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教师精神”

03-22 作者:六月雪

说说“教师精神”

鸡鸣小学 金和平

“弹指一挥三十年,囊空体弱鬓斑。满腹辛酸对谁谈?教书育人苦,养家糊口难。”大多教师就是活在当下这种情况中,什么“教师精神”自然无人理会。

但我要说教师的确有“教师精神”!我教书30年,从于漪、魏书生、汪金权、窦桂梅等一大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身上看到了一幕幕朴实无华而又恢弘壮丽的感人事迹。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最有价值的东西——教师精神。那么什么是教师精神?新时代的教师精神又是什么呢?于漪老师说:“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这是一种“挑夫精神”,须吃苦耐劳,迎难而上,奋然前行。汪金权老师说:“我永远是一座桥,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是一种“桥梁精神”,须忠于职守,甘于牺牲,乐于奉献。普琼老师说:“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对得起这里的孩子。”这是一种“担当精神”,须高度自信,信念坚定,追求执著。这些精神的实质就是无私奉献精神。于漪老师说:“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无私,是教师最崇高的人格,教师因无私而无比高尚。

无私精神在老师们身上熠熠闪光:于漪咬牙不顾自己体弱多病,“狠心”不顾因患败血症住院的儿子,为的是不落下高三学生一节课;王生英从“以家为校”到“以校为家”,义不容辞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只为“能送他们走出大山,为社会作出贡献”,为此她欠下大量外债,甚至连孩子也认为她不是一个好妈妈;石雪晖“只想让农民快点致富”,只好把年幼的女儿寄放在亲戚家,女儿都认不出她这个妈妈了;任维鼎一心"都扑在学生身上了,女儿都没有时间管",地震中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学生,8岁的女儿因错过最佳救治时间而留下终身残疾;汪金权主动申请调到地处偏远农村工作,并拿出自己大部分工资,帮助无数贫困学子圆了求学梦,自己却安守清贫,一家老小至今还住在大山深处的老屋中,连自己的大儿子上大学也拿不出学费;姜伯驹认为“育人比自己出成果更重要”,身为院士却50年如一日坚持亲自批改学生作业;“校长妈妈”黄金莲为了创业,有过在一个月内吃了三箱速食面的日子,也有过因工作不能回家过年而被婆婆责怪的辛酸;普琼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生命禁区”,甘做227个孩子的父母,用自己的工资给家里困难的孩子买御寒衣物,而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他竟然没有回家看过一次……

他们忘了自己,只想着他人;忘了孩子,只想着学生;忘了小家,只想着国家。谁不希望过舒适安逸的生活?谁的人心不是肉长的?谁没有亲子之爱?但他们体会到师爱超越自我和亲子之爱,师生虽无血缘关系,但它寄托着祖国的期望和人民的嘱托。这就是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深刻含义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无私是一种职业操守。教师职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严格遵守热爱学生、忠诚事业、为人师表等外部规定性的非自我“遵守”层次的规范道德,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哲学家康德认为,道德教育在各类教育中体现出对于人的最高意义和价值。身负“传道”之责的教师,言传身教就彰显了“人的最高意义和价值”。所以姜伯驹说:“我爱我的教师职业,我庆幸选择了教师职业”。

无私是一种无疆大爱。“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吴邵萍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的道德底线,了解孩子是教师的应尽义务,发展孩子是教师的永远追求。”这种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纯净之爱。教师应该以珍惜生命、尊重人格、追求自由、倡导民主、维护平等、强调公正等现代观念教育学生,站在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高视点上,教会学生追求真善美,提升精神境界。

无私是一种责任担当。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因为“今天的学生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更是后天的民族竞争力。”它更要求教师把教书育人看作是爱国报国、振兴民族应负的历史责任,看作是塑造一个健康完善的社会公民的崇高使命,将人的教育与祖国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的自觉,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这个“高素质的引路人”的内涵就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师德无疑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师德将提出更高要求,可不论评判标准如何变化,"无私奉献"都将是永恒的追求。

马克思说:“只有爱才能播种出爱,只有信任才能够播种出信任,只有给予才能够播种出给予。”教育就是播种的事业,教师播种“爱”“信任”和“给予”,社会收获真、善、美,国家收获人才和富强。“教书育人楷模”以实际的“播种”行动诠释了现代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每一位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这就是说,教师是支撑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教师精神是教师职业成长与发展的灵魂,弘扬现代教师的职业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舆论导向,不仅是履行教育的责任和使命的要求,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教师要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尊严,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对照总书记的要求,对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以为:在面对全面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而这个“蜕变”和“跨越”的核心要素正是需要建构一种乐学善思、坚毅进取,奉献拼搏的教师精神,让每一位教师拥有一身的正气,一生的才气,一世的文气,一脸的神气,满腔的锐气来适应伟大时代的变革,从而使教师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

一、正 气。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人类真、善、美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莘莘学子人生的导师和引路人。人们常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形容教师,德行高尚,一身正气,这是为师的首要素质。面对当今社会各种利益的诱惑、多元思想的碰撞,教师尤其要有浩然之气,才能在知行统一中让我们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实现教育的“真”,就要摈弃伪圣、摈弃庸俗、摈弃狭隘。人们常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身教重于言传。”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魂,扎牢自己的根,坚守心灵宁静,建设精神家园。树正气,淳师风,守规范,扬师德,学做人师,追求卓越,真正担负起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的时代重任。

二、才 气。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对老师站稳讲台是多么的重要!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如果没有方方面面知识的“源头活水”,就远远不能激起饱受信息浪潮冲击的学生的兴趣。一个良师,足以让学生回味一生;一个庸师,足以让学生评判一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结交德艺双馨的老师,你的才气将直接决定你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度、信仰度和影响力。况且,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生择师而学的状况将无情地摆在了老师的面前,优胜劣汰、竞争上岗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教师的“才气”,最重要的是展现在课堂上。同样的课题、同样的课堂,不同的教师,其精彩度、影响力绝对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业务能力强,善于驾驭课堂,你可以像央视《实话实说》节目那样,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心灵沟通。如果你专业知识渊博,幽默风趣、嬉笑斥骂皆成妙语,你也可以像央视《百家讲坛》栏目里的大师一样潇洒自如,妙趣横生,让学生被你的才智、才气所折服。做一名良师,做一名让学生终身难忘的人师,应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只有更新知识,创新理念,超越自我,才有厚实为师的教学底气。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才气横溢,充满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的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 气。教师身上应该多些书卷气、文气,少些酒气、油气、老气、俗气,这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特殊需要。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的“气”就是“书卷气”。这是一种文化底蕴、智慧力量的自然流露。作为教师必须是博家、杂家,不是通晓天文地理之才,没有博古通今之智,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书卷气息,你又怎么能成为文化、文明的传播者和心灵的塑造者呢?

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选择性、多元化、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等诸多特性使教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作为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知识和经历方面的欠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缩短知识更新的周期。一次性学习的时代早已过去,教师必须持久地学习,并且在读书学习的同时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实践反思和感悟积淀,才能学得真知,悟得真理,进而厚积薄发,才能成为博学多才、富有书卷气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要把读书当作你的第一精神需求,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一个只教眼前书而不广泛阅读的教师是不可思议的。勤奋地读书学习是教师教学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必然会涵养出一种超越常人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范。

四、神 气。 所谓“神气”即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气魄。慵懒、涣散、自卑、萎靡,都有损于教师的形象,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态势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充满激情与活力,神采奕奕,亲切自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心理,师生共同进步,校园面貌也会焕然一新。反之,如果教师整天无精打采,拖沓慵懒,纪律淡薄,不思进取,则会给学风、教风、校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精”“气”“神”。教师精神振作,讲课充满自信、激情飞扬,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感染打动学生,造就学生的精神和气魄。教师气聚神凝,语韵抑扬、铿锵有力,能孕育学生的人格和自尊。教师神思洒脱,讲课纵横捭阖、张弛有度,才能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激起他们参与的欲望。缺乏“精”“气”“神”的教师,失去了“精”“气”“神”的课堂,收获的也许永远是失望与失落!

五、锐 气。 锐气,是一种胆量,一种魄力,一种攻坚克难的精神境界。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有一股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锐气。回顾我国教育发展史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从科举制度到应试教育,从广泛提倡的素质教育,再到近年来兴起了人性化教育。落后于时代要求的应试教育在渐渐走向衰落,素质教育则日趋走向成熟,人性化教育如日东升,势不可挡。消除浮躁,深刻反思,研究探索,开辟出教育改革的一片新天地,是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

学知不足教知困,教学相长是我们教师的学习理念。当今时势下,教师还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共 5 条文章评论
  • 感谢大家夸赞!祝愿你们周末快乐2016-03-25 18:30
  • 春江水:写得好,推荐阅读。另,教师的生命不仅在课堂。为课堂50分钟的“精”“气”“神”,教师在课前可能要花5小时的时间。2016-03-26 19:00
  • 自得其乐,啊Q精神2016-03-29 12:45
  • 现代教师,不仅要有教师精神,更要有全方位的能力。什么是教师:以应付检查为主,二十四小时看护学生,空余时间上课的全能职业。2016-04-01 09:18
  • 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写得好!赞!2016-04-06 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