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农民工内幕的书写——陈珍系列打工散文浅议
喜欢乌兰察布四子王旗陈珍老师的文章由来已久。尤其是他近两年在察右前旗和集宁地区文学杂志上发表的《饭馆打工月记》、《张老板子打工二三事》、《打工广记》、《打工杂记》四篇散文,引起了我莫大的阅读兴趣,成为我走近他、了解他的一个介入点和一扇窗口。
深入社会底层,为农民工抒写,这是陈珍有别以往,开拓创新写作题材的一次大胆尝试,无疑是成功的。因为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正确的,他为农民工吃苦耐劳建设社会主义大厦及其生存境遇鼓与呼是有现实意义的。
在我看来,《饭馆打工月记》、《张老板子打工二三事》、《打工广记》、《打工杂记》可以说分别展示了农民工状况的点、线、面、体。平面空间构成了陈珍系列打工散文的全部,一个独特、缤纷的写作领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闪烁着它的艺术光辉,给欣赏它的读者得到一种艺术的启示。
点:初打工“吃人家的饭,受人家的唤”
《饭馆打工月记》是作者陈珍在饭馆初涉打工族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之作。由三个片段组成。将一篇文章分成几个板块来写,这是陈珍惯用的一种创作方式,其好处是易将所要表达的对象大而化小,各个击破,一切皆在作者的掌控之中。显而易见陈珍具有广博的见识和较强的作文驾驭能力。
从总体上看,《饭馆打工月记》呈总分式结构。第一片段《初涉打工族》是总写。第二片段《真会打工的三喇叭》和第三片段《压面的刘师傅》是分写。总的大体,分的具体,互为补充,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一片段《初涉打工族》主要展现的是打工族众生相。有与老板沾亲带故,地位不同的;有会说会干,不招人烦的;有通晓事理,精明能干的。唯有“我”,初来乍到,每天干洗涮营生达14——15个小时,工资最低不说,还得做在人前,吃、休息在人后。就这,常遭老板白眼、老板娘的责骂和同行的嘲讽。选择了打工就是选择了逆来顺受,少说多做。其实,这种不成明文的行规何止于打工一隅?
由此段让我忽然想起当年鲁迅先生深恶痛绝的国民劣根性。即人与人之间向来是人灭人,不是人扶人。向来是穷恨穷,不是穷惜穷。人与人彼此冷漠,无同情心,少爱护意识……危险在潜伏!一个不团结、不友爱自己同胞的民族希望在哪里呢?作者所写虽小,但暗中透露出来的却大,不由我们不警醒、不沉思,乃至有所行了。
第二片段《真会打工的三喇叭》和第三片段《压面的刘师傅》着重讲了两位会干、能干、巧干的工友以及他(她)们各自平凡而艰难的人生旅途。看毕令人感慨不已。三喇叭二十多年打工生涯,到头来干全了没钱了。为啥?挣的少花费的多呗。刘师傅生不逢时,少、青、中年不得志,空有文化,报效无门,不得已走上打工路,为了生活,为了供读书的孩子们。他(她)们常年的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本事,再加上肯吃苦受累,所以打得住工。读这两个片段,我们有“哀其不幸”之实,但并无“怒其不争”之意。因为他(她)们打工没错,打工所受的“人家唤”何时休?
简括地说,打工与待遇何时能站在同一天平上呢?社会要求于人们的永远是思考,是激情,还有在守望中的祈祷,一样都不能少。
线:老年打工“心忧炭贱愿天寒”
《张老板子打工二三事》是老年打工仔深入食堂打工体验生活颇深的记录。文章在平凡琐碎的打工事件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别有洞天地概括出社会世象种种,令人欷吁和忧思。
如果说第一片段《罗茬儿》是张老板子和李老侉子互相抬杠、灰谝的写真,那么第二片段《骂驾》则是上一段的连续、高潮乃至低谷的上演。这种有起有落的巧妙构思,出人意料,引人入胜,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老年打工仔所处的生活环境是狭小、单调、空虚、乏味的。对此,他们只能来者不拒,随波逐流。
第三片段《扣掐工资》一方面展现的是雇主对雇工出工和酬劳把关之严之细,另一方面展现的是雇工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和文化上的处境暧昧不定……他们生活与劳作在沉默之中,在个体命运的悲观中领会这种沉默,艰难地试着发声(李敬泽语)”在此片段中,张老板子不会算计自己的工资,这既源于她没文化,也源于工资没公开化透明化。在此情况下,她不敢问经理,不耻问临时工,不愿请教长期工她自己的工资究竟是如何算出来的?唯有“我”是同情她的人,帮她算工资。设置这个对立面,使得打工场域的人情冷暖显得更为突出,意义更为深刻。
第四片段《话说打工》是分析、总结,它道出了老年打工的目的、打工的现实、打工面临的挑战和担忧,让我们不由心生感慨啊。原来,老年打工“主要是想为儿女们多刨闹几个,少落后点儿也就尽了老人的心了”老年打工“我操心和担心的不是工钱的多和少,常常悬心吊胆的是怕被辞退,怕的是连个挣小钱的地方也寻不下。”我们在同情这些老年人时,也为这些老年人悲哀!何必呢?何苦呢?这难道不是一种爱慕虚荣吗?某个角度上,正是这些老人促成了工难打,而雇主正是抓住了雇工的这种心里才廉价雇工的。就此而言,我们在向往社会意识扩展的同时,是不也应该有个自我意识的生成呢?自身人心不足,自身不懂该放手就放手,他人趁“机”趁“虚”而入势必必然。有道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古人之语我们不能不记取,因为过多的顾及儿孙也许会害了他们。
此外,用人单位也要执行相关制度,还劳动者应有的权益。政府要紧紧督促制度落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根本上讲,农民工的暮年安放是个社会问题。尽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已实施,而且农民工就是最大的受益群体,但从总体上看,农民工参保者少,那么如何使制度的利好进一步发挥,这就需要在养老保障上进行新探索。
总之,老年打工之弱,反映出打工场域存在病态现象,需要我们多方发力,多管齐下予以病除之。
面:广打工“你营造了现代人的生活,你却在现代人的生活里缺席”
《打工广记》广就是宽阔、多、扩大的意思。显然,在本文作者讲述的是打工者所遭遇到的不同情况。由十个片段构成的本文,段段如珍珠般串连成一个面,顺着这个面我们可见农民工为打工所付出的种种代价,包括把村里的土地承包出去、留下空巢老人、不惜年老体弱,甚至丢掉生命。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不消说,本文是对当下如何对待农民工的一种拷问、一种态度,有待我们作出应对之策。
第一片段《名字》,作者用二三百字就将农民工概括、阐述开来,如总纲,既奠定了本文基调,又限定了行文范围。第二片段《今天真高兴》和第三片段《意外之死》粗略记叙了一位工友为了让用人单位能继续雇佣他,他不惜身体承受重活儿之苦,竟花钱改小了身份证年龄。此举真的能让作者高兴起来吗?正话反说中包含着韵外之致多矣。一位农民工从高楼坠地而亡,不明原因,五十岁的生命被赔偿了五十万元人民币,最后他的儿子将他的骨灰由北方带回南方。这就是农民工的命运吗?意外之死,草草了事,一切前因无人问,为什么?难道说这仅仅是死者的不幸吗?读这两个片段,直击人的灵魂,好像有种东西在我们心底最柔软处苏醒和惊悸起来……
第四片段《雨工》,雨天歇工是天意并非人为。正是这个雨工让我们窥探到了农民工打工背后的隐秘:耽误了孩子的教育、扔下了本该孝顺的公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后果?难道这仅仅是农民工的问题吗?农民工为了这个社会流汗流血,社会又给了他们什么?第五片段《站桥头》写的是干零活儿挣现钱的农民工。他们没活儿就侃、玩,有活儿再苦再累再脏也抢着干。这凸显出农民工就业难与就业观的问题,既需要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岗位,也需要农民工增强自身就业能力。第六片段《想起那只归巢的乌鸦》,这是拿家乡的乌鸦和农民工比,活儿干的重、干的时间长,人难免累,难免想家想休息。鸟尚有巢,何况人乎?农民工到头来连个城市的楼都挣不上,只能蜗居在租来的房里。他们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令人费解、迷茫……
第八片段《写诗》与打工原本是两个概念,最后写诗屈从于打工,皆因写诗是生活好了才能干的事。没有物质做基础,谈何精神文明建设?第九片段《城市与农村》反映了新旧城乡观,将农村——老子和城市——儿子这一对象如何择业、如何对待农村土地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努力解决。
第七片段《咏叹》和第十片段《再次咏叹》是作者对农民工命运的由衷感叹与无奈放歌,它把农民工营造了现代人的生活,却在现代人的生活里缺席的处境更公开更透明,目的是让更多人理解农民工、尊重农民工、支持农民工。
城市的天空下本该有他们的一片晴空!
体:杂打工“却原来还有这等复杂而厚重的经历”
《打工杂记》杂是多种多样,复杂,正项以外的,混合在一起的意思。杂记就是零碎的笔记,记琐事、感想的一种文体。《打工杂记》阐述了打工世界好精彩也好无奈这样一个事实。它可以代表打工一隅,抑或整体。
第一片段《文气的温总》,借包工头的口道出了揽工送礼、拖欠工程款和工人工资及要帐软磨硬逼等与打工有关的不是秘密的秘密,尽显包工门道和天机,暗示了包工存有的艰难和多变、危险和恐慌,使我们不由感叹打工领域原是如此的丰厚深刻,层层叠叠,气象浩浩啊!
第二片段《工友老冀》之所以赖饭能吃下、打工磨时间、睡觉真踏实,这是他练出来、也是被逼出来的结果。他练,知晓了打工难,难在当小工快也不行慢也不行,只有磨洋工才行。他被逼,上过当受过骗,经历多了磨练久了他也就看得开了。该吃吃,该喝喝,不能和“不合理”较真,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友的这种消极心态,折射出打工者面对打工时出现的一些状况束手无策和无休挣扎。看来,劳务市场管理严重缺位的问题已昭然若揭,人们只是敢怒不敢言,唯愿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和手段痛而诛之。
第三片段《工地歇雨工》有吃、喝、玩、乐追求物质享受的;也有读专业技术书、文学书、写抒情诗追求精神享受的,凸显出打工族歇工时各有所好,各尽其能,五花八门的一面。其中,作者花大量笔墨描写了那位女诗人(大学生),说她在工地打工整天与泥土为伍却不屑泥土,这表明新一代打工族已具有反叛精神,她们不甘不愿当农民工,然而现实的沉重又令她们陷入深深的矛盾中难以自拔。那么,这是打工的无情,还是学历没用?这是打工残酷,还是爱好不能当饭吃?茫然的思……
第四片段《做客打工仔的“家”》让我们见识了一些农忙当农民,农闲当打工仔的农民工兄弟。他们不是因贫而打工,他们就想挣钱买楼。他们大都是站桥头的,处处无家处处家,住桥洞、楼角,是最下层的打工者。新时代新另类带给我们新思考。我们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更不能无视他们的付出,我们要还他们应有的权益!这是现实的呼唤!
由上可窥,陈珍系列打工散文为我们揭开了农民工打工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了解了当前农民工面临着严重的就业歧视、就业不稳定、劳动报酬低、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人多工少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不禁要问,同为社会主义大厦的建设者,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待遇、不同的认可?难道这只是农民工的悲哀吗?用人单位和社会等方面就没有责任吗?
比如,有专家提出,城里人养老也不是依靠养老金,关键是有不动产等养老资金。据此,试问,农民工承包的土地,能否也成为养老保障呢?地要成为保障,重点在于土地的增值能够与农民共享,当然这需要土地经营制度上的改革。总之,老年农民工养老问题,社会应给予充分关注,争取帮他们托起一个安稳的晚年。
从本质上讲,农民工之所以是弱势群体,除自身保护意识弱、人心没尽意识差外,主要原因还是我国法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用人单位不落实有关政策,城市居民对农民工有偏见,诸如此类,陈珍系列打工散文为各方早日构建农民工合法维权网拉响了警笛……
当前,农民工是我国建设时期出现的建设群体,他们的就业待遇、就业保障等理应得到重视和落实!缺位的我们要及早补上,促其走上正轨。渎职的我们要改过,争取作为有力有威。老年农民工养老问题,要未雨绸缪。我们不能保持沉默不能坐视不管,沉默和不管都是落后的表现,都面临被时代被世界淘汰出局的下场。
陈珍系列打工散文悲也农民工,痛也农民工,改变农民工的生存境遇更催人心得民意!
- 当前,农民工是我国建设时期出现的建设群体,他们的就业待遇、就业保障等理应得到重视和落实!我们不能保持沉默不能坐视不管,沉默和不管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推荐阅读!2016-01-04 20:19
- 赞2016-01-06 09:30
- 回复@成事在天:感谢到访,遥祝文丰!2016-01-08 22:01
- 感谢到访,遥祝文丰!2016-01-08 22:01
- 欣赏文友美评,点喜欢!2016-01-10 19:14
- 欣赏,问好!2016-01-13 12:15
- 一篇关心关注农民工劳动待遇和法律保护以及农民工维权意识的佳作!赞!推荐阅读!2016-01-13 19:14
- 喜欢,推荐!2016-01-15 09:56
- 回复@地中海水手:感谢到访,问好作者!2016-01-15 11:17
- 回复@白莲:感谢白莲,遥祝平安!2016-01-15 11:21
- 回复@张学政:谢谢学政,问好!2016-01-15 11:21
- 回复@当太阳落下:感谢来访,送你祝福!2016-01-15 11:22
- ‘殇’不太恰当2016-01-16 11:13
- 回复@错×:有点大,你以为改成什么合适?请教。2016-01-17 11:47
- 推荐阅读!!2016-01-18 11:38
- 回复@虞魅仁:谢谢到访,问好作者!新年好!2016-01-19 15:42
- 欣赏常老师的美文。问好老师!2016-01-24 15:53
- 回复@崔秀:新的一年,祝友幸福吉祥,心想事成!2016-02-09 20:14
- 回复@心静如水:新的一年,祝友幸福吉祥,心想事成!2016-02-09 20:14
- 回复@成事在天:新的一年,祝友幸福吉祥,心想事成!2016-02-09 20:15
- 回复@当太阳落下:新的一年,祝友幸福吉祥,心想事成!2016-02-09 20:15
- 为这篇文字点赞。祝福,新年快乐,事事如意。2016-02-09 21:03
- 拜读,祝春节愉快,阖家欢乐!2016-02-10 01:38
- 为正能量文字点赞!创作愉快!2016-02-12 11:33
- 欣赏,新年快乐!2016-02-12 12:47
- 欣赏美文!情人节开心!2016-02-13 22:03
- 回复@王平如是说:多谢新友,互相学习。2016-02-17 16:07
- 欣赏佳作,问好!2016-02-26 21:16
- 推荐2016-03-22 20:39
- 欣赏佳作,点赞,问候!2016-05-05 10:19
- 欣赏佳作,问候老朋友!2016-05-10 15:54
- 欣赏佳作,推荐给更多人共赏,点喜欢,问候文友2016-10-13 13:02
- 回复@无边潇潇:感谢您的鼓励与扶持!2018-04-12 15:06
- 回复@阿里丝毫:我 感谢您的鼓励与扶持!2018-04-12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