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摆“无事酒”岂能平安无事?

03-24 作者:网络

近年来,八项规定、反四风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党风民风。但在一些地方,借孩子“满月”、升学、搬迁等理由大摆“无事酒”的风气依旧浓厚。中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今年通报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案例中,湖北、黑龙江、江苏、吉林等多个省份都有相关案例曝光。(3月21日 中国新闻网)

不得不承认,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在各级纪检部门的明查暗访,以及坚定不移的纠“四风”态度,干部违规婚丧宴请之风得到有效遏制。然而,有些地方的“请客风”并非就此消失,继续变换着花样敛财。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如今,借孩子“满月”、升学、搬迁等理由大摆“无事酒”的风气依旧浓厚。

既然无事,还要违规摆酒,那就是赤裸裸的敲诈。摆酒干部也清楚,“无事酒”能有市场,全靠手中的权力;参席人员也明白,如果不云捧场,略表心意,恐怕今后的事情不好办。在这样心知肚明的“潜规则”下,摆“无事酒”风气难以自生自灭,因而不能让摆“无事酒”的干部平安无事。

虽然这些干部摆酒,无非是找个理由收钱,借机敛财,但也暴露出监管的“盲区”。如果监管真正到位,做到了天衣无缝,哪怕干部到其他乡镇、区县办酒席或化整为零,多个场所分散办酒席,甚至只收礼金,不写礼单,都逃不脱监管的视线,相信也没有几人能在“零容忍”的纠风手段下以身犯险。

同时,一些地方大摆“无事酒”的风气依旧浓厚,足以说明摆酒的不是少数人员,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一方面干部要随礼,需参与有来往的“无事酒”宴席,同时自己也会办类似的吃请,以平衡收支。大家都这样,“无事酒”便有了生存的市场。当地的监督“盲区”应该足够大,否则也绝不可能让“无事酒”摆得如此嚣张,日渐成风。

所以,在有了“限酒令”“限宴令”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同时在约束官员权力上多下功夫,将之关进笼子,杜绝权力寻租。唯有如此,才能不让摆“无事酒”的干部平安无事。(孙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共 1 条文章评论
  • 虽然这些干部摆酒,无非是找个理由收钱,借机敛财,但也暴露出监管的“盲区”。2016-03-24 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