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农具之二十五:板锄
陈永明
过去秦巴山区的农村,由于缺粮,广种薄收,到处开荒,种两年无了肥力就撂了荒,又重新换一山坡,重开了一片荒,就靠砍倒的树和割倒的草晒干后烧掉的草木灰做肥料。如果风调雨顺,这片开垦出的荒地能收获产量不低的苞谷、黄豆或者洋芋、萝卜来。
烧光了草木的山坡,土中的灌木根、乔木根依然和火烧前一样布满在土壤中,开垦这样的地必须把它们从土中挖出来,太大的树根是不易挖出来的,但除了这些挖不出来的特大树根外,其余的都要挖尽,否则种子种下去还未长出苗来,那些砍倒和割了的树和草到先长了出来,等庄稼苗长出来也会被它们荒死的。这样在开垦火烧的荒地,必须要有一种工具,不仅能松土,且易把树根、草根在一定的土壤深处斩断它们,这种锄头不仅易入土达近一尺深,而且所遇草、树根又易斩断,因此,板锄这种农具应运而生。板锄长尺余、宽三寸、小指头厚,锄把长近三尺、约镐把般粗细,下端五、六寸处向上成一小角度,板锄面顶端安装锄把,用铁卡子和一薄厚适中的木楔子把锄和把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若要退出锄把,只需从内向外敲击木楔子就行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中学毕业后成了所谓的“返乡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年阳春时节,拿上父亲为我准备的板锄,跟着生产队的男人们上山去开垦火烧荒地。这山里开荒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把土翻过来,把草木灰翻入土壤里,更重要的是把土壤中的草根、树根挖出来,草根、灌木根还较为容易斩断,挖出来把根上面的泥土抖落下来,把这些根扔在山坡荒地里的大石头上。遇到树根,小点的一锄下去可以斩断,粗点的挖上三五锄才能斩断,更大一点的有时挖上十几下也不一定能挖断,有时还得用弯刀去砍,往往一个树根有三五个粗根,挖去一个树圪垯要费好长时间。有些树根看起来不粗,可就是挖不断,锄头挖下去被它弹起来,再来一下又被弹起来……一天下来地没有挖到多大面积,双手却被板锄把磨出了好几个血泡,磨烂的血泡格外疼痛,没磨烂的鼓起血泡越来越大。回家后,母亲取一枚针放在火上烧一烧,把这些鼓起的血泡一个一个挑开,把血水放出来,再用淡盐水清洗。第二天,我用白布条子把手掌缠住,继续去挖火地……我心里想怎么不用洋镐来挖火地呢?用洋镐挖树根比板锄会更快、更好吗?单从挖大树根来说,洋镐确实比板锄更好,但它的口太窄,从翻地、挖草根和小树根方面综合来看板锄效率高。看来农耕时代每样农具都有它最佳的使用场合啊!
二OOO年,枣皮(山茱萸树的果子加工出的中药材)一斤达到了近一百元,经济效益之好前所未有。那年冬天,我与两弟弟买了两千株山茱萸小树苗,利用星期日回家,在村上分给父母亲的荒山坡上去栽树苗。小树苗的根上用准备好的黄泥浆裹了,只需在山坡上挖一个不足一尺的小坑,放入树苗,拥回挖出的土,用脚把土踩踏实了,也不用浇水,成活率很高。这栽山茱萸树苗关键是挖坑,挖得快就栽得快,在这种荒山坡上挖坑、拥土的最得力的工具就是板锄,几个星期天我们就把这些小树苗全栽了下去,几乎全部成活,现在早已挂果,只是枣皮价格低迷,一斤不足十元了,这几年都没有去采摘了。
我写这篇小文章时,想回家去找出家里那些年用过的板锄,母亲说“现在又不开荒了,无人使用板锄,早不知弄到哪儿去了。”是啊,无用武之地的工具没必要长期保管在那儿,但作为一种记忆还是有必要保留的。有道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开天劈地种子忙,广种薄收腹无粮。
烧草毁林无所惜,垦荒显威仍遗弃。
2016.1.16
- 开天劈地种子忙,广种薄收腹无粮。 烧草毁林无所惜,垦荒显威仍遗弃。 推荐阅读!2016-01-25 11:17
- 回复@椒溪之花:谢谢文友提读和支持,问好!2016-01-25 11:21
- 怎么没有板锄的图片呢?好东西还是要赞!2016-01-25 11:46
- 推荐,赞,问好。2016-01-25 13:45
- 回复@醉死了算球:板锄的图片还没有。谢谢先生提读!2016-01-25 14:19
- 回复@玉碎昆山:谢谢文友提读,问好!2016-01-25 14:19
- 无用武之地的工具没必要长期保管在那儿,但作为一种记忆还是有必要保留的。 欣赏佳作,点赞!问好2016-01-25 14:24
- xinshang 2016-01-25 14:40
- 回复@草根阶层:谢谢文友提读和支持,问好!2016-01-25 14:44
- 回复@山歌:谢谢来访!问好!2016-01-25 14:44
- 推荐阅读2016-01-25 14:56
- 回复@草根诗人:谢谢文友提读和支持,问好!2016-01-25 15:00
- 农具系列不错,读者已远去记忆的回放2016-01-25 15:51
- 小时候,我还能看见家里也有这样的板锄,那是父亲开垦土地使用的,看了很亲切。问候文友,祝文友冬安!为文友加油!2016-01-25 16:02
- 回复@云卷云舒:谢谢提读,问好!2016-01-25 16:44
- 回复@地中海水手:谢谢好友提读和鼓励,问好!2016-01-25 16:45
- 你的文章可以成为农具博物馆了2016-01-25 18:33
- 回复@诗心云卿:那好啊,我就是这个博物馆的馆长,谢谢来访!2016-01-25 18:54
- 看了板锄很亲切,读了文章令我回味。点喜欢,赞!2016-01-25 20:06
- 回复@建梁洲:谢谢文友的提读,问好!2016-01-25 22:20
- 我们就是用着这简陋的农具延续了勤劳的人生。2016-01-26 11:17
- 回复@杨蒙哲(法拉利):谢谢文友提读,问好!2016-01-26 12:15
- 远去的农具又添新成员,欣赏,推荐阅读!2016-01-26 12:18
- 回复@顺其自然:谢谢提读和支持,问好!2016-01-26 12:21
- 雪,问候成事在天。祝愉快。2016-01-26 17:13
- 雪,问候成事在天。祝愉快。2016-01-26 17:13
- 回复@雪:谢谢雪来访,问好!2016-01-26 20:29
- 欣赏佳作,点赞!2016-01-27 07:43
- 我们这里叫条锄,四五寸宽的才叫板锄。条锄相对洋镐来说优点有三:一,用于山地入土较深效益高,对软岩层可以见缝插针。二,斩草除根。三,深挖扒土清渣。赞2016-01-27 09:26
- 开天劈地种子忙,广种薄收腹无粮。 烧草毁林无所惜,垦荒显威仍遗弃。2016-01-27 13:30
- 回复@王平如是说:谢谢文友提读,问好!2016-01-27 20:55
- 回复@三角:谢谢文友点评,向你致敬!2016-01-27 21:00
- 回复@風和日丽:谢谢文友提读,问好!2016-01-27 21:00
- 无用武之地的工具没必要长期保管在那儿,但作为一种记忆还是有必要保留的。赞!欣赏好友的佳作!问候!2016-01-27 21:32
- 回复@张学政:谢谢好友提读,问好!2016-01-27 22:19
- 赞2016-01-28 08:20
- 好有研究!欣赏!赞!2016-01-28 11:55
- 推荐2016-01-28 21:10
- 回复@心静如水:谢谢,问好!2016-01-29 14:35
- 回复@岁月静好:谢谢,问好!2016-01-29 14:36
- 回复@子衣若荷:谢谢!问好!2016-01-29 14:38
- 欣赏,点赞。2016-01-30 22:12
- 回复@沐子:谢谢,问好!2016-01-30 23:57
- 欣赏佳作,每样农具作者都有故事,推荐阅读!2016-01-31 23:33
- 回复@心静如水:谢谢好友提读,问好!2016-02-01 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