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脱贫需要乐山干部“拼命精神”
全面脱贫需要乐山干部“拼命精神”
四川乐山市政府新闻办8日深夜通报称,该市马边县境内的省道103县326公里加400米处路边岩意外垮塌,致途经此路段勘察精准扶贫交通项目的乐山市公路局长王川等7人不幸遇难。(3月9日中新网)
要致富,先修路。要脱贫,更要修好路。乐山精准扶贫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把贫困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首先打通脱贫的“任督”二脉,让外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源源来断流进去向贫困地区“输血”、“造血”,增强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不用提,7名扶贫干部不幸遇难的地方正处于马边县往凉山州美姑县方向的地处,属于最易发生边岩垮塌的地段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乐山市将峨(边)马(边)路作为小凉山精准扶贫交通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现精准脱贫,首要的就是解决交通闭塞、行路难的问题。尽管路途艰险、环境恶劣,但7名扶贫干部却以生命诠释着使命精神和责任担当,这正是全面脱贫最需要的“拼命精神”。7名扶贫干部的不幸遇难,说明了扶贫道路的艰难,也彰显着扶贫干部的时代精神,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关键时刻,不畏困难,敢作敢为,敢闯敢拼,为帮助群众脱贫义不容辞,化作使命担当,为打通精准脱贫交通线,不畏牺牲,敢于拼命。虽然他们已经永远的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拼命精神”却深深的感染着广大干部群众,激励着一切战斗在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最需要我们帮助的贫困群众,我们敢拼,我们爱拼,我们能拼。
众所周知,绝大部分贫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闭塞,加之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基础保障水平不高,贫困群众人均受教育程度低,有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没钱医治,大部分人从事低效率的传统农业,收入极低,仅能持续基本的生存需求,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贫困地区积贫积弱。“5年脱贫7000万”,任务沉重、时间紧迫、形势严峻、挑战重重,只有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进行背水一战,才可能啃下全面精准脱贫的“硬骨头”。
全面脱贫需要乐山干部“拼命精神”。明知前路险恶,仍是矢志不渝,甘冒生命风险,为的只是尽快把路况踏勘好,早日打通贫困群众的脱贫路。心中装着百姓,却忘了自己身处险境,为把扶贫工作细节落实,他们真的是在拼命。全面脱贫之难,堪比“蜀道难”,堪比“上九天”,或许不必牺牲生命,但即要在紧迫的期限内及时高效的攻克一个又一个脱贫目标,没有乐山干部式的“拼命精神”何以实现?(文/伍文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