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记忆——数风流人物•上篇

02-01 作者:屡扑

时势造英雄,历史从来就是一个造就英雄的舞台,虽然英雄们也犯错误,也不过是来去匆匆的过客。但谁又能说自己不是过客呢?只是表演的长短不一罢了!后世之人无论对文化大革命怎样评说,它注定都是曾经存在过的一幕。它同样也曾造就过风云一时的人物。至于这些人物如何把握自己,把这人生之剧上演得更精彩一些,那就要看自己了。

通江县也是一样。红色造反团通江总部自一九六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组建到三月二十二日成立县临时接管委员会,再过渡为县革命委员会,在短短的四十四天里,代我而起的几个造反派著名人物的命运也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让我们在以下叙述中加以讨论吧。

要数风云人物,当首推汪分科。因为他是作为造反派代表,结合进新政权——县临时接管委员会之中并担任主任职务的。在我以前的叙述中想必读者已熟知其人了,他是省红色造反者联合总部东北农学院驻通联络站所认定的左派。其实,此人在一九六六年底到一九六七年二月这段文化大革命运动最激烈,最变幻莫测也最难把握的时期里,他一直在外串连。说串连那是高估说游荡亦未尝不可。也就是说,当我们举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旗奋起造反时,当我们与“联总”的保皇行径做斗争的关键时刻,他并不在通江县。

但是,当省红色造反者总部东北农学院驻通联络站到来之时,特别是当这些钦差们拿着极左的尺子非说我们总司令部是大杂烩时,云游归来的汪分科便乘机而动,不仅挑起总司令部内部组织纷争,而且领着他的红九六战斗队率先反水倒戈,因之受到省红色造反者总部东北农学院驻通联络站的青睐。之后,他便不断游说于军队和县委之间,不断挑起事端于总司令部内部,为钦差们搞挎总司令部立下了头功。

汪分科就是如此之左派,他在其后成立的红色造反团通江总部中当上了总负责人和县临时接管委员会的一把手。正所谓其兴也勃焉!

确实,历史的舞台在这一瞬间为其提供了机遇。然而,这窃来的权力其实是烫手的。能不能把握好,正应了被我改了的那句歌词;“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在这个仅仅占三分的个人打拼空间里,摆在他面前的要务为何呢?当然不是当官。要的是如履薄冰般的应对,要的是向那些结合进新政权的领导们学习,要的是谦虚谨慎。即便如此,也难逃那七分天注定的厄运,这是运动对弄潮者的耍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然而,他毕竟是没有从政经验的一介青年,没有,也不可能把一切做得很完美。四十年后,当我访问当年结合到新政权之中的一位领导对汪分科的看法时,他说;“他,不得了!我们谁他也不惯着,谁都不在话下!”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他这种看似目中无人的举动,其实是对自身角色认识的错位,是不是把自己看成一个真的官了呢!须知;在这天下汹汹之时,草头王可不是好当的!要的是真本事。

在县临管会过渡为革委会时,新政权来了个重新洗牌,也就是重新推荐。因此,他只能从天上回到地上去和其他红卫兵竟争那个代表名额。在输给了林甫后,只得黯然下野。这是嫉妒所致,还是忘乎所以得咎,我不得而知,但肯定是洗牌的结果。

可悲者,是其不保左派晚节,竟在一夜之间投身到炮轰派的营垒里,像先前倒戈总司令部一样,又倒起了新政权的戈。可斗转星移,运动的时势已变,他那套刻舟求剑的倒戈把戏不灵了。最后,随着炮轰派的失败,他从此退出了竟技场。

现在说说位居总司令部五大司令之首的林甫吧。他虽在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后险些被戴上三种人帽子,但那是命运的安排,不可抗拒。我在这里要讨论的是;在云翻雨覆的两次洗牌中,其他造反派都纷纷落马而他却能独善其身而笑到最后,这是为什么?你看,在总司令部解散通江总部成立之时唯其硕果仅存;在县临管会过渡为县革委会时他又能取代汪分科;搞定两朝的原因何在?

文化大革命运动兴起之时,他不过是一名高二年级的普通学生,既不是学生会的成员也不是班干部。然而,在一九六七年一月,运动进入成立造反组织阶段后,他的联络能力开始凸显,发起成立了毛泽东思想从头越战斗队。其后,他带领这支队伍就纵横捭阖而力克年级较低的劣势,在众多的学生组织中崭露头角。特别是与我们捉鳖战斗队共同发起成立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后,他作为学生组织的代表成为总司令部五大司令之首。

在总司令部,我们俩共同把这个松散的联合体打拼成为响当当的左派大联合直到解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运筹策划,统领指挥,撰写文章并非其长项。他的长项首推那种与生具有的防范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他敏锐地察觉了东农驻通联络站发动事变的风生水动,早早地俏通信款为自己留足了后路。而此时的我却了无察觉,还在全力反击钦差们强加给总司令部的“大杂烩”之说。

他的能力还表现在他长于联络上。他见人时,从老远的地方就先向人打招呼,无论什么阶层的人都可以当街停步聊上一阵子。这种亲和力的最高境界还在于不因其地位的上升而有所改变,不管是当司令还是当委员,他都不改初衷,还是见人先打招呼,拍肩膀。

他那种对自己组织的掌控能力更是比我高出一筹,总司令部组建之时,他就没有像我那样轻信的把队伍交给他人掌管,而是继续当他的队长,从而杜绝了觊觎者的非分之想。他更不像我那样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交给了总司令部而疏于和本组织的沟通。他是两头兼顾并把本队的一些人安插到总司令部的办事机构里,这就确保了他对组织的控驭。

他的过人之处还在于对角色分寸的把握上。总司令部存在的三个月中,我们召开过多次全县规模的批判大会,参加过多个辩论会。在这些活动中,我只知一往无前的狂飙突进,根本没有意识到锋芒太露会招致祸端。而他则清醒得能设法规避。

正是我的这种失误给他人特别是解放军和章启等领导们造成了不好把握的感觉,以至于当我遭到俞平的举报之时,他们不肯念及前功而顺水推舟的把我开掉。林甫之所以为各方面所接受,除其属下没有奸宄之徒外,是其具有深藏不露城府呢?还是其能力让他人感受不到威胁呢?总而言之,这是性格对命运的制约。

尽管他们只得逞于一时,但那是历史的安排,他们仍不失为英雄!

共 2 条文章评论
  • 跳梁小丑2016-02-01 11:23
  • 除其属下没有奸宄之徒外,是其具有深藏不露城府呢?还是其能力让他人感受不到威胁呢?总而言之,这是性格对命运的制约。2016-02-01 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