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石庙”的由来

12-07 作者:蹉跎岁月

“友善·石庙”的由来

安徽省天长市新街镇石庙村起源于明朝,据《天长县志》清朝同治年间县志记载,“石庙村”原名叫“石婆冲”,是明清时期的南北东西重要交通驿站所在地。

很久以前,在天长向西,离城十多里处,有一个地势低洼大冲子,该大冲子为东西向,长达10余里,在大冲子上有一个姓石的媳妇。据说她的家乡来自皖南,皖南古往今来商贾云集,有“自古徽商甲天下”誉称。她在这里率先开了一个店铺,她还经常施舍一些贫困人家,为他们(她们)送钱送物,她对待公婆十分孝顺,对人和善,在当地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孝媳、大善人,人们都尊称她为“石婆婆”,并将这里地名命名为“石婆冲”。

至今还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和鲜为人知的《石婆婆救孕妇》、《石婆婆义救孩童》等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

为了将她的事业壮大和继续传承下去,她的后人在这里创办了一个驿站,叫“石婆冲铺”,因为经营有方,得到了官方和商贾人士的赞同。据《天长县志》清朝同治年间县志记载,清朝同治年间,“石婆冲铺”成为远近闻名的交通驿站。

在清朝末年,这里的人们为纪念这一个大善人,为石婆婆树立了一座石雕像,建了一座小庙,为此“石婆冲”更名为“石庄(莊)”(“庄”有一庄之主寓意),人们便把这里叫做“石庄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关于“石庄(莊)”那座石庙,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毁,再经过“文革”期间的破四旧,石庙已经荡然无存。

据现相关人证资料说明,在清朝同治年间,这里商贾云集,商贸鼎盛,车水马龙。当时有路经这里的泗洪、洪泽等地商人,他们主要是贩运扫帚、锅帚、咸鱼干等生活用品、食品,蚌埠、盱眙等地商人经过此地,主要贩运:水牛、黄牛、羊、狗等牲畜,铜城、金湖、宝应、淮安等商人,主要经营:瓜子和鸡、鹅、鸭等家禽,淮安、金湖、高邮等地商人主要贩运:贩猪、羊、布匹等,他们分别向南京、扬州、镇江等较远的地方进行商贸活动。

得知这里生意兴隆,从高邮慕名举家迁至这里(今石庄村民组)做生意的马氏家族,开起了许多店铺,接待南北东西的商人。在清朝末年,马氏家族的三子马登科,字魁山,号九如,当地有名的书法家、私塾先生,在这里开了一个饭店,起名叫“九如饭店”,饭店的店堂里还有商人相送的“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的两块锦匾,店堂柱子上还有他亲自书写的“张三欲问谁家好,李四点头此处高”的对联,还建了围堂、马坊,张家之子张金龙,字海仙,也开了一个“龙池饭店”,与此同时,老大马登堦、老二马登庭,字凤池,分别开了饭店、小吃部、旅馆,日杂店、磨坊、澡堂等等。

石庙村在明清时期,属天长县龙王庙镇,地名一直沿用“石婆冲”。清末民初,属龙南乡,“石婆冲”更名为“石庄村”。抗日战争期间,曹云昌(字泰丰)任龙南乡长,(今石庙村曹庄村民组人),马登科长子马庆云(字义),任龙南乡理事长、“石庄村”村长((今石庙村石庄村民组人),后由许监堂担任“石庄村”村长(现石庙村关庄村民组人)。

全国解放初期,“石庄村”首任村长:张钦之,委员:马庆阳、毛霞昌、朱学志、毛德龙、郑士龙等。在1954年成立古井高级社,1959年“石庄村”被更名为“石庙连”,1960年之后,又更名“石庙村”至今。

如今,石庙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干群关系和谐、民风淳朴,诚信友善,这里的人们勤劳、热情好客。只要一家有何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乐意去帮助他(她)们。

《新风》报社 特约记者 刘晓梅 记者 马长青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