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农具之十六:胡基匣匣

12-23 作者:成事在天

秦巴山区过去条件差,一般农户只能建土墙房,条件稍好点的可以建砖柱土坯房,机关学校也都修砖柱土坯房。建房时四角、墙壁交叉处、门窗周边用青砖砌好砖柱子,两砖柱间用土坯——胡基垒砌成墙。胡基分水胡基、旱胡基两种,我们这儿的土质只适宜做水胡基,把做水胡基这种活叫抹胡基。而抹胡基必须要有种模具——胡基匣匣,就是用四块薄木板,按长一寸二、宽六寸、高两寸的统一尺寸制作,由木匠把它四角用卯榫做成无底面的一个长方体模具。

我是上初中时学会抹胡基的。那年春夏之交,学校要建一排新教室,为此,学校召开了全校师生动员大会,规定每名学生交给学校三十匹胡基,我和一名邻居同班同学合伙完成这任务。有个星期天,我们从家里拿了胡基匣匣、水桶、铁掀、洋镐,就在学校后面的山坡下,找了一块平整的地方,挖了黄泥,用水发了半天,中午饭后,把泥和好,我来抹他来供泥,干到天快黑了,终于抹了七十多匹胡基。第二天下午放学后,拿上从家里带来的破旧菜刀,将胡基周围溢出来的泥切掉,一匹一匹立起来,底面粘连了一些地皮上的多余泥巴,也要用刀削掉使其平整,再晒上一天,基本晾晒干了,又从家里拿来背篓,把胡基运送班上统一堆放点,由班主任清点记数。这是第一次抹胡基,没有经验,用的土是素黄泥,和泥时没加麦糠或稻草铡的一寸长的节,很多胡基经太阳一晒,全有大裂纹,甚至有些从中断裂开了,还好,我们多抹了十几匹,断成两节以上的就不要了,两半的凑在一起顶了数,勉强算完成了任务。

那年暑假,县气象局在离我家不远处建家属院,需要大量的胡基,那个暑假我抹了两千多匹胡基卖给它们,挣了八十多元钱。卖的胡基必须要质要好,否则工程上不要。我有了在学校抹胡基的一些经验,在房后一块空地上靠边挖了一个一尺多深、四个多平方米的坑,到后面村上开砖瓦厂旁去取土,有一处看似素黄土,其实土里夹着细黄沙。我一边挖一边用扁担挑着土圾将土运到坑里,装满一坑土,再挑水从旁边倒进去,刚好水把土浸湿,不能去搅和,发到第二天,手上拿一锄头,脱了鞋打着光脚,一边用锄头搅拌,一边用脚踩踏,上午把泥和成干糊状。从中午开始抹胡基,把胡基匣匣早早浸泡在水中,提一筐草木灰,撒一层在地面上,旁边放一盆水,把胡基匣匣放在地面上,取一砣泥放入其内,双手在盆子里蘸一下,双手握成拳头,把里面的泥压实,四个角更是要多压几下,然后用手掌把多余的泥擀出来,双手再蘸水把表面抹光,整个表面成锅底型,然后双手平平地将胡基匣匣提起,一匹胡基就抹好了,把胡基匣匣再在水盆里浸一下抹下一匹……晒上半天,第二天把抹好的胡基立起来再晾晒,半干状搬运到屋檐下整齐码放。由于地面上用了草木灰,土中又带有沙,不用添加麦糠或稻草节,胡基上无裂口且光滑,砌墙的师傅直夸我的胡基抹得好,管工程的人也没有可挑剔的,钱也就付得快。

第二年家里修了新房,几间房的隔墙、打灶、修猪圈都需要胡基,我和两个姐姐放了学,父母亲从生产队下工,全都去挑土的挑土、担水的担水、和泥的和泥、抹胡基的抹胡基,几天下来就做完了,我也成了抹胡基的高手了。

现在农村土坯房都拆了建砖混楼房,拆下来的胡基没人要,倒在河边,雨水泡散了,上面种了菜或长满草,胡基匣匣也无了踪影,年轻一点的人不知道胡基匣匣是何物,更不知道它曾经为人类的居住、生存做出过那么大的贡献啊!(文/陈永明)

2015.12.13(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共 50 条文章评论
  • 2015-12-23 17:04
  • 激情燃烧的岁月!文字朴实而厚重。2015-12-23 17:47
  • 远去的农具系列可谓经典之作,选题构思难能可贵,远去的渐已失传,读文怀旧,备感亲切。问好点赞!2015-12-23 18:20
  • 回复@云卷云舒:谢谢你的点评,冬天读着暖暖的,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3 19:37
  • 回复@老去独钓雪:谢谢老朋友的点评,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3 19:38
  • 回复@大三畢業:谢谢赏阅,祝你顺利!2015-12-23 19:38
  • 喜欢,推荐阅读2015-12-23 19:59
  • 回复@涓涓溪流:谢谢老朋友的推荐阅读,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3 20:10
  • 胡基我也见过,小时候看人用木筐筐做,让我写这些,玄。老师是个家具博物馆长呀!2015-12-23 20:39
  • 回复@文明俭朴:谢谢文友这样评价我,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3 20:56
  • 欣赏好友的佳作!那些远去的农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当时的生产和生活,它们为我们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以见不到它们的身影,它们也离我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远。文友把它们整理成文,使那些农具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延长。问候!2015-12-23 21:36
  • 欣赏佳作!问好!2015-12-24 05:37
  • 回复@张学政:谢谢老朋友的点评!如果有意义,我就继续写下去。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4 09:24
  • 回复@堕落阿婆:谢谢文友的关注,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4 09:25
  • 赞!推荐!问好!2015-12-24 09:28
  • 回复@Everything is gonna b ok:谢谢好友的鼓励,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4 09:29
  • 谢谢有你用文字记录这些远去的农具。推荐阅读!2015-12-24 09:48
  • 我老家那里叫泥坯模子,上初中时也用过,读此文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难忘的岁月!赞!2015-12-24 10:13
  • 回复@椒溪之花:谢谢!2015-12-24 10:17
  • 北方这里也有,后来演变成用它做煤坯!很好,为文友点一个大赞,继续你的《珍贵的农具记忆》!2015-12-24 11:10
  • 回复@千里马:谢谢好友的鼓励,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4 14:07
  • 回复@地中海水手:谢谢好友的鼓励,我就继续往下写,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4 14:08
  • 这件农具我见过,很亲切。推荐阅读!2015-12-24 15:39
  • 回复@顺其自然:谢谢好友的鼓励,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4 16:00
  • 问好,可惜没见过,喜欢朴质且精短的散文。2015-12-24 16:24
  • 回复@岁月静好:谢谢好友的鼓励,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4 16:37
  • 欣赏美文,祝好!2015-12-24 17:17
  • 回复@成事在天:也许是老天赋予你的一项使命!您的好友学政坚决支持!2015-12-24 19:42
  • 想起来了,我们这里叫“煤坯挂子”,就是冬天来临时做一些煤坯,晒干后留作冬天烧炉子做饭取暖。2015-12-24 19:47
  • 回复@白乳泉:谢谢赏阅,祝一切安好!2015-12-24 20:10
  • 回复@张学政:你的鼓励坚定了我的信心,继续写下去。谢谢!2015-12-24 20:12
  • 回复@地中海水手:胡基匣匣可能太大了,煤坯挂子和它形状相似。2015-12-24 20:16
  • 谢谢有你用文字记录这些远去的农具。推荐阅读!2015-12-24 20:33
  • 推荐,喜欢2015-12-24 21:22
  • 推荐,喜欢2015-12-24 21:22
  • 学政请教好友一下,我的《太平洋——不太平》中的(太平洋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的海洋,他的总面积为“18134.4”万平方公里,是大西洋的二倍。)这是原文。然而,在我发的文里却是 (太平洋是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的海洋,他的总面积为“.4”万平方公里,是大西洋的二倍。)这样的。小数点前五位数字丢失,不知为什么?我点击编辑,看原文是正常的,多次修改依然无效。 2015-12-24 21:54
  • 回复@张学政:可以先把电脑关掉,重新开启;在会员中心点编辑;把几个数字重新输入到相应位置;在最下方,点保存修改,就算行了。试一试吧。2015-12-24 23:35
  • 回复@虞魅仁:谢谢点评和推荐,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4 23:36
  • 回复@小虎涛:谢谢推荐和喜欢,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4 23:36
  • 回复@成事在天:这些我都尝试过,无济于事,可能是某方做了技术处理。谢谢好友!2015-12-25 07:47
  • 远去的渐已失传,读文怀旧,备感亲切。问好点赞!2015-12-25 13:06
  • 回复@心静如水:谢谢点评和推荐,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5 13:10
  • 远去,就像干涸的河床,还能看到生命流淌过的痕迹。2015-12-25 13:24
  • 回复@味无味:点评的好啊!谢谢,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5 22:48
  • 逐渐消失的古老农具,越来沉甸的陈旧记忆。喜欢追意2015-12-26 10:34
  • 你的农具写不完,我的梦魔写不完2015-12-26 13:48
  • 回复@三角:谢谢你的点评和赞,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6 23:40
  • 回复@诗心云卿:有话题去写就好啊!祝你一切顺利!2015-12-26 23:41
  • 我是农民,很理解你心!2015-12-27 07:40
  • 回复@青海地主:谢谢!我是农民子弟,又曾经当过两年农民,对农民、农具有种特殊的情感。2015-12-27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