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惯

03-10 作者:水穷处

我以前喜欢喝铁观音,现在却改喝红茶了。喝茶习惯的改变是这样的。去年暑假,朋友去英国出差,给我带回一包英国的格雷伯爵红茶。红茶加了柠檬的香气一开始我是很不习惯的,难得朋友的一片心意,于是每天上班就泡上一杯,久之也就习惯了那柠檬的浓香与红茶的醇美。半年后,伯爵茶喝完了,我却再也喝不惯铁观音,只好以正山小种等红茶代替了。饮茶习惯的变化让我想到了关于习惯和教育的一些事。

习惯是人长时间养成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方式,可以说习惯远比记忆要牢靠。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学识,我们的经验,到最后都会成为习惯反映出来。习惯往往能够在不经意间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苏东坡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学识作为习惯的外在反映。习惯是最难改变的。习惯像我们的性格一样成为了我们基因的一部分,根深蒂固的生长在我们体内,很难改变,若要改变,非下大功夫不可,习惯的改变常常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红楼梦》的脂评里有句话叫做“人若改常,不病则亡”,可以说是一语道破了习惯和一个人的关系。既然习惯和我们的关系如此的牢固,那么毫无疑问,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终生受益,恶习则对我们有百害而无一利。习惯的不同可以成就截然不同的人生,往往极细微的差别可以造成判若云泥的结果。所以我们不可不时时检点自己,要养成好的习惯,改掉好的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与坏习惯的改变,往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好习惯的养成往往因为最初的不自在而放弃,坏习惯的养成往往由于沉溺其中不能见其弊而被我们忽视,正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所说“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习惯的养成常常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作为一名教师,我见到过许多优秀的孩子,也见到过许多顽劣的孩子,从这些孩子身上我可以想见他的家长与他成长的过程和环境,并且事实证明了我的判断的正确。好的孩子都有一些好的习惯,而坏孩子都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这些习惯正是从小养成的。孔子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说的就是习惯的养成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人处在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慢慢地就养成了和所处环境相关的习惯。好的习惯如芝兰之香,恶习如鲍鱼之臭,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的。什么样的环境成就什么样的习惯,什么样的习惯造就什么样的人。

怎么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的这几句话可以说告诉了我们如何养成习惯,那就是注重环境的构建。小孩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因为后天的环境造成了最终人生的天壤之别。怎么构建环境呢?我认为有两点,一个是外部环境的选择,再一个就是家庭环境的构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往往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正说明了外部环境的重要性。“观人观其友”则说明了交往对象对我们的影响。至于家庭环境的构建,我想,最重要的是在表率。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家长首先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史记》里面李广的故事就说明了表率的重要性,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子与带兵是一样的,重在表率。曾国藩教育子弟也是重在躬亲垂范,所以曾氏家族才有了后来的长盛不衰。如果家长整天一本书也不看,却让孩子好好读书,那不是笑话吗?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最重要的还在家长率先垂范。

江海不择溪流,故能成其大。我们要养成好的习惯也要注意从小处着手,不可忽视细节的方面,正如诸葛亮所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时时纠正自己的过程。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要时时检点自己。孔子说过“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就是按照习惯做事,也就是说,孔子到了七十岁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按照习惯做事而不违规。即使圣贤如孔子也才是到了七十岁才能够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可见习惯的养成是多么的漫长。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习惯,有恒才是关键。

喝茶不管红茶还是铁观音都是无关紧要的习惯,但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其它一些习惯却真的是关乎我们人生的成败了,好习惯要保持,坏习惯则要坚决改正。

共 1 条文章评论
  • 欣赏,问好!2016-04-21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