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封闭的那扇门

04-11 作者:忘忧草

近日,我到县一中去看正在上高中的侄子,来到学校大门口,时针已指向上午11:45,快到学生放学时间,为了能尽快见到侄子,我赶忙给他的班主任打电话。可是一连打了几个电话,就是打不通,电话不是无法接通,就是正在通话中,反正没人接。打不通电话就意味着不能走进学校大门,见不到想见的学生。

此时环顾四周,发现许多和我一样的家长正用祈盼的眼神看着面无表情的门卫。终于等到中午12:00,走读学生们与得知来看望自己家人都陆续来到学校大门口内外。但是不知道为了什么,学校大门就是不开,而此时大门内已经聚集了最少200名学生。学生们伸着脖子往外面看,家长们踮着脚跟往里瞅,中间就隔着那么一道伸缩门,此时的伸缩门如同相隔在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一座山。大约等了十多分钟,大门才开了一个只能进出两个人的小门缝。而学生们或许是饥饿所致,或许是见到亲人的缘故,一窝蜂地迫不及待地往外挤。大门外的家长们也焦急地往里冲,一时间,伸缩门从轨道上往外被挤出差不多一米远。看着此情此景,我不禁有些惶恐:为什么会这样?好端端的一个学生放学、家长探视怎么弄得跟犯人放风、家属探监似的,场面极其混乱。这样的场面如果发生了踩踏事件,后果可想而知。几分钟过后,一切恢复平静。有的家长拎着饭盒进去给孩子送饭,有的孩子和家长就蹲在学校门前的地上,一起草草地用过午餐。时间到12:30后,又听到一声声的口哨响,这是学生要午休的信号。此时,学生们陆续来到寝室准备休息……

我观察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很少看到学生之间有任何的交流,个个似乎就是一个会说话的机器人。除了还认识家人外,几乎就没有任何的交流。据说学生在学校交流的渠道,也无非就是学习、吃饭、提水、上厕所、宿舍休息之类的。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我还真的不敢相信现在的学生就是这样一幅模样。这也难怪某些杂志上在谴责某些学生上大学之后,社会知识几乎是零,甚至是负数。长此以往,现在的孩子、如今的社会、孩子和社会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面对此种情况,我不敢想像。难道都是孩子们的错?难道没有封闭教学的错?

试想,现在的家庭不要说就有一个孩子,就是有两个、三个,又会怎样?现在的孩子哪个不是从幼儿园开始,上小学、中学,甚至直到步入大学校门,压根就是出了校门进家门,进了家门再关起门。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生、家长、学校分别定下硬性指标,哪个学生不是在为此目标而奋斗。好像哪个孩子要是学习差,或者学习时间少,就是罪过,就不是好孩子。孩子们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有星期天、节假日,又统统被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占去。家长们既怕孩子们会输在起跑线上,又怕孩子们输在半道上,更怕孩子们输在终点上。于是家长、学校、老师不约而同地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用各自的善意绑架了孩子。孩子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被变形定位,从而扭曲成长。书本知识与日俱增,社会知识与日递减。天天生活在真空里,生活在暖房里。经不得任何风雨,见不得一点细菌感染。或许有一天,孩子们就真的变成了脆弱的玻璃人。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孩子们又该怎样面对?这难道仅仅只是孩子们的错?就没有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错?

推开那扇窗,打开那扇门,让孩子们走出去,看看那蓝天,瞅瞅那白云;让孩子们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体验一下风吹雨打的感觉,接受一次细菌抗体的试验。没有体验哪来感受?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记得毛泽东主席曾说过这样的话:“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就是说,只有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才不至于成为文化知识的巨人、社会知识的矮子,才能使孩子们将来有所建树,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共 1 条文章评论
  • 推开那扇窗,打开那扇门,让孩子们走出去,看看那蓝天,瞅瞅那白云;让孩子们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体验一下风吹雨打的感觉,接受一次细菌抗体的试验。2016-04-11 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