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曹雪芹
生平浪迹不拘事,观园世俗看人世。
笔下痴情所为何?起起落落谁来定。
提起《红楼梦》一书,大家只能说奇,难懂,不解。曹老穷其一生,书一本旷世奇书。自嘲“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想着曹老当年,在大势家族中的起落之差。人生何须太沉浮,只不过都感叹匆匆而过的岁月。也许,现在想想曹老终其一生所为红楼,但却独独未留下后四十回,可惜了红楼却缺了一角。也庆幸红楼的残缺,让我们以各种猜想去圆红楼。
他,年少轻狂。出生家族豪门,却不拘礼节。他,风流不羁。温柔富贵乡,却不为红颜。他,不畏权贵。虽身处封建,却厌倦官场。他,淡薄豁达。家族横遭败落,却一笑置之。他,半生潦倒,却及时行乐。
他的一生多姿多彩,本身就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红楼。他的一生曲曲折折,本身就体会到了世事无常。他的一生大起大落,本身就置身在人世间的沉沉浮浮。(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然而,心性异秉。曹老一生坎坷不断,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地起起落落。或心中悲凉或人世变故,又是家族衰败又是穷困潦倒。他的一生,何其难解?生活萧条,却引歌华燕市。虽然一事无成,却纵酒狂欢。也许在这些事实中醒悟,也许在这些沉浮中知晓。故而,引发了他对人生态度和封建社会深深地思考。到底不幸于何事?行走中他似乎又明白了,社会是就是一块顽石,无论怎样去琢都无济于事。
故而,他静心而想,笔下恩恩怨怨流露出。他在红楼中融入了自己的一生,他也把自己意气风发写进红楼。生如红楼,怨在红楼。一腔热血融于红楼,满腹才行显现红楼。红楼,倾注了曹老太多的心血。
忧忧满纸痴儿女,红楼中的痴情人还少吗?林黛玉一生为情而痴,薛宝钗一生为礼节而痴,邢,王夫人为利益所痴.......这些人一生所痴,这些人为痴而交付一生。他是何种心情提笔而下?
痴情痴名痴利都表现社会的悲哀,他本身不也深深地有次体会,又如何能够如此淋漓尽致的抒写下那一刻最为震撼心扉的情结呢?痴,他在世俗中也是一个痴人。半生颠沛流离却也能纵酒引歌,一生一事无成却也能老来醒悟。
红楼梦,被里面形形色色地人物所震撼了。我们至今都费解每一个人物的出场,至今都难明他安排的每一个情节究竟意寓为何。也许,他的一生成就倾注一生。而我们可能倾尽一生也不能理解红楼究竟为何所痴?
他的思维融入了当时的市井小民,他的灵魂深入了当时的阶级官场,他的心性堪破了当时的世事无常。
也许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倘若他不是这样一个人又如何能够在红楼中把一切都看得如此的透彻呢?他本身就经理了家族的衰败,生活的拮据,生平的不幸。如果没有这样刻骨铭心的体会,如果没有这些深入骨髓的苦难,他能把红楼里面的人物在红尘中为情而狂的事迹描绘出来吗?
我不知,我不知一个心中装满几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是怎样度过一生的。我也不知他在抒写红楼之时又是如何让这些小事情能够推动情节的,我更不知他是如何能够把人物的沉浮体现在批判社会和封建主义上的。
红楼境地万千场,人生百态皆现行。一词难以明心镜,且看红楼出百态。我想红楼最大的魅力是人性的魅力,是一场人生的戏剧。
他更是在一些领悟中渐渐地淡化了人生,在一些曲折中明白了红尘,也明白了名利。所然可惜红楼残缺四十回,但是细细品味前面八十回不难读出曹老在里面给读者留下的情愫。也许神秘莫测,也许矛盾重重。虽有几分遗憾,却也能够明白他的用心良苦。
红楼今评万人趋,曹公隐寓皆难知。
莫往书中寻君意,且往红尘观百味。
QQ960640772
- 欣赏,点赞!2015-11-21 18:16
- 这世上认识曹雪芹的也没有几个,读读红楼梦的前生吧,或许有一些东西能有些益处。2015-11-22 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