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才是官员的人生“防腐剂”

02-18 作者:枫株湖

读书才是官员的人生“防腐剂”

俗话说:“真想读书,在哪儿都能读。”不过,有的地方的确比其他地方更适合读书,比如监狱。有一次参观某“监狱书屋”时,意外地得知一些正在服刑的前政府官员读书非常勤奋,一年时间竟然从书屋里借阅了100多本,阅读成为他们改造自己的有效手段。鉴于效果不错,管理方也打算扩大书屋面积、增加藏书,鼓励服刑人员多读书。

众所周知,阅读或者说知识的另一个优点是多多益善,永不嫌多。知识是世上最好的东西,也许是唯一越多越好、不会因太多而产生副作用的东西。物质追求总有尽头,而知识追求永无止境。酒喝多了,伤肝;烟抽多了,伤肺;大鱼大肉吃多了,伤胃……但我们没听说谁因为知识太多把脑子和身体搞坏了。看看那些腐败官员,一个个脑满肠肥,不但心灵污浊,连身体也走形变样了。这样的人生难道真的值得追求吗? 当然,制度缺失导致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是造成官员大面积腐败的根本原因,但再好的制度,如果当事者不在主观上觉悟,也就难以真正在行动上遵行。阅读令人觉悟。曾国藩能从一介小京官最终成长为挽狂澜于既倒的一代中兴名臣,读书是关键因素之一。查曾国藩日记,他读书之勤之韧令人感叹感动。

一个人追求什么决定了他的品格高低。高尚的追求带来高尚的人生,反之陷于声色犬马的追求之中,鲜有不腐败堕落的。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外在的声色之娱越过分,心灵就越空虚;而心灵越空虚,就越易追求感官享受,因为与其他刺激相比,感官享受的刺激来得快而容易。不知诸位闻听此言有何感想,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果在任上就把读书作为一项工作常抓不懈、孜孜以求,恐怕就不会有日后的身陷囹圄了。这些官员在铸成大错之后才想起来读书,悔之晚矣。这些年采访过不少政府官员,从一些官员的办公室里很少看到像样的书。即便大办公桌后面摆着成排的精装书,但看样子也不过是装饰品,根本没有翻看阅读的痕迹。官员群体中的阅读风气不浓也是政风不清的表征之一。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今天,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除了要加强制度建设,也要在营造官员读书风气上下点功夫。阅读才是官员的人生“防腐剂”。

不过,依我看,人生的根本差异就在于读书。因为,读书至少有三大“好处”:即读书可以“明目”、“清心”和“强体”。读书可以“明目”。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热爱读书,坚持读书,就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就会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读书可以“清心”。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澎湃,街头巷尾灯红酒绿,堪称诱惑多多、考验多多。唯有能够静下心来坚持读书学习的人,才能做到清心静气,淡泊名利,不为名所累,不被利所惑。读书可以“强体”。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不仅国与国之间充满竞争,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竞争。因而人们都希望自己素质强一些,形象好一点,以适应竞争,赢得竞争。而一个人外塑形象也好,内强素质也罢,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老老实实读书,才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丰富知识,增加营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任何一个人,不论是官是民,是忙是闲,或多或少都有点业余时间。倘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支配业余时间,其结局或收获也大不相同。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相反,有的人虽有才气,但因不懂得珍惜业余时间,得过且过,终其一生,别无建树。与前者相比,读书就是高尚的追求。阅读的本质是追求知识。知识的最大特点是无穷无尽,不断更新。只要追求知识,你的人生也将像知识一样不断更新,如此就能避免腐朽。对政府官员而言,广泛而持久的阅读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不腐则虫无以生。一个把读书作为生活方式的官员一定比那些追逐功名利禄和感官享受的官员在面对腐败诱惑时更能坚守原则。而且,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天就是24小时,你把业余时间用于读书自然就没时间去搞腐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基于此,我们首先要乐于读书。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尽管如此,也要养成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良好习惯。其次,要善于读书。古人云:开卷有益。然而,今天看来不尽然。因此,要善于择书而购,捧书而读。这样,才不至于读了坏书,中了邪气。再次,要巧于读书。要通过消化吸收,去粗存精,把前人、他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智慧,并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共 1 条文章评论
  • 雪,欣赏。2016-02-25 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