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的故乡梦—读《边城》

01-07 作者:水穷处

最近的雾霾天让人呼吸难受。出了门,看什么都是朦朦胧胧的,反倒是让这孤寂的冬天有了别样的韵味。朱光潜先生说过距离产生美,仔细体会一下还真是这么回事。远处秃秃的山在这白灰的雾霾中若隐若现,近处枯干的杨柳如简笔画一般的线条比起晴空朗日的分明也更能引起人的遐想,朦胧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雾霾天景色虽好,终是不利健康的,只好躲在屋里读书了。最近又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沈先生的文笔让我佩服,边城茶峒的人情风光也是让我感慨系之,心向往之。边城茶峒的美正如这雾里看花般的仙境。谈《边城》,当然不得不说说沈从文先生。最初读完《边城》,我一直以为写《边城》的沈先生是位中老年人。后来了解到,写完《边城》的时候他才32岁,着实吃惊不小。

沈先生是湘西人,世代从军,祖父曾为贵州总督,可谓是系出名门。沈先生十四岁参军,后来到北京写了《边城》。虽身处都市,却总脱却不了身上的那股乡土气。

关于《边城》,沈先生说过,他对于农人与士兵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何止是农人与士兵,沈先生笔下的一切湘西人物都唯美的无以言表。

我不知道当初沈先生写《边城》的动机是什么,我想应该是身处都市对于故乡的怀恋吧,就像阎连科对耙耧山脉的怀恋,就像马尔克斯即使身在欧洲也断不了的对马孔多小镇的那份牵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看东西的时候,并不是近了才看的清楚,也不是近了才产生美感,身在其中,反倒如苏东坡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往往,有了距离才会产生美,正如朱光潜先生的美学理论所言。沈先生和湘西故乡的距离有多远呢?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地理上的距离,身处与湘西迥异的大都市,那种差别感会像八月的钱塘潮水般涌上心头,使人不得不有所触动。再一个就是时间上的距离,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当时并不重大刻意的东西会比那些郑重其事的仪式更触动我们,比如我们不经意间抓拍的瞬间,常常比我们刻意摆姿势或者是与某位名人的严肃的合影更让我们感动。因为往往无意识的东西才是深埋在我们心底的真正能够触动我们的东西。我想,沈先生正是因了与湘西的距离才写出了《边城》。沈先生的夫人曾问过他,湘西真的如他笔下的那样吗?沈先生的回答更妙,你觉得美不美呢?边城已经不是一个实在的地理空间的存在,而是沈先生心中的理想国。边城之于沈从文,正如桃花源之于五柳先生,还如地坛之于史铁生。史铁生说过,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我想,沈先生也可以说,我已不在边城,边城在我。湘西之于沈先生,正如地坛之于史铁生,已经是一个精神的家园。

读完《边城》,再看一下沈从文友人的一些关于沈先生的回忆,我们可以感觉到沈先生是一个与世无争的的人,冲淡,圆融,颇有几分靖节先生的气质,沈先生晚年的照片也是如此,圆脸,无须,慈眉善目,似乎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解。但我要说,这远非真实。老子说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我想,沈先生正是以这样至柔的姿态来驰骋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如果说那个时代的进步作家都在用笔战斗,沈从文可以说是拿枪战斗过的作家,堪称作家中的传奇。沈从文曾经说过,他亲眼看到过总共有五千人被杀。对于流血与死亡,我想没有哪个作家有他的体会那么深刻。生死,是人生的大事。有了这些传奇的经历,或许沈从文对生命的理解比一般作家要深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不是厌世,不然他写不出如仙境般的桃花源。同样,沈先生没有如鲁迅先生那般用笔战斗也不是苟且于乱世,边城茶峒正是他给我们描绘的他心中的桃花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读完沈先生写的《边城》后记,我对先生说的本书的目的是支持民族的复兴大业感到难以理解。了解到沈先生的经历以后,我又豁然开朗了。看惯了生死的沈先生,并没有麻木,反倒是以一种释然的心态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正如写《桃花源记》的陶渊明,凭的是一种“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彻悟。时代纷乱,都市繁华,都阻挡不住内心对美好纯真的向往。边城唯美纯洁,如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人人可享,但又不属于谁,这才是至善大美。边城美的不容玷污,乡村的纯美是与都市的污浊格格不入的。从书中的一句话可以看得出,“兄弟二人在这方面是不至于动刀的,但也不作兴有“情人奉让”,如大都市懦怯男子爱与仇面对时做出的可笑行为。”这也正是沈先生对都市的态度。沈先生写作《边城》的目的,正是要以这种不容玷污的唯美纯洁来反衬当时社会的堕落,激发起人们对美好纯真的伟大过往的怀念,为了给当时动荡的国家的人民一点安慰,给我们的民族一点希望。我想,这也是放下枪,拿起笔的沈从文写作本书的初衷所在。

在《想念地坛》一文中,史铁生告诉人们不要去地坛找他。我想,我们也不要读了《边城》就去湘西寻找茶峒,希望在那里遇到翠翠,不要如武陵渔人那般愚蠢地去寻找桃花源。边城应该是我们心中一个唯美的梦。梦虽朦胧,如这雾霾一般,但我们更应当向往朦胧背后的唯美。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边城。边城应该在我们心中。

共 4 条文章评论
  • 沈先生没有如鲁迅先生那般用笔战斗也不是苟且于乱世,边城茶峒正是他给我们描绘的他心中的桃花源。2016-01-07 09:59
  • 欣赏,问好!2016-01-13 12:17
  • 我喜欢2016-04-02 16:59
  • 很不错的读书笔记2016-04-02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