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桃花源

01-26 作者:野菊梦

一早,我有幸就参加了红网湖湘文化版、红网音乐舞蹈版两位版主组织的桃花源采风活动。3月28日一大早,我乘双峰至益阳的车北上,路上,司机老弟为我转入了至常德的汽车,一进常德站,去桃花源的车主一把把我拉到了车上,我记住了大丫和山桃的指点,心也不慌,可到站时,大雨封住了车门,正在东张西望之时,的士司机更快,他叫住了我,也好,免得在大雨中瞎闯,刚过12点,我就到了桃源县党校,香泉水把我请进了歺厅,啊!先来了这么多好友,见过的、没见过的相互认识,大家笑着,当我拔通了家里的电话,儿子第一句话就说:“爸爸,你坐上了直升飞机呀。”是的,

这么快,这么顺利,也算是天助吾也。

晚会八点正,在“红网之歌”的大合唱中拉开了序幕,主持人的风釆、歌手们的清唱、一个个优雅的舞姿、一声声婉转的乐音,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尤其那端着摄影机架的摄影师们,把我带进了这个人间的天堂。

我同室的长沙好友水之波、湘星城,他们尊我为老者,处处给我方便,我从享受过如此级别的待遇,那一声声鼻音倒成了我安然入睡的催眠曲了,笫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赶到了桃花源入口,天公作美,大阳出来了,靠近桃林,鲜艳的花色,走进了我的眼里,尽管我相机太小,尽管我技术太差,可我不顾一切,总在不停地“咔嚓咔嚓”,那山溪中的流水、那方竹林的葱翠、那秦人洞的景致,吸引着我,让我轻轻地靠近它。走进景区,桃花即没吸引住我们,倒被一群绿衣仙女蒙住了眼球,她们手持花伞,在山径中缓缓而行,翩翩起舞,也成为了桃花源一景了。阳光如此温柔,大家兴致更高了,淸泉水领头、春之呢喃舞动着版旗、安琪儿独特的姿态,粉嫩的娇娆换来满山的苍翠欲滴,山脚下一排排的滑竿在等待着游客的光顾,虽然没见到盛开的桃花,美景还依然是美景。当我们到来“水府阁”,一层又一层的楼顶在召唤着我,我使出全身的力量,健步登上了顶楼,俯瞰全景,山连着水、水映着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绿色的丛树林、淸亮的沅江水、金黄的油莱花,由远而近,由近伸远,还有那稀稀落落的村庄,全扑入我眼中,总算让我体会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实在。

30日,去夷望溪景区,我还是坐在水之波的车上,他们的盛情,让我有点受宠若惊、沾沾自喜之态,到了兴隆街乡的所在地,这时,大雨在迎接着我们,我把雨伞忘在车上,一路飞步跑上对面的码头,同大家一起坐上了的轮船。

夷望溪流域群山环抱,林木葱郁,青山凝黛,翠竹成荫,绿水悠悠,清澈透明,如同碧玉。夷望溪汇入沅江处有水心寨主峰屹立江中,将夷望溪一劈为二,溪水自两侧环绕注入沅江。象鼻山、月亮岩、双乳峰、千年古樟等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其实,置身在夷望溪中,无论你从哪个方向、哪个角度望去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游艇在宽阔的水面上带起长长的水波,甚至看得到惊涛拍岸,河两旁青山高耸,不远我看见前方隐隐约约在一座位于河中央的山上有三间房子,据香泉水介绍,才知道那里叫水心寨,那座山四面环水,山上还有座寺庙,这时,雨也停了,大家来了兴趣,游艇直接靠在了水心寨下面,桃花岛主带着我们,仰头向上望,只看见整座山就是一整块石头,从水面估计有超过40米高。上山的路很陡,那些阶梯只有大约10厘米宽,基本上属于直上的,我有一根不服老的神经,与同伴们一起直奔主峰,到达山顶的时候,也只十多个人了,山顶景色的那个美啊,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远处群山在我视线之内,我忍不住不停地感叹。三湘辣爷看我也上来了,给我留下了一张在山顶的単人照。这时,当我往下看,只觉得,四周空洞洞的,头也真有点晕了,我才意识到我有“恐高”的病症,我连忙从身上拿出一张票子,走进寺屋,放进功德箱里,对着大圣连连作揖,我壮了壮胆,眼望着脚下,手紧紧地把着一根一根手臂粗的实心铁棒和铁链,一脚一脚地横着走才慢慢爬下来,好歹还是下来了。游艇到达目的地,千亩油莱花虽没有我们家乡蛇形山的万亩连片油莱花的景色,但也是金黄色的一片,挺迷人的。一棵四百多年的古樟树在花海中耸立,此树粗当四人合围,荫如华盖,每年夏秋之季,成千白鹭集结于此树上,生养繁衍,每天飞进飞出,鸹噪不停,而农人却舍不得赶走他们。人们是有着对草木神灵的深厚崇拜,这棵樟树自然成了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树,许多善男信女来此烧香膜拜,红布条挂满了每一根枝杈。网友们来到花中、来到树下,一个个优美的舞姿、一张张舒展的倩影,在此,欢欣笑语,风情万种,让人兴奋不己。中午吃的农家饭,全是当地的野菜之类的,这下可是过足瘾了,大口吞咽着,味道可真好,望溪人盛情款待,他们就是这样的厚道、淳朴、殷勤好客,他们用粗黑而诚挚的大手与我们握别,又用一种期盼的目光送我们远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确实,桃花源中的一块块草地、一座座青山,一江江秀水,还有美文和诗墙,确实令人向往。当你从生活中的大都市里走向大街上,站在歌舞厅里时;当你从冕虹灯下的办公室里,重复着一个个的方块字、一组组的阿拉伯数字时,也许你就会发现这里的宁静和美好,多好!多美!你就会不停地感叹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记载,心中藏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我们向往这样一处桃花源。昔有《桃花源记》篇,今有桃源观,《桃花源记》因为诗人陶渊明而闻名,现已成千古绝唱,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成了诗人诗中的主要题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以至现在《桃花源记》的出名度,而成了桃源县的旅游大歺了。我感觉这山,与水、与人、与鸟、与草木、与天空是如此的和谐而美丽,似乎在冥冥中答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于是,我痴迷、我沉醉、我融入了这山、这水、这一片自然……

钟兴邦于永丰新村

共 1 条文章评论
  • 谢春暖花开老师关注2016-01-27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