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的记忆---艰苦的青春岁月
深深的记忆
---艰苦的青春岁月
都是当年“四人帮”搞的花样,说是学河北省邢燕子开创的“好经验”,并在我们读高中的一九七五年就拿到学校来宣传、动员了,那时的高中生在校就已经没有了上大学的希望,要做好准备下乡干“革命”了,一九七六年秋,我们这些刚满十七岁的知识青年,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学校和城市,被“动员”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了。
一九七七年秋末,转眼间,我们知青下乡接受“再教育”也有一年多了,好象我们知青接受再教育的日子就没有个尽头一样!辛辛苦苦的一年转眼就已过去,此刻除了我们那拿贯了钢笔的芊芊细手打上了好多的老茧,稚嫩的双肩新添了一层厚厚老皮之外,身上还沾就了一身的粪臭,而这个世界(农村)什么也没有改变,贫瘠农村还是那样的贫瘠,它并不因为有了知识青年的到来而显现出一点新的生机,这愚昧落后的山区真不知道还要沉寂到何时?
一九七六年的日子不好过,七七年的日子也一样的也不好过,人生幸福的前程在哪里?人生的希冀是什么?对这些东西,我不敢去想,但又不能不去想,有时想想也只有一个人自己“窝”在心里瞎想,也想不出个头来......
什么是历史?我想,每个人所走过的分分秒秒就是在演绎着历史,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视自己过去的一切时,那不就是在看自己的历史吗?说到社会历史,想来也就是由无数个伟大和平凡的人的成长史而组合形成的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记得那是一九七八年秋冬时节,那年的冬天来得也特别的早,农村秋收过后不久,接下来就是连天的阴雨一直下了半个多月也不停,人就闷在知青点上闲呆着没事干,山区的天气又晾得早。好在地里的农活也渐渐少起来没啥大活可干的了,农民们就开始赶场的赶场,走人户的走人户,杀年猪的也在准备杀年猪了,他们纷纷忙碌起了家中准备过年的事来。我们知青点的人也都准备回城去休整几天,正收拾东西要开跋呢,此时公社却来了通知:在农闲季节,要求每个大队要负责修通一段公路,大约是一千米吧。那时说是公路,其实现在看来不过是在大山中的半山腰上修一条小“机耕道”,就是刚能够行使一辆汽车的泥土路。
大队部要求我所在的七生产队负责修通与公社相联的那部分道路,约有一百多米;于是七队点了兵,派出了二十来个全劳力,再加上几个知青一起,大约二十五人吧。接到通知后,收拾起几件换洗衣服就上了工地,工地设在半山腰上,山腰下是十多米的悬崖峭壁,抬头望上是数十米高的绝岩。
知青的任务先是与公社的技术人员一道负责测量,哪有啥工程技术人员哟,不过就是农村的几个泥水匠人,所谓的测量不过就是拉着长长的皮卷尺丈量长度和要修过的那些地方,一一的记录下来就算了事,接下来就开始干了。
正准备开工时,老天也来凑热闹,下起了纷纷的绵绵细雨,修路还是真的有点危险呢,由于细雨绵绵,路滑山险,如果不小心摔下山去了,可不是好玩的,搞不好是要死人的哟。
那管得了那么多哟,为了生存也还得干呀!于是拿起大锤、二锤,钢钎、铁铲就上山去了。先在山岩上打炮眼,此时听得有人喊:“哪个来掌一下钢钎”,听得出是王二娃的声音在叫喊,我力马跑上去拿起一根钢钎,对着山岩使力插了下去!你莫以为那是泡沙石的岩石就好打眼,那可不是如此简单的事,要是没力气舍得出力,看你奈不奈得活它嘛。只见几点火星一冒,岩体上就现了几个白点了事,那里打得起眼窝哟?没得法!那时人又长得瘦弱,有啥力气?只好扶着钢钎让别人来一锤锤的打。
农民中有一个老哥子,姓王,人称王二娃,三十来岁年纪,还没娶婆娘,光棍一条,人也好耍得很,很喜欢与我们知青往来,对人也很耿直、厚道,特喜欢听别人讲那些风月韵事、花街柳巷中的故事了,偶尔他还要插上几句来打打浑。
但要是讲干力气活,这老哥子可是个好使的犊。王二娃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气,别看他人长得五大三粗的,但凡干活还是肯卖力气的一个人,他身上的肌肉长得来可是一股股的,只要让他吃饱喝足了,一身确有使不完的劲。那时候农村的尽是些靠体力才能混得上饭吃活,谁的力气大,谁就有优势,工分也就评得高,相对说来生活就会好过些,至少脸上横起的“那一刀”要好办些,“皮潭子”也是要魁得圆些啥。那时候知识无用论盛嚣尘上,王二娃有一身“贼”肉,干活可是个评十分的人才,当时看到王二娃长那身“嘎嘎”(肌肉)真的才叫人羡慕呢!
他那一锤下来,钢钎象听话一样径直往山岩中钻,还别说,心里真的是有几分佩服!一上午下来,打下有十几个炮眼,农民老哥子也还算是照顾知青,也不让我们去装炮药,到叫我们几个先休憩;那时我们年纪尚青,不啥知道累,那里坐得住,就跑前跑后的拿药,递压药竿、黄泥巴什么的,叫干点打杂的事也觉得没关系。那是我们知青可不象现在有的小青年娃儿就知道玩、光会享受,现在十七八岁的娃儿,有的可能只怕是还要在老娘的怀中打滚撒娇吧!
真的是少年不知愁滋味!那怕饭吃不饱,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穷作乐”的哟,所谓穷作乐就是在工休时互相追逐打闹、玩耍一番。但一天下来,还是累得够呛,让人感到腰酸背痛,骨头都要散架了一样。要知道当年的知青们还都才是十七、八岁多的人哟。哦,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别个农村的娃儿逗不是人所,他们还不是吃的那些粮食——多半就是苞谷羹羹煮红苕,可能还没得你们知青吃得好吧?他们就有力气?在这我要告诉你:那农村的娃儿好歹还是有个家的啥,也有妈老汉管到的啥,管它啥子红苕叶子煮苞谷羹羹总要僅你吃个饱啥,我们知青一天就象“劳改犯”一样,一天三顿就整点“二三三”的(就是早上吃二两,中区、晚上吃三两)或许多一点,也不过最多吃点四四三的;又不象现在,哦,饿了,喊一声:妈吔!我饿了,就有老娘将那个零食拿来你吃。我们那阵子十几岁的娃儿,饿得心慌时,就只有逮到裤腰带勒的份,要想吃,你各人去啃点泡沙石还差不多!因为知青点除了一天三顿饭,是没其它东西吃的。这样你应该想象得出来了啥,当然我们知青是不能比农民小伙有力的哟!
经几个月的苦战,百米的路基算是开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平整路面。记得有一天叫抬“连二石”,一跎石头总有三百多斤吧,我又长得瘦弱,那来啥力气,“格老子”的最怕抬石头,但不干活的话,这一天就没有工分了(我们知青才评六分的工分,不干活,脸上横起的那口咋办?),闲着不干活,明年还有饭吃吗?只好硬着头皮去抬,好在农民王二娃也还有点同情心,四个人抬一坨连二石,好在王二娃有的是力气,此时见我的心里犯难,就与我做了一对,抬时他让我多留点杠子,起时让我先起腰,这样就可少使好多的力,总算是坚持咬牙挺了过来,至今想起仍然让人心存感激之情。
那时是国家包供第一年的口粮,第二年就减半供应,第三年就得全靠自己去挣了,当时还说是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说严重一点,这对十几岁的知青娃儿来讲不是一种摧残是啥?
那阵十几岁的知青娃儿有几个能挣齐养活自己的口粮的工分呢?家庭条件好点的就回家向妈老汉要点钱来买口粮,没钱就等到饿肚皮。因此,我想个别知青染上些“鸡鸣狗盗”干那小偷小盗的事,也是出于无奈的吧,所谓:“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就是这个道理嘛。我以为,这也是原因之一吧!敢与现代的人比嗦?现在十七、八岁的小青年们,吃的啥?穿的又是啥?玩耍的还是啥?什么蹦迪、网吧、卡拉OK可是他们随手间的常玩之物吧!他们要能不在娘面前撒娇就算不错的了吧!当然时代不同了,我也不是要强比,只是顺便说说。
经过数月的苦战,不知搬掉了多少堵路的顽石,磨烂了好多条衣服裤子,手上的老茧是打起了又落,落了又打上,我们用自己的双手终于垒砌起了拾数米高的、百多米长的保坎,铺起了百多米的土石路面,道路算是可初通了。尽管流血流汗的干活,但最后总算是“事业竞成”了……
次年五一节举行了通车典礼,一条宽三米多的土路总算是开通了,我们几个知青此时的心情是高兴中夹杂着几多的苦涩,痛苦中又含着几分的欢快,总之,当时我们心里的那种复杂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说清楚的!“广阔天地也的确是锻炼了我们的体魄”——好歹还有妈的一身排骨架架存在。
回忆过去的青春岁月,余并不是想在这里叫苦和对既往的艰难生活喊冤,而是想通过此文来激励我们自己,在艰难的生活岁月中,只有劳动才能改造世界,只有劳动才能开创未来,也只有劳动才能创建美好的幸福生活!愚以为,我们对过去的艰难生活决不能轻言忘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忘记过去,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去正确面对我们所走过的历史,不能正确面对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 向各位老师问好,预祝老师们新年快乐!2016-02-02 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