b ok:谢谢老朋友赏读和赞!遥祝秋怡!2015-10-16 14:30
- 回复@虎虎生威:谢谢老朋友赏读,点评和点赞!遥祝秋怡!2015-10-16 14:31
- 那些农具虽然已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几千年来我们祖先的智慧是不能忘记的。赞!问候!2015-10-16 17:01
- 你对农具的系列撰文回忆,可见怀旧心理意识强,给后人留下历史的记忆!2015-10-16 17:36
- 欣赏,点赞,问好!2015-10-16 18:08
- 欣赏远去的大撮箕,朴实的文字,点喜欢。2015-10-16 21:03
- 看了大撮箕挺新鲜的,属地方特色工具。联想一下,和我们老家的挑筐差不多,只不过我们这里用荆条编成。问候好友!2015-10-16 22:27
- 回复@张学政:谢谢老朋友赏读,点评和点赞!遥祝秋怡!2015-10-17 16:11
- 回复@千里马:希望能给给后来人留下一点农具方面的历史记忆!问好文友!2015-10-17 16:13
- 回复@郁金香:谢谢文友赏读,点评和点赞!遥祝秋怡!2015-10-17 16:14
- 回复@娥江青山妩:谢谢文友赏读,点评和点赞!遥祝秋怡!2015-10-17 16:14
- 每样劳动工具,都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不同阶段都发挥着作用!推荐阅读!2015-10-17 16:38
- 欣赏,问好!2015-10-17 17:29
- 回复@建梁洲:功能有些相似,担在使用时比挑筐更方便。挑筐我们这也有。点评和点赞!遥祝秋怡!2015-10-18 14:59
- 回复@顺其自然:谢谢,祝秋怡!2015-10-18 15:00
- 回复@如烟:谢谢文友赏读,遥祝秋怡!2015-10-18 15:00
- 了解地方特色,谢谢并问安!2015-10-18 19:47
- 回复@南兮钟灵:谢谢老朋友赏读和点评!遥祝秋怡!2015-10-18 19:48
- 记忆远去的农具,回味历史,品读人生,探索文明的轨迹......喜欢,赞!!2015-10-18 19:56
- 回复@心静如水:谢谢文友赏读,点评和点赞!遥祝秋怡!2015-10-18 19:58
- 欣赏,赞,问好2015-10-19 08:14
- 回复@涓涓溪流:谢谢文友赏读和点赞!遥祝秋怡!2015-10-19 08:25
- 每一种旧农具,都代表当时农业的发展状态。阅读体会!2015-10-19 11:51
- 回复@简媛:谢谢老朋友赏读和点评!遥祝秋怡!2015-10-19 14:35
- 那些老式的农具和用具,沉淀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也凝聚着我们祖祖辈辈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欣赏点赞!2015-10-19 16:45
- 回复@地中海水手:谢谢文友赏读和点赞!遥祝秋怡!2015-10-19 16:50
- 回复@地中海水手:垫肩和垫包可能不一样,垫肩我们这儿也有。谢谢!2015-10-19 17:09
- 老友的心里,集聚着农具厚厚的深情!2015-10-20 16:46
- 欣赏佳作,问候好友,赞!2015-10-20 17:40
- 回复@张炜杰Ken:谢谢文友赏读和点赞!遥祝秋怡!2015-10-21 09:24
- 回复@醉死了算球:是阿,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对农具有种特殊的情结。多谢老友的关注,祝秋安!2015-10-21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