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忠

10-23 作者:床前明月光

无论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老百姓,都认为洋气比土气好,可是,当一个人集洋气和土气于一身的时候,人们便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个人了。我第一次看到张玉忠的时候,就遇到这个问题。

张玉忠是金华金东区澧浦镇的一个农民。张玉忠也是一个农民艺术家。

张玉忠土气,他的穿着,他的说话办事都透着乡土的气息,然而张玉忠的工艺品很洋气,而且这是一种独特的洋气,是一种附加在土气身上的洋气,手艺很绝,工艺品全是牛啊羊啊那些土里土气的东西。

在重阳节,我登上了义乌市义亭镇的铜山岩,在那里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香客和拜佛的人,但是,这些人即使再多,哪怕是十万二十万,也难以吸引我的眼球。可是,其貌不扬的张玉忠出现在我的眼前的时候,我觉得他并不高大的身材似乎一下子高大起来了。不光是因为他编织的工艺品,更因为他的善心。在重阳节那一天,来到铜山寺庙的人很多,来乞讨的人也很多,张玉忠的同情心阈值很低,稍微有些残疾的人,他都要上前给他们一些钱,或者一元,或者两元,这和他自己的穿着很不协调。在他的身边,多少开着豪车,穿着好衣服的人都不舍得施舍一点,可是,张玉忠面对那些乞讨的人,显得很大方。更让我看呆了眼的还是他的那些编织品。几根长长的粽叶,在一般人看来,能干嘛呢?最多也就是包扎包扎粽子。可是,那些东西到了张玉忠手里,就是上好的编织材料。他可以利用那些材料,通过一天或者三五天的劳动,把它们编织成狡猾的狐狸,眨巴着小眼睛的老鼠,吐着蛇信子的毒蛇,毒辣的蝎子,当然,更为让人看好的是吉祥的巨龙,古老的恐龙,报晨的公鸡,灵动的鱼儿,憨厚的老牛,精美而庞大的大象。可以说,张玉忠的编织,编什么像什么,无不透露着张玉忠手艺的高超和脱俗。尤其是那公鸡的鸡冠,那些动物的眼睛,无不形神兼备。可以说,张玉忠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编织好。

我和张玉忠是第一次相见,经过简单的交谈,我得知他的手艺是他爷爷在很早的时候教给他的。张玉忠小的时候,他爷爷便是舞龙灯的好手,除此以外,他爷爷利用业余时间编织工艺品。什么龙啊,凤凰啊,只是,那时候他爷爷编织的动物远不如后来的张玉忠编织的那么多种多样。毕竟,他爷爷文化不多,只是凭着他自己的悟性在不断地编啊编啊。当时,五六岁的张玉忠看着爷爷编织的工艺品,露出了他那个年龄的人少有的兴趣。他爷爷发现这孩子可以在这方面训练一下,就有心教他编织,可是,张玉忠父亲觉得孩子太小,不同意他学。为了这个,他爷爷和他父亲还大吵了一次。又过了几年,张玉忠已经是个十一岁的少年,他爷爷顾不得许多,悄悄地教张玉忠编织。这一次,他父亲终于没有干涉这样的学习。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时候,时代已经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些造反派连编织龙和凤凰也要干涉,说张玉忠爷爷的编织品是宣传封建主义的东西,硬是毫不客气地给砸坏,给没收。这大大地打击了张玉忠和他爷爷的积极性,。后来,全国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以前所谓的封资修的东西也被平反了,张玉忠终于又可以学习编织了。其实,这时候,他大部分时间是自学。也许是由于张玉忠悟性很高,他编织的动物,不但更加美观了,而且,其样式也更多了,几乎世上的动物无所不包。随着岁月的流逝,张玉忠的编织工艺的技术已经是炉火纯青了,按理,他的工艺品可以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可是,由于他自己的农民习性,由于他不敢出去闯荡,再好的工艺品也不为人知,所以他的工艺品还是没有传播开去,只是局限在义乌和金东地区,甚至这些地方也有些人不知道他的手艺,这极大地限制了他的工艺品的推广。后来的几天,我又见到过几次张玉忠,他不善言谈,对于这样的人,我真想帮帮他,不然,我真担心他这绝好的手艺在人间消失,我想: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将是中国甚至是人类工艺品的一大损失。

当张玉忠翻出那个口袋里的电话本的时候,我有些吃惊,难道这个皱巴巴的电话本,这个页码都几乎要掉下来的小小电话本,那个写满歪歪扭扭字迹的电话本,就是张玉忠这个工艺艺术家的电话本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不禁替这个编织工艺师而叹息,而悲伤。这是多么不相称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张玉忠遇到了这个历史上提过一千多年的问题了,他自己肯定是无法解决的。张玉忠,你该好好地宣传一番你自己啊。起码,那些工艺品也得包装一下,不要摆在地摊上,因为地摊不配你那绝妙的手艺啊。

共 2 条文章评论
  • 推荐2015-10-24 08:39
  • 推荐2015-10-24 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