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农具之十四:巴笼

12-13 作者:成事在天

巴笼是篾匠用上好的竹子,剥去黄篾,仅留青篾,精编而成的一种盛东西的农具。巴笼外形正面的主体为边长为四五寸的正六边形,七八寸高,三四寸厚,顶部起一个下小上大圆台形的沿口。巴笼编得密实,可装苞谷、豆子、麦子、谷子等粮食种子,亦可装其它物品。沿口下端成一凹型,在凹型处系一布绳,可像书包一样背在肩上,亦可将绳子系于腰间,将巴笼置于右侧,右手便于取放东西。

小时候阳春时节,见过父亲在山坡上种苞谷、点黄豆的情景,腰里吊着一个巴笼,双手握着锄头把,左手前右手后,右手从巴笼里抓一把苞谷或黄豆锄把压在种子上,用锄头在地面挖一下,在扬起锄的瞬间,右手食指松开一条缝,种子漏出几粒,正好落入锄头挖开的土里,种子入土,正好土壤闭合盖住种子。这一过程是一两秒钟内一气呵成,速度极快、效率极高的坡地种子的动作,农民称之为“点梭子”。我右手握沙子,学了几次,逐渐也掌握了“点梭子”的技术,后来家里自留地种苞谷、点黄豆的活都是我的了。

那时,我家有棵脸盆粗的大樱桃树,樱桃果大、味甜、色鲜,品质好。樱桃成熟的季节上门求购的人较多,父亲腰里系着巴笼,爬上树,左手牵过树技,右手摘着樱桃,摘一把顺手从巴笼口放进去,一会边儿功夫就摘满一巴笼。樱桃放在扒篓里,周边无挤压,倒入盆子,型状、颜色完整无损,品相极好。我放学回家也背着巴笼上树摘樱桃,手脚没有父亲快,还一边摘边吃,父亲摘两巴笼我还摘不满一巴笼。

前些年,家里有几十棵山茱萸树,结的果子采摘下来,挤掉内核晾干,系一味中药,也把它叫枣皮,一斤干货卖九十多元,星期天回家去帮着采摘。家里那个巴笼还在,我把它系在腰间,上树采摘山茱萸果子,非常顺手,一天下来比别人要多采十几斤,这全是因为用了那个巴笼。

巴笼还可作钓鱼时装鱼的篓子。巴笼挂在胸前,鱼竿钓起鱼拉到前面,从鱼钩上取下鱼,非常方便装入胸前巴笼,鱼入巴笼,它难以蹦跳出来,还可漓尽鱼身上带的水。也可以将巴笼浸泡于水中,鱼在篓里游来游去,始终是鲜活的。

现在能编巴笼的篾匠很少了,手艺无人学习和传承,加上坡地退耕还林,用巴笼的地方不多了,街上竹器店里没有巴笼的影子。不过我在街上卖五金百杂店里发现有形状和过去竹编巴笼一样的再生塑料造的巴笼,虽说样子像扒篓,可它的功能大为减少,是无法与过去的竹编巴笼相比的!(文/陈永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2015.12.7

共 50 条文章评论
  • 点赞!你们那的巴笼很像我们这儿的泥鳅笼子。可惜,现在农村也不多见了。2015-12-13 20:59
  • 欣赏,问好!2015-12-13 21:47
  • 远去的巴笼,难忘的记忆。欣赏,点赞!2015-12-14 09:06
  • 学习和传承这些前人手艺和智慧。为你点赞!2015-12-14 09:15
  • 回复@草根阶层:谢谢好友的点评,祝你冬安!2015-12-14 09:51
  • 回复@白莲:谢谢文友赏阅,祝你冬安!2015-12-14 09:52
  • 回复@木谓之华:谢谢文友点评和支持,祝你冬安!2015-12-14 09:53
  • 回复@文明俭朴:多谢好友点评和点赞,祝你冬安!2015-12-14 09:53
  • 小时农村家家都有巴笼,勾起了回忆。点喜欢!2015-12-14 10:04
  • 欣赏,推荐2015-12-14 10:08
  • 回复@椒溪之花:谢谢点评和赞,祝你冬安!2015-12-14 10:22
  • 回复@岱青山:多谢先生鼓励,祝你冬安!2015-12-14 10:23
  • 拜读佳作,喜欢点赞,推荐阅读2015-12-14 13:11
  • 朴实,喜欢。2015-12-14 14:39
  • 推荐阅读。并希望文友保存好这些美文!历史将记住这些记忆,也将记住文友的文字和名字!一定会的!2015-12-14 14:56
  • 回复@涓涓溪流:谢谢你的赏阅和大力支持,祝你冬安!2015-12-14 23:05
  • 回复@读书不求甚解:谢谢点评和喜欢,祝你冬安!2015-12-14 23:06
  • 回复@地中海水手:我的尊称你为先生了,你的评论很有份量,谢谢你的鼓励!祝你冬安!2015-12-14 23:08
  • 非常喜欢~推荐阅读! 赞2015-12-15 10:42
  • 巴笼是篾匠用上好的竹子,剥去黄篾,仅留青篾,精编而成的一种盛东西的农具2015-12-15 12:39
  • 喜欢!推荐!问好!2015-12-15 15:01
  • 读了本文,非常亲切感人。观物如昨,难以忘怀。农具情结,温故知新。赞!2015-12-15 16:02
  • 学到很多知识,欣赏2015-12-15 19:48
  • 欣赏好友的佳作!推荐阅读!2015-12-15 21:28
  • 无尽的乡愁!推荐阅读!2015-12-15 22:19
  • 现在能编巴笼的篾匠很少了,手艺无人学习和传承,是啊,现在很多手艺已经失传了,非常可惜!好文章,推荐阅读!2015-12-16 15:55
  • 欣赏,赞!2015-12-16 16:01
  • 回复@草根诗人:谢谢文友的大力支持,祝你冬安!2015-12-16 19:15
  • 回复@風和日丽:谢谢赏阅和点评,祝你冬安!2015-12-16 19:16
  • 回复@Everything is gonna b ok:谢谢文友的大力支持,祝你冬安!2015-12-16 19:16
  • 回复@建梁洲:谢谢文友的点评和大力支持,祝你冬安!2015-12-16 19:17
  • 回复@星海知语:谢谢赏阅和点评,祝你冬安!2015-12-16 19:17
  • 回复@张学政:谢谢文友的大力支持,祝你冬安!2015-12-16 19:18
  • 回复@三角:谢谢文友的大力支持,祝你冬安!2015-12-16 19:18
  • 回复@淡泊明志:谢谢文友的点评和大力支持,祝你冬安!2015-12-16 19:18
  • 回复@千里马:谢谢文友的大力支持,祝你冬安!2015-12-16 19:19
  • 塑料造的巴笼,虽说样子像扒篓,可它的功能大为减少,是无法与过去的竹编巴笼相比的! 点喜欢!2015-12-16 20:01
  • :欣赏佳作,推荐阅读!2015-12-16 20:40
  • 怀旧2015-12-16 22:35
  • 回复@顺其自然:谢谢赏读,祝你冬安!2015-12-16 23:36
  • 回复@堕落阿婆:谢谢赏读,祝你冬安!2015-12-16 23:38
  • 回复@湘江闲鱼:谢谢点评,祝你冬安!2015-12-16 23:39
  • 回复@漫舞洛城:谢谢文友赏阅,祝你冬安!2015-12-16 23:51
  • 伴着一群生命入古2015-12-17 14:17
  • 回复@味无味:谢谢点评,祝你冬安!2015-12-18 17:58
  • 欣赏你的远去的农具系列作品,推荐阅读!2015-12-18 18:02
  • 喜欢2015-12-19 20:52
  • 回复@心静如水:谢谢赏阅,问好!2015-12-19 21:30
  • 回复@岁月静好:谢谢,问好!2015-12-19 21:30
  • 欣赏佳作,推荐,点喜欢!2015-12-21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