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法院的愚蠢与比利时法院的伟大

11-04 作者:红尘锁梦

2006年彭宇案: 大家都还记得,一位老人在街上摔倒受伤后,彭宇上前将她送到医院,并给予200元作为帮助。但老人在法庭上状告是彭宇将其撞倒。法庭最终判决为老人得4万元补偿费用。法官认为,彭宇给老人的钱就是其将人撞倒的证据(法官最著名的一句问话是: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送她去医院?)

曾有人说,救人成了一场豪赌,赢了的也只是平安无事,而输了的就可能倾家荡产。多年来,由南京“彭宇案”纠缠而成的心结,宛如病灶,一直存在于社会,潜伏于人心,既是道德滑坡的标志,也是诸多缺德行为的遮羞布和挡箭牌。之所以冷漠,是对事实人情做权衡之后的无奈抉择。 今天社会的冷漠,本质上与法律有莫大关系。彭宇案中,彭宇根本无法证明自己无罪,但法律也根本无法证明彭宇有罪。法院看似帮助了那位老人,维护了弱势一方的利益,但此次的"有罪推定"持续在社会发酵,可以说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社会的自私冷漠是被政府和法律逼的!

再看布鲁塞尔法院的判决:历史影响力的判决!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出现一个案件:一名女子在半夜不慎掉下露台受重伤,一名男子路过时发现了伤者,这名男子洗劫了受伤女子,然后又不忍女子伤重而亡,于是报了警后离开。 事件的经过被附近的监控摄像头拍摄下来,于是警察抓获了这名男子,并予以起诉!

最后在经过长达四周的激烈辩论和商讨后,法庭做出该男子无罪释放的判决。 法官给予的判决宣言是这样陈述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脆弱和阴暗的一面,对于拯救生命而言,抢劫财务不值一提。虽然单纯从法律上说,我们不应该为了一个人的善行而赦免其犯下的罪恶,但是如果判决他有罪,将会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极度负面的影响。我宁愿看到下一个抢劫犯拯救了一个生命,也不愿看见一个人对于他人所受的苦难视而不见!

从表面上看,法庭不是单纯的赦免了一个抢劫犯,更深远的是对救死扶伤的鼓励,是对整个社会保持良好风气的促进传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中国法官:不是你撞的为什么你送她去医院? !

比利时法官:我宁愿看到下一个抢劫犯拯救了一个生命。

两个案例,造成两种结果……历史意义,都是影响巨大!中国人今日之冷漠,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充分暴露了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的两种意识形态的分歧方向:前者是建立在社会文明道德和大众利益基础上的,而后者只是把法律作为专政的工具,宁可错判,也不漏过。

共 1 条文章评论
  • 不错。顶2015-11-10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