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忘了,我也疯狂过的人生
每次听朋友谈及人生过往,总觉得都太过充实与精彩,时而梨花带雨,时而捧腹大笑。再说起自己的故事,初中没日没夜的读书,高中白天黑夜的睡觉,总是三言两语便概括殆尽,没了下文。有时候不甘心,偏要翻出回忆添油加醋,好好渲染一番,以至于到了最后自己也分不清哪些是真事,哪些是故事。
我并非有意篡改记忆,只是把自己骗了多时,便不由得自己不信。听人说,谎言总是先把自己欺骗,才能骗得了别人,我大概就是这样的吧?只是,我还是相信,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或多或少拥有一些不可磨灭的记忆,也许就是成长的痕迹吧?就像泰戈尔说的,天空中没有鸟儿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儿时,梦里有件白衬衣
说起自己这二十来年的人生,记忆应该始于四五岁的咿咿学语,一直以来循规蹈矩,反倒成为儿时伙伴欺负的对象。始终记得,内向的我,总是躲在教室最远的角落,看着世界日复一日的欢笑,计算着放学的时间。也曾听说,教学楼顶有一个被药毒死的小孩,因为偷吃了实验袋里那块像糖又像橡皮擦的绿色东西。如此这般,我竟也深信不疑,再没有涉足楼顶那一方天地。
小时候的记忆,算不上快乐,有太多那个年纪的孩子无法承受的敏感所带来的伤痛,可以说,童年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压抑。也许这便是为什么从小家庭幸福美满的我却养成了孤僻性格的原因吧?当然,在转学之前,我还是收获了阳光,看见了彩虹,这却是源于另一个转学的孩子了。也正因为如此,我一直都存在转学的情节,总是不如意了就想着要转学,以为那样,就可以重新获得我失去的阳光。而这些,都是我逃避现实的理由。
转学前夕,内向的我终于拥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她的模样,一颦一笑从此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不曾模糊。以后的日子里,也见过与她样貌相似的女孩,始终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即使我知道不会是她。有时候在人群里,就是突然瞥见,寻着找过去,每次都失望而归。她是转校生,我们一起写作业,为了作业本上代表优秀的五角星而奋斗;一起做值日,为了在放学之后向班主任借几本并不怎么看得懂课外书;一起走出校门互道珍重,只因为第二天还会一如既往见到彼此绽放的笑颜。我不得不说,她的到来,是我人生的一缕阳光,学校因她五彩绚丽,学习因她妙趣横生,天空因她不再灰暗。不知是怎样的巧合,她刚来班上的那天我们穿着一模一样的白衬衣,从此,结缘这样一个朋友。我们常常相约在哪一天穿上那件一样的衣服,招摇的走在校园的风景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些事情大概就是如此,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正如我们的相遇和别离。有人说,世界里有一个主宰一切的上帝,他性情多变,总是按着自己的意志随意指挥控制着他的属民。他让我拥有了短暂的快乐,又带来了长久的别离,然而我是不能怪他的,至少是他让我拥有了从来不敢想象的美好。看过一句诗:“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再悲伤也抵不过时间”。我一度以为这是人间的至理名言,可是放在这里却稍显多余,因为这份美好早已深植心里,何曾遗忘过?
三个月后,我不声不响的转学,还没来得及说一声再见,此后再无彼此消息。我没有告诉她家里早已安排了我转学的事实,只是不想说出那句离别的话语,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让眼泪悄无声息地滑落,就像刚离开的那一段漫长的时光。只是格外珍惜一起度过的每时每刻,依旧重复着每日的欢笑,暗地里悲伤的算着离去的日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她的名字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日记和作文里,然而我终究是失去了她。有时候想,你如我这般想念你吗?还是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陪你走过了短暂的三个月的匆匆过客?有时候又觉得好笑,她大概是上帝赠予我童年的礼物,构建一个习惯了悲伤的我偶尔也能因为她而上扬的嘴角。十年如昨日,只是你已不在,我也长大。虽然这场小时候的离别在不及十岁的我们看来,并不知道意味着什么,但始终是我心头一处不可触碰的伤。不是天人永隔,却再见无期。
这段缘分,终是因转学而起,因转学而终。
只你们,始终不离不弃
转学之后,班主任待我不薄,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父母之外的关怀,再也不是学习倒数的孩子。然而,转学也并非全无害处,我用几年时间才将这个陌生的环境带给我的恐惧慢慢消减,终于承认了生命里的第二故乡。
以后的时光,美好而充实,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骗我,我是这样认为的。每天都在教室熄灯后才满足的收拾书包踏着月光回家,有时候和同学去吃夜宵,有时与老师探讨学习,更多的时候,一个人背诵着朱自清的《春》克服内心对于黑暗的恐惧疾步回家。不管多晚,爸爸妈妈总是热好饭菜等我归来。这时光,在多年以后的今天,才知道如此难得,能够每天呆在父母身边的日子,终究是一去不返了。
异地求学,更是极少呆在家里。五一回家,由于堵车的缘故,迟迟未能到家,爸爸妈妈算着时间一个个电话的问着,满是焦急,于我,是满心的内疚。刚下车,爸爸便冲我跑过来,要替我拿行李箱,而妈妈和妹妹也站在门口欣喜着向我走来。我只一个劲的投进他们怀抱,在夜色里隐藏着自己眼眶里打转的泪水,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是如此感性的表达感情。我很庆幸,第一次让我说出“我爱你”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的父母。家里的陈设依旧,和我离开时一样。只是,妈妈的头发又白了,爸爸的皱纹又深了,外婆听不见我电话里的问候了。时光,都带走了些什么?如此残忍,看着几年前的相片,看着还年轻的父母和仍幼稚的自己,泪水终于还是决堤。
爸爸的人生不算顺利,他说,这是命。
记得七岁的时候,爸爸晚上回来,是带着伤的,虽然他尽力隐藏,我却还是在他和妈妈的对话中得知他是骑车摔伤了。这样的伤,在爸爸身上随处可见,左手那块凸起的关节,始终是我不忍直视,不敢触碰的地方。我念初中时,爸爸因为车祸进了医院,要马上缝合伤口,可是镇上的医院根本没有麻醉药,我就看着医生一针一针的在爸爸的腿间游走,把那露出骨头的血肉缝合,红与白在此刻是如此醒目的对比。爸爸只是看着针线不出声,每缝一针嘴角都会有明显的抽动,牵扯着额头上已经愈合的伤疤。当时我看着看着就瘫软在地,晕了过去。医生说,这孩子晕血,以后可千万不能当医生。只有我知道,那是心里的阵痛,让我再也无法呼吸。
高考前夕,我在家看着八三版的《红楼梦》,爸爸被妈妈强行送进了医院。
等我赶到医院,爸爸的身上是各种各样的医疗仪器,医生说,幸好送医及时,这才抢救回来了。看着爸爸,我不知道该怎样把这个消息告诉年少的弟弟妹妹,只是说着说着就再也忍不住大哭起来,挂了电话,擦干眼泪,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与妈妈一同坐在床边,他反而安慰我们说没事,医生就爱夸大病情。这时候,我才知道,爸爸患了心肌梗塞。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他坚持要出院,家里还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去做,一家人还等着他挣钱生活。后来,爸爸说,那天他感觉自己快要晕过去,甚至想,活着这么累,就这样睡过去也好。但转念想到我们,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丢下我们自己去享受,便勉强撑了过来,捡回一条命。
我不明白,老天怎么忍心让爸爸遭遇这般坎坷伤痛。曾经坐在爸爸的怀里,讲着各种各样的奇闻趣事;曾经,站在爸爸身后探寻着他的白发,一根一根的拔下。可是,如今,面对容貌与年纪极不相称的父亲,我只能静静的待在他身边,为他做一顿饭菜,为他泡一杯清茶。甚至不忍心回顾过去,害怕一个不小心就看到他的伤疤,害怕自己的眼泪不争气的在他面前决堤。
只想,时光就这样静止,让我可以一直陪在他的身边。
再回首,恍然如梦
五月的阳光透过硕大的梧桐洒落一地光斑,随着晚风的节奏狂乱舞动着并不曼妙的身姿,总有人背着黑色的背包,步履匆匆,不知为何忙碌。我独自坐在罗马广场,看这人潮涌动,那些年少时的梦,如今都漂流到了何方?
几年里,看过笑话,也当过笑话,突然觉得有一句话说得很在理:“人生,不过是笑笑别人,再让别人笑笑罢了”。而我,终于还是迷失了。寒假的时候,和一个朋友一起涉足曾经的风景,却不敢用物是人非来形容。那些青春的足迹,换作满山的茶苗,新翻的土壤,湮没了我奔跑过的草地。始终是回不去了,我年少的时光。
景色早变,人亦全非。
上大学之后,我开始了我那看似遥遥无期抱怨堕落的时光,也曾打着“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幌子尽情挥霍青春。沉溺于电视电影和一堆毫无营养的小说,不曾认真看过几本书,哪怕是曾经向往的各种名著,早已列好的书单,此时也已毫无吸引力。更多的时候,是躺在床上,任凭思绪信马由缰,任由泪水湿了枕巾。也曾在大悲咒里沉迷,在圣经中寻求信仰,依旧日复一日的迷茫。
其实,后来想想,我大概只是习惯了这样的自己。不敢欢乐,不敢脱离悲观消极的自己,害怕一回头就再也找不到自己。只能麻木地重复着曾经的轨迹,原地踏步。记得曾经年少,为了一个朋友疯狂的迷恋写诗。记得曾经痴愚,为了一个幻影形成一种文风。记得曾经执着,为了一个虚构的承诺傻傻等待,不知多少个夏秋。然后,在现实里学会现实,在伤痛里学会漠然,在欺骗里学会无所谓。甚至不愿意去相信,哪怕一个美好的未来。情愿这样消沉的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去聆听世界的声音。就像我曾经说过的:“听他人欢笑,捂上耳朵,不去想自己的孤独”。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曾经为了自己所谓的梦想,拼搏过,也奋斗过,洒过汗水,也流过泪水。只是,常常找不到方向,常常在迷茫中消耗精力,消磨信心。我是一个爱做梦的孩子,脑袋里不切实际的幻想,将生活打扮得五彩斑斓。所以,我也是一个爱睡觉的孩子,尽情享受虚幻的美好,并且沉迷。我还是没有成为父母的骄傲,即使每次都把自己掩饰得很好,只是夜深人静,我又开始了自己漫长痛苦的煎熬,非要弄得血淋淋的把自己看清楚。
其实,在家里和在学校我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以至于高中班主任家访时,不敢置信的看着谈笑自如的我,惊讶的说:“这是你吗?和学校完全就是两个样!”他就是因为我的内向寡言,消极极端的思想才去我家里想要一探究竟,最终让他失望了。我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我才是伪装,只是这么多年习惯了把欢笑留在家里,把冰冷带到外面。
有朋友说,我觉得你很冷漠,我不置可否。她大概是对的,抑或许是我伪装太成功。
然而,就是这样单调的生活,简单的重复了二十年。再回首,还是看不清来时去路。
散了,曾经以为一辈子
徐志摩说:“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曾经以为一辈子,走着走着就散了,终于淡到没了言语,终于散了找不到彼此。生命里经历了太多的人和事,都过去了,幸好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回忆,留下来慢慢缅怀,终将随着时间埋葬。那些以为会一直走下去的人,都各自散落在天涯,而因为年轻,我们又做了多少决定在路上后悔?因为年轻,才可以肆无忌惮,才如此轻言离别。
一路走来,朋友不多,知心的朋友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倍加珍惜。就像有人所说的,即使不联系,我们心里也是有彼此的。可是,哪里知道,时间和距离都留下了什么痕迹,又改变了些什么?我们开始不知道对方的生活,不认识彼此的朋友,电话里简单的问候,说着曾经的欢笑,慢慢将回忆道尽,终于只剩一句,好好照顾自己。我们都在忙着各自的事吧,即使偶尔想起,也会为自己找到各种理由不去联系,翻着电话簿里有增无减的号码,早已不知道能够打给谁,又可以心安理得的叨扰谁。常常就是拿出手机,翻着电话簿,又放回去,继续重复着眼前的生活,告诉自己,我很好。
记得去年疯狂的为一个朋友写文章,为了回忆将点滴记录。因为一个电话,不顾一切远赴千里,在夜色里游走,在疲惫里幸福。也曾因为一个人,恋上一首歌,在那英的歌声里渐渐迷失,绵长的思念,敲击着无奈,继续前行的步伐,在回忆里寻求真实的痕迹,如梦,如幻。我是冷漠的,将所有或有或无的温暖小心收藏,换做六月的冰霜轻易地抛给别人。曾经叫嚣着:“你对我好,我也许会对你好;你敢忽视我,我就直接无视你”,然而,我也还是那个嘴硬心软的人,曾经义无反顾,曾经伤痕累累。只是想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想要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弥补,却找不到走过来的路。原来,有些伤痛注定无法愈合,错过的永远错过了,伤害的无法弥补了。那些时光,那些欢笑,那些过往都远离了,不见了,或许隐藏了。
努力,只为给自己一个交代
看过一句话:成长的第一步,就是接受这个世界的多样性,认识到现实的不美好,然后还是决定坚持最初的坚持。
时隔多年,最初的梦想早已丢弃,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层出不穷,没一个定性,这大概算是我凡事“三分钟热度”的集中体现。这样走过来,浑浑噩噩,一事无成。不过,我也偶尔加入行动派,只是时间都比较短暂,一时兴起,一时兴败。难得坚持了多年的梦想大概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这是从初中就深深根植在脑海中的思想,以至于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固执的非师范不填,非中文不选。而这也正应了那句“人算不如天算”,莫名其妙的没去师范,也没读中文,终于在考得了教师资格证之后,彻底放弃了这一梦想,转而选择了一条看似并不光明的大道。
而这所有的选择,却是缘于我的一时冲动,没有给自己留下后路,逼迫着前进,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我不敢把梦想写下来,它是那样颤颤巍巍,随时都可能夭折,我必须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像对待一个新生的婴儿。如果说女人有着天生的母性使然,要为自己的孩子拼搏一切,那么我现在就处于这样的一种境况。为了它,我必须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这是一条注定了没有后退的路。
路上遭遇了太多质疑的目光,有来自朋友的,也有来自路人的,以至于一向毫无主见的我又开始打退堂鼓,可是爸爸妈妈坚持站在我这一边,只一句我们相信你会有自己的选择,给了我所有坚持的理由。人,大多时候都是后悔自己没有做过什么事,而不是后悔自己做过什么事,就像现在的我,后悔在那个本该张扬的年纪选择了碌碌无为,没有做过一件值得回忆的事。人生有无数条选择,而我们始终就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走下去,再也不知道其他的路会通向哪里,又会有怎样精彩的风景。也许,这才是人生的迷人之处,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等待你的是什么,你又会错过什么。正如罗伯特·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所言“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给青春写一份答卷,都只是为给自己一个交代。也许多少年后,我也会说:不负年华,不愧自己,我的青春奋斗过,我为梦想拼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