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拉锹
拉锹,是专门用来切土砖的长铁锹,形状似英文字母“z” 字的铁铲,锹长500mm、锹宽150mm,后端镶1根三、四尺长、茶杯粗的木锹把,前方系一根五、六尺长的麻绳,缠在1根横木上,用来拉砖。
六、七十年代,农村普遍住的是土砖房,切土砖用的就是这种拉锹,一套4件,一把长拉锹,两把小直锹,一把划线耙子。小时候,目睹了土砖制作的全过程,长大后,我也拉过砖。
在我的记忆里,土砖制作挺麻烦,费劲。首先,要选好稻田。稻谷收割后,割去地表面上的谷桩,起好围沟,排水、滤干,然后,用牛拉着石磙,在稻田里碾压结实,碾压时间不易过长,每天早中晚各碾一次,一次不超过1个小时,时间长了,容易起泡,碾压时间一般三四天,每块砖面上达到7个牛脚印才箅碾好。接着,请来切砖师傅和五六个帮工,在碾好的稻田里,用特制的铁耙子来回划砖线,踩小锹的人沿线一锹一锹往下踩。掌大锹的师傅双手握把,弯腰,插锹,把锹控制在水平线上,三个人用力往后一拉,恰好把一块土砖切满,大锹师傅向前一小歩,迅速将砖坯端起来,侧放一旁,一排三块,,一块块地切,一排排地拉,一天下来,几千口土砖整齐地躺在砖田里。
切砖是个技术活,要专业人员来操作。师傅除心灵手巧,有足够的力气外,还应掌握好厚薄尺度,土砖厚度一般为9公分。
土砖切好了,两三天就要翻砖,把侧立的一面翻过来,利于凉晒。过了几天之后,还要将砖一厢厢码起来,码成半人高,让它自然风干。砖干了,就请人来帮忙。这时,湾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出动,挑的挑砖,码的码笼。挑砖这种重体力活,一般由青壮年男劳力来完成,妇女和老年人则码笼,只见他们手拿扁担,用草要子作砖夹,打个活套,系上麻绳,一担挑6块砖,力气大的挑8块,每块砖重达二十斤。
大集体时期,农村谁家有大繁小事,都是义工,主人家一日三歺热情招待,半上午,主人就送来包子、馒头,绿豆汤犒劳大家,我们小屁孩也沾光,吃饱了喝足了,也加入到挑砖的行列,一人背一块砖,屁颠屁颠跟在大人后面,有时,大人嫌我们走得慢,挡了他们的道,就不让我们背,他们疯劲来了,打着号子,连挑带跑,不一会儿,一厢砖就挑完,主人看在眼里,喜上心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六十年代中后期,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郧县700名户、3000多人分期分批移民到江夏。我们生产队一下就来了3户移民,首当其冲的是解决住房问题。1970年,早稻一收割,生产队就安排社员在稻田里碾砖,请来师傅切砖,我们学生伢也参与其中,划线,踩小锹,帮助大人拉大锹,有时,我们趁师傅休息的瞬间,几个同学在一起,分工明确,轮流掌大锹,拉砖,我们拉出来的砖,要么薄了,要么锹插深了,拉不动,逗得大人们在一旁哄堂大笑。
土砖房是人们世世代代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八十年代前,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土砖屋。土砖房冬暖夏凉,挺适合人居住,现在,我家的土砖房,经过几次维修、改造,仍在住人,不过,我在老屋旁又建起了一栋新楼房。
随着时代的进步,土砖房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红砖瓦房。进入九十年代后,大批红砖瓦房被推倒,又重新建起楼房,土砖房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土砖拉锹则离我们远去。
- 拉锹,拉出时代的变迁。2016-01-18 16:17
- 赞赏贴近生活的佳作。推荐阅读2016-01-18 21:30
- 赞赏佳作。2016-01-19 00:47
- 不忘过去。欣赏。2016-01-19 09:28
- 欣赏,学习,点喜欢!2016-01-19 09:57
- 不错2016-01-20 12:08
- 佳文朴实,祝好!2016-01-21 23:08
- 赞!2016-01-23 14:40
- 朴素的语言,平凡的事情,却给读者带来清丽的感觉!2016-01-23 20:30
- 推荐阅读!2016-01-23 20:30
- 有生活。我们北方是“干打垒”2016-01-24 16:19
- 在新疆,用一种很直的方头铁锹在草地上也可以切出这种土块,我们叫做草皮子,因为有草根连着,这种土块很结实,只有在湿地才能见到这种房屋。2016-01-24 19:15
- 通过农具,回顾历史,展现变迁。好文,点赞!问好2016-01-25 14:31
- 我只知道土砖房,对土砖的制造不是很了解,通过本文都清楚了。呵呵,谢谢作者。问好!赞!2016-01-26 08:57
- 欣赏,问候,推荐! 2016-01-26 15:23
- 欣赏,学习。2016-01-26 15:25
- 又长知识了,感谢!2016-01-26 19:52
- 我是农民,很喜欢你写的有关农民的文章。2016-01-27 07:38
- 欣赏,学习,那远去的时光!2016-01-27 21:44
- 我虽然没见过什么是拉锹,但是你的文章仿佛让我看到了拉锹的再现。 赞。2016-01-28 12:43
- 欣赏!问好作者!2016-01-28 20:10
- 土砖房是人们世世代代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八十年代前,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土砖屋。土砖房冬暖复凉,挺适合人居住,2016-01-29 15:34
- 欣赏佳作!2016-01-31 00:54
- 拜读,学习2016-01-31 15:39
- 没有劳动的体验,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2016-02-01 14:58
- 欣赏学习,问好文友,赞!2016-02-01 15:43
- 记忆中我小时候住的也是土砖草房子,遥远且温馨的回忆。只是那时的人太苦了!2016-02-01 19:37
- 赞2016-02-02 15:32
- 永远的记忆!2016-02-02 17:33
- 春江水:以小见大,好文。推荐阅读。2016-02-04 13:44
- 推荐阅读。2016-02-05 02:28
- 雪,问候作者。新年吉祥。2016-02-07 07:13
- 欣赏佳作!推荐阅读!新年快乐!2016-02-08 22:34
- 土砖房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土砖拉锹却留在了您的记忆里。是生活!2016-02-09 16:04
- 赞,学习2016-02-09 17:54
- 欣赏,点赞2016-02-10 09:19
- 欣赏,新年快乐2016-02-10 13:23
- 喜欢2016-02-10 18:17
- 好一种回忆。2016-02-10 18:30
- 流年可以带走一切,却带不走那些曾经。欣赏,学习。2016-02-11 11:36
- 欣赏佳作2016-02-12 12:10
- 细节很细!赞一个2016-02-13 15:14
- 作者的文章可以作为资料保存,很有价值。喜欢老夫子的朴实文章。点赞!2016-02-14 21:17
- 长见识了。2016-02-16 17:27
- 张大雨拜读,赞!2016-02-17 16:33
- 好文笔2016-02-17 19:27
- 闫连军:文章朴实无华,对生活的体验写的真切到位。向你学习。并祝快乐。2016-02-18 13:41
- 老夫子向所有参加对本文点评、审核、推荐的老师,文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由于时间关系,卑人不一一回复,请大家见谅,并预祝大家元宵节快乐,新的一年多出好作品!!!2016-02-18 20:21
- 欣赏受教了2016-03-22 10:57
- 欣赏佳作,问候文友,2016-03-27 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