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诗与散文的区别

03-08 作者:陈宣章

闲话诗与散文的区别

陈宣章

《凑合一夜,明天到家》

一年将尽夜,

万里未归人。

随着春节的临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外读书的你,

工作的你,

在家的召唤下,

背上行囊,

加入春运大军,

回家。

饿的时候,

想想妈妈正忙着

准备香喷喷的年夜饭;

冷的时候,

想想全家

围坐在一起时的融融暖意。

不论路上有多艰辛,

一定会回到那朝思暮想的家……

请问:这是诗吗?不是诗,是《新闻晨报》2016.2.3.第一版照片下的短文《“凑合一夜,明天到家”深夜探访在虹桥枢纽过夜的春运归乡人》。把散文写成诗的形式还是散文。

“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请问:这是诗吗?是诗。是雪莱诗选《孤独者》之二。

区分诗与散文,必须根据定义。《百度词典》: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百度百科》:“诗,是中国古代文艺文字的总称。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汉代以后《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由此而专指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阮籍等人作品,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近现代以来则专指通过意象写意类文字,如朦胧诗等。”

诗是文学的一大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地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但是,分行排列不是诗与散文区别的证据。把散文写成分行排列,还是散文。而诗也可以不分行排列。如果把李白《将进酒》不分行排列,它还是诗。

诗的根本特点是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诗是以具有乐感的语言借助意象抒写情思和美的艺术。诗是艺术,诗是语言艺术,诗是抒写情思的艺术,诗也不妨是惟美的艺术,诗是借助意象表现的,诗的语言是具有乐感的。乐感即音乐性,包括节奏、韵律等,这是诗歌语言区别于散文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百度百科》:“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作为灵魂的一种寄托和栖息方式,诗与宗教相通。而宗教作为灵魂的慰藉,是如此地不可靠,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上帝存在与否早已成为疑问。蔡元培曾经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想必也是希望在宗教幻灭、‘上帝死了’之后,还有一种方式诗化人生,让无根的漂萍般的人生还有一个皈依,让茫然无助的人生还有一种形而上的向往和追求,而不至于像当今世界的‘后现代’们,在解构、颠覆、虚无了一切价值之后,六神无主地疯癫下去;像当今中国某些不知诗为何物的暴发户们,除了吃喝嫖赌吸毒,就是给自己修坟墓。”所以,“悦目赏心皆春色,何须辩它是甚花”的认识,我不敢苟同。

我有个大学同学,经常作诗词、对联,可是又不遵从诗词、对联的规则。他说:“不必如此认真。现在兴趣中的写写吟吟,都是在打发时间,消磨空闲的,绝不会把自己当作中华文化的传承人。你想,当前连格律都有人主张可以‘溜’的,谁还在诗词上真的能捍卫古人留下的民族文化精髓呢?”

有人说:“诗是最美丽的心灵在最美丽的时候,用最美丽的词语,写下的最美丽的话语。”(我查雪莱语录,没有查到)。问题是:正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王勃《滕王阁序》美吗?它是散文。郭沫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美吗?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就是对它的批评,但是,《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还是诗。

我另有一个大学同学,对中学语文不教诗词的知识提出异议。的确,中学语文对诗词只教诗意,不教格律(也许大多中学语文教师并不一定懂诗词格律),这怎么传承中华文化?怎么捍卫民族文化精髓?2016.2.4.立春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