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这五年:没有女人的日子22
不知不觉已经十点了,而我才从小说世界回到随笔心境中来。很欣慰当前的创作状态。2011年,还踌躇满志地想要写出博得声名的文章,想想那是多么可笑的心理。
我喜欢在椒江区的“双子大厦”下面散步。晚饭后信步走走,总能听到一些生活中的真谛。
一次独步到夜深才折回。走到台州大厦楼下广场的时候,正巧赶上两名职业乞丐下班。我跟在她们后面走着,听她们算起一天的账来。
“晚上吃面用了7块······”
“我中午吃的馒头。”
“俺午饭没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48减7,41,41加那边52,52,93,加上······”
早已记不清她们当时计算的详细数目,只记得能从那声音听得出来,她们是从河南和安徽北方来的。在安徽,曾经有这样一个地方,乞丐之风盛行,“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竟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我在一个席间听浙江老板说过:“浙江,要比你们安徽先进15年。再给你们15年,依然到不了浙江今天的模样”。
我并不觉得羞耻,这是事实。父母曾经在浙江慈溪打工。去过柯桥的印染厂,也在宁波的胶水厂待过。我亲眼目睹过老一代农民工在浙江生活的状况。在此,只单列一件生活小事说明。租住在村里的民工们,由于出租屋低矮破旧,都会聚集到村头河边的公厕里方便。有一天晚上我从公厕回来,一条粗蛇夺路横过。这并不可怕,我那时候还在读高中,听奶奶接完电话说:“就是你爸回来那两天里,你妈下班一个人回家,掀开被子一条蛇盘在床上,吓得一晚上没睡觉”。
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故作悲伤?因为我们想要摆脱深深体验着的贫困。我觉得这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所揭示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在台州的工作平台,给了我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当时的我,也是热情满满,野心勃勃的。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知道自己再也不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正如前文所说的,腌菜是不是好东西,吃着它长大的人才知道。
这一年的夏天,父母开始试着在县城摆摊卖麻辣烫了。有一天凌晨,看到妹妹的空间动态:“这个点了,爸爸还烤了两串肉回来给我吃”。在妹妹感动的时候,我也没有睡着。虽然远游在外,但我并没有觉得自己脱离了家里贫而平凡的处境。励志求进,未尝一日废怠。
在外多年,我渐渐地领悟出一个道理:年纪轻轻,还没有能力改变家庭的环境,但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年轻时能为家庭做到的,就是不成为家人情感和生活上的负担。
- 如果出版了小说,一定记得告诉,如何购买。期待,与众不同的你,带来与众不同的视野。2016-04-18 21:38
- 回复@ي/عرب:不记得上次登录有没有回复你,看到你的留言,特别开心。有一种力量,源自支持~!2016-10-31 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