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农具之二十:炭筛

01-07 作者:成事在天

过去城里人冬天取暖全靠木炭,木炭进入市场买卖。住在大山里的农民到了秋末,钻进深山老林,找一处棈㭎木林,近处有小溪的平坦之地,挖一个烧木炭的炭窑,盖几间茅草棚,带上粮食、蔬菜和生活必需品,一住就是两三个月。烧炭是种很累很苦的活,先把大口杯般粗的棈㭎木砍倒,拖至炭窑边,再裁成三尺长一段一段的节,树尖及枝丫堆放在炭窑旁做烧炭的柴火,把裁好的木棒整齐地码放在窑内,上面还要覆盖一层土,封好四周,留一烟火通道,就可以烧了。用棈㭎木烧成的炭,易成形,烂的少,且熬火,易燃,不爆火星子。炭从窑内启出来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烂、断、散掉的这样一些炭渣,烧几窑下来,炭渣堆的像小山包一样,里面还夹杂的有木炭灰。这样就用三根木棒撑起来,用麻绳吊上一个炭筛,把炭渣装进一炭筛里筛一筛,木灰、细小的炭末筛掉,筛内大一点的炭渣装入麻袋,也能与大木炭一样背到县城里去卖,价钱比大木炭低了许多,可烧起来是一样的。

炭筛是篾匠用上好班竹,剖开、划成指头宽的篾条,去掉部分黄篾,用刀削成光润圆滑的厚篾片,编成三尺见方,四周为四指宽的边沿,锁篾向内翻,四角圆曲,底面再用两根指头粗的木竹成十字形对角加固,筛底全为板栗大的小孔。

我家平时取暖都是火坑里烧柴,用炭取暖是很奢侈的,也无钱去买炭,更无条件去烧炭。有年冬天,父亲的一位朋友在烧炭,让父亲去他烧炭的地方,自己去筛些炭渣背回来烤火。那次父亲带上我,一人背一个背篓,拿一个麻袋,走了很远的路,爬了几面山,才到烧炭的地方。父亲很快把炭筛吊好,我用双手扶着炭筛,他用铁铲把炭渣上一些到炭筛里,便丢下铁铲,父亲立在我对面也双手抓住炭筛边沿,与我同时来回摇动炭筛多次,然后把炭筛内留下的炭渣倒入背篓。筛了好多次,装满背篓又装满了一大一小两麻袋,再用细麻绳把平放在背篓顶的麻袋捆紧,父亲背多的,我背少的,到天黑才回到家。有了这些小木炭,那个冬天,家里特别温暖,来了客人、逢年过节就烤炭火,这比在火坑取暖少了烟熏火燎之苦。

这种筛子名曰炭筛,实际上用途远不止筛炭,如在脱粒黄豆、小豆等粮食时,就在大场里放上一个炭筛,把豆子连同秸秆细稍、豆壳等一同放入炭筛,两人抬着来回摇上多次,只到炭筛内只剩下秸秆细稍、豆壳,然后抬着炭筛走到大场边将其倒掉,再筛下一筛……筛下去的豆子和更细的秸秆末,再上风车,风去秸秆细末把豆子分离出来。也可在炭筛底铺放一层塑料细纱,用于晾晒枣皮、花椒等物。每年腊月二十边上,把炭筛挂在火坑上面五、六尺高处,熏制豆腐干、血巴巴等过年吃的东西。有一次在农贸市场遇到一名农村老妪,背着一个大背篓,上面叠架了三层炭筛,每层炭筛里一个挨一个摆放着水柿子,上街来卖。我在想,她真会想办法,这水柿子放软了,不能挤压,放在炭筛里,上面再放个炭筛摆上一层柿子,免去了挤压,把一个个柿子完好无损卖给买柿子的人。

现在封山育林,不再让砍树烧炭了,人们冬天取暖都用煤和电,炭筛就成了又一件远去的农具。

在干涸的岁月长河里,依然能看见生命流淌过的痕迹。(文/陈永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2016.1.1

共 48 条文章评论
  • 炭筛是篾匠用上好班竹,剖开、划成指头宽的篾条,去掉部分黄篾,用刀削成光润圆滑的厚篾片.....推荐阅读!2016-01-07 10:51
  • 炭筛是篾匠用上好班竹,剖开、划成指头宽的篾条,去掉部分黄篾,用刀削成光润圆滑的厚篾片,编成三尺见方,四周为四指宽的边沿,锁篾向内翻,四角圆曲,底面再用两根指头粗的木竹成十字形对角加固,筛底全为板栗大的小孔。2016-01-07 10:54
  • 在干涸的岁月长河里,依然能看见生命流淌过的痕迹。 欣赏佳作,点赞!问好。2016-01-07 14:51
  • 2016-01-07 15:06
  • 在干涸的岁月长河里,依然能看见生命流淌过的痕迹。2016-01-07 15:49
  • 现在封山育林,不再让砍树烧炭了,人们冬天取暖都用煤和电,炭筛就成了又一件远去的农具2016-01-07 16:12
  • 欣赏,点个喜欢!2016-01-07 16:36
  • 拜读佳作,推荐阅读。2016-01-07 16:55
  • 在干涸的岁月长河里,依然能看见生命流淌过的痕迹,赞2016-01-07 18:55
  • 远逝的农具,儿时的记忆,赞!2016-01-08 11:25
  • 回复@椒溪之花:谢谢赏读和支持,遥祝安好!2016-01-08 17:46
  • 回复@大三畢業:谢谢提读,遥祝安好!2016-01-08 17:47
  • 回复@草根阶层:谢谢好友赏读、点赞,遥祝安好!2016-01-08 17:48
  • 回复@逍遥一生又何妨:谢谢光临!2016-01-08 17:49
  • 回复@王平如是说:谢谢提读,遥祝安好!2016-01-08 17:50
  • 回复@诗心云卿:谢谢提读,遥祝安好!2016-01-08 17:51
  • 回复@天乐:谢谢赏读和支持,遥祝安好!2016-01-08 17:52
  • 回复@老夫子(熊自洲):谢谢提读和大力支持,遥祝安好!2016-01-08 17:53
  • 回复@虞魅仁:谢谢提读,遥祝安好!2016-01-08 17:54
  • 回复@木谓之华:谢谢提读和支持,遥祝安好!2016-01-08 17:54
  • 文友的系列农具写的真好,推荐阅读!2016-01-08 18:13
  • 推荐阅读,优美的文字。2016-01-08 18:24
  • 欣赏好友的佳作!推荐阅读!2016-01-08 19:08
  • 推荐,问好2016-01-08 19:53
  • 回复@顺其自然:谢谢提读,遥祝安好!2016-01-08 20:49
  • 回复@当太阳落下:谢谢提读,遥祝安好!2016-01-08 20:50
  • 回复@张学政:谢谢老朋友的支持,遥祝安好!2016-01-08 20:51
  • 回复@岁月静好:谢谢提读,遥祝安好!2016-01-08 20:53
  • 欣赏这接地气的文章,推荐阅读!2016-01-09 12:30
  • 炭筛,又一件远去的农具。欣赏佳作,周末愉快。2016-01-09 12:54
  • 欣赏,点个喜欢!2016-01-09 15:34
  • 推荐阅读。在干涸的岁月长河里,依然能看见生命流淌过的痕迹。很喜欢,为文友点大赞!请继续!2016-01-09 16:05
  • 欣赏,点赞!2016-01-09 17:02
  • 无论长短皆成文,怀往忆旧也世界。希望友将来出本文集!谢谢一直关注,新年好!2016-01-10 12:03
  • 这真实的描述,引人入胜,喜欢。点我喜欢,问好文友!2016-01-10 16:00
  • 回复@心静如水:谢谢提读和支持,遥祝安好!2016-01-10 18:56
  • 回复@三月风:谢谢提读和支持,遥祝安好!2016-01-10 18:56
  • 回复@地中海水手:谢谢提读鼓励和支持,遥祝安好!2016-01-10 18:56
  • 回复@千里马:谢谢提读和支持,遥祝安好!2016-01-10 18:57
  • 回复@岱青山:谢谢提读和鼓励,力争将来出个集子,遥祝安好!2016-01-10 18:58
  • 回复@简媛:谢谢提读和支持,遥祝安好!2016-01-10 18:58
  • 回复@娥江青山妩:谢谢提读,遥祝安好!2016-01-11 08:01
  • 喜欢!赞!推荐!2016-01-11 09:23
  • 回复@Everything is gonna b ok:谢谢文 提读和支持,遥祝安好!2016-01-11 10:36
  • 生活经验太丰富了,文字很朴实。2016-01-13 08:32
  • 回复@小小酒窝:谢谢提读,顺致安好!2016-01-13 18:22
  • 在干涸的岁月长河里,依然能看见生命流淌过的痕迹。 欣赏佳作,点赞!问好!怎么不见实物图片?2016-01-17 21:30
  • 回复@三角:谢谢文友的提读,炭筛我已找不到实物了,如果遇见,我会拍照补上。祝你冬安!2016-01-17 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