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坑英华
听说土楼缘于一则笑话。
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卫星发现中国南部山区建了1000多座导弹发射井,便差特工来核实,结果回去报告说是特色民居土楼,闹了一场虚惊。
惊归惊,但土楼由此驰名中外,2008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要去看看”!我在心底种下愿望。
前年夏初,约了两个好友,经南昌、瑞金、长汀、龙岩,“跋涉”上千公里赶到永定湖坑。
这湖坑是永定县一个镇,有土楼之乡称誉。据介绍,各式土楼有上千座。圆楼、方楼、五凤楼、走马楼、五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半月楼、一字楼形制不一而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天“上门”个“土”导,自称是客家人,可能听出我们河南口音,便自报是洛阳的客家,拉近了情感距离。
“我们湖坑镇面积96平方公里,16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境内有振成楼、振福楼、环极楼、衍香楼、奎聚楼、富裕楼等350多座单体土楼和洪坑、南溪土楼群。振成楼冠“土楼王子”、“东方建筑明珠”桂冠”。“土”导先来了段开场白。
我看这洪坑村,位于两山夹峙之中,一条小河淙淙流淌,两岸便是瓦屋土房,芭蕉女真拥翠壁,团绿丛花摇鹅黄,典型的江南山村景象。
说来也怪,这土墙是我见过的老家上世纪六十年代少有人家用土打的那种“夹板墙”,不过巍峨高大,又是高脚小窗,离地四五米,外观是木檐覆瓦,比厂房、戏楼大许多。
走过一个小型拱坝、木廓水车,透过翠竹夹道的疏枝叶间,看到蓝天白云之下有座圆筑。渐近,便跳出“振成楼”白底黑字的长额。
振成楼为宏圆形制,建于1912年,因当时地处深山密林,历经五年竣工,花费八万钢洋。楼主是河南商丘过来的客家人,第十九世林在亭孙子林鸿超。
相传为避太平天国战乱,林在亭携三子德山、仲山、仁山来永定抚市学打烟刀,以三个银元起家,在洪坑办第一家烟刀厂。三年里扩大至十多个厂家。老大在各厂检验质量,老二负责外采,老三负责推销,产品销全国,终成大富翁。
三兄弟致富后,不忘乡里,修桥铺路、办学,做了不少公益事业。1923年民国总统黎元洪赠匾“里党观型”。弟兄仨先是花20万光洋建造一座府第式方形土楼富裕楼,共居一堂,后分家。老三仁山又想兴资建座圆楼,因劳疾病逝。其次子林鸿超、清末秀才(民国中央参议员)亲自设计并邀叔伯兄弟合资共建振成楼,以念上祖,命此楼名。
该楼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樑混合木构架,按《易经》八卦布局,以青砖防火墙分隔为8个单元,楼房呈辐射状8等分,寓意乾、兑、坤、离、巽、震、艮、坎八卦。每六间起脚为一卦,每卦关起门户自成院落,打开门全楼贯通。每层2个厅、44个房间,共208个房间。
底层每单元与内环天井围成一个院子。每单元青砖隔墙均有拱门,使各层内通廊畅通无阻。底层和二层不开窗,底层为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
底层的内通廊以三合土铺面,二层以上每层楼以较薄的青砖铺地板,有隔墙、防火功能。三、四层通廊屋檐下设精美园林风格的木质靠背栏杆。
外环共有四道楼梯,东西两侧分别开一双扇门出入,两门对称可直通楼外东西两边耳房。边门花岗岩门框,门扇以铁板封面。楼大门门厅位于中轴线上,门楣镌刻楼名。两边嵌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才”。
我巡视着迷离的构筑单元,说奇特毫不为过。圆楼外左右对称的半月形舘相辅,外观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
我疑惑这客家人如何用水,导游便指指楼东西两侧的两口水井,说是阴阳二极。我过去看了一下,水位不深,清澈泛影。
此楼设三道门,寓天地人布局。门板拃厚,覆以铁板,户闭合栓,高枕无忧。
导游说这楼门闭合有矩。平时居民从两侧出入。天门多闭,遇婚丧嫁娶喜庆节日乃启。客人到开中门迎接。但一般宾客只开外环大门而内环们不开。是内外大门齐开的,必是七品以上官宦登临。
“先人聪慧,后来仰止”!我感叹。
“您有所不知,神奇着哩”!“土”导卖了个“关子”。
“我们客家人历史上避乱大规模迁徙来五、六次。那时,客家是‘二等公民’,只所以聚集居住是便于生存。为此,就地取材,用泥土夯起高阔土墙,使匪兽不得侵害。承德楼有幅对联讲:‘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
“讲得好!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我神奕附和。
一座土楼就是一座微缩的城池。土楼墙高土厚,防火防盗,特别是圆楼,通风透光,受力均匀,抗震稳定,供排水系统齐全,燃料粮食储备充足。据载,土地革命时期,反动派曾把“遗经楼”的红军赤卫队包围个吧月不克。
我曾看到过这样的资料,说“一碗猪肉换一碗三合土”。土楼墙筑用土讲究,要取没有杂质的静红土,按比例参合细沙、水田底层淤泥发酵;富贵人家还要用红糖、蛋清、糯米汤拌合,夯实时再加入些木片、竹片、或山石,这就是当年的“钢筋水泥”。
从振成楼出来,崇敬之情油生。无怪乎1986年4月,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振成楼与雍和宫、长城一并展出。
再看“如升楼”、“庆丰楼”,还有多种多样的楼筑,直觉的双眼迷离,心湖楼栉,连太阳都嫉妒的躲到山后去了。
“土”导诚邀到她家品茗,只因约定晚宿厦门,婉谢惜别。
顺着山沟,伴着溪流返回,我一直在思索:
如果不是土楼,此地少人问津!
如果不是文化,空留一方风景!
- 谢洛城鼓励,祝安好!2016-03-07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