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之境的硬汉
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短短的一部《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却像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旅行,很久才回过神来。马尔克斯本人说这是超越《百年孤独》的作品。评论界将此书赞誉为与海明威《老人与海》齐名的中篇巨作。如果说《老人与海》以一种惜墨如金的电报式语言让人赞叹,那么《上校》同样是没有一句虚词,语言简练而又意味深长。《上校》不同于《百年孤独》那魔幻的手法,也不同于《霍乱时期的爱情》那洋洋洒洒的述说,平淡无奇的叙事,叙事之中的隐匿,紧凑的结构,完美的结局,这些都让人回味无穷。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1957年马尔克斯在巴黎的街上见到海明威,马尔克斯叫了一声“大师,你好!”海明威在街的对面回以“再见,朋友!”两人仅此一面之缘。那时的海明威已是文坛大师,而马尔克斯还只是一个发表了一本小说的一个小记者。也就是这一年,马尔克斯完成了《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提起海明威,是因为读完《上校》,我想到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觉得马尔克斯笔下的上校,和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一样都是硬汉,上校是不同于圣地亚哥的另一种硬汉。王国维论词曾经说过词的两种境界,一种是有我之境,一种是无我之境,若说圣地亚哥是有我之境的硬汉,那上校则是无我之境的硬汉了。
对于小说,海明威有著名的“冰山理论”:冰山通常十分之九都浸没在水下,作家要再现的使那露在水面的十分之一,其余的应该留给读者去思考和想象。好的作品正是这样,正如人们说起莎士比亚常说的那句“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毫无疑问,《上校》这部小说也是符合这一理论的。
《上校》的情节简单的再简单不过了,故事说的是一位上校和他的老妻在晚年丧子,生活拮据的困境中,守着一只儿子留下的斗鸡,等待政府抚恤金的故事,等了五十六年,却始终没有等来。比起《老人与海》对于老人捕鱼过程通过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校这本书就像是一幅简笔画,通过简单的线条就让上校这个人物形象在读者眼中清晰了起来。比起《老人与海》,我觉得《上校》这本书更能体现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上校》这本书的情节是简单的,叙事手法是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看似平淡的叙事又让人感觉暗流涌动,有一种静水流深的感觉。上校昔日的光荣,小镇的政治,社会的黑暗,民间的反抗,这些都没有具体的描写,但是几次浮光掠影般的显现让这些都成为了托起小说的隐藏在水下的巨大的“冰山”。
《老人与海》的成功在于塑造了捕鱼老人圣地亚哥这样一位硬汉,《上校》的成功也在于塑造了上校这样一位硬汉。拮据的生活,夫妻俩满身的病痛,阴雨连绵的天气,沉痛压抑的葬礼等等这些,在小说的开头就让人感到一种通透全身的寒意,为整部小说定下了基调,也为凸显上校提供了绝佳的背景。事物的发展总是要有矛盾来推动,小说也不例外。矛盾双方的冲突才能够推进故事的发展,《上校》这本书也是如此。上校的充满期待的对抚恤金的等待与政府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动荡形成了矛盾冲突的双方。与上校对立的另一面作为一条暗线始终隐含在对于上校的叙述中,这样处理保证了叙事的连续性和简洁性,让整部小说读起来行云流水。作为上校对立面的堂萨瓦斯作者着墨不多,却给人留下了虚伪奸诈的深刻印象,也更凸显了上校的形象。上校“自信而又充满天真期待的神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在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面对现实,上校的这幅神态,恰是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写照。只是圣地亚哥是积极的面对生活的挑战,而上校是在乐观的等待,等待中却没有丧失他的尊严,甚至威严。硬汉常常也有柔情的一面,这样的硬汉让人更感亲切。上校也是这样一位硬汉。小说开头面对只有一个人喝的咖啡时,上校撒谎说自己喝了,而把咖啡让给妻子,如同圣地亚哥对那个捕鱼的孩子的关爱一样都体现着硬汉仁爱的一面,也更让人觉得真实。不得不佩服马尔克斯在叙事方面对语言的掌控。小说如果一直单调的叙述上校在困境中的等待的话那也谈不上什么伟大了,情节的突变出现在上校看到阿古斯丁那只斗鸡在斗鸡场上的表现后,斗鸡的表现让上校做出的不卖的决定把小说推向了高潮。斗鸡在斗鸡场上的表现终于唤起了上校对昔日的回忆,唤起了他对希望的主动追求,即使身处绝境也绝不放弃的对希望的一种追求。小说的结尾近乎完美,“他自觉心灵清透,坦坦荡荡,什么事也难不住他。”这是一种看透了世事的了悟,是圣地亚哥“可以被毁灭,不可以被打败”的另一种表达。上校也终于成了一位达到无我之境的硬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还是那句老话,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我之境的硬汉,这就是我眼中的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