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驻村”成为村干部的“副业”

04-11 作者:网络

前不久,回农村老家,深感不少家庭富了起来,但一些村干部的状态不尽如人意。村民们说,村里有不少“假干部”,平时不怎么在村里,而是常住城里,搞私人营生,村民有事不知该找谁。(4月10日 中国新闻网)

毫无疑问,村干部是一类很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体制外的人,每月却领着薪水,但又不用坐班,没有专人来监督。因而出现既占村干部的位置,却又想着村外的事,每天住城里,甚至大把时间在城里搞营生,群众要办事,还得电话先预约。

但从村干部的产生来看,是由村民通过选举产生,在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及其配套组织担任一定职务、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并享受一定政治经济待遇的工作人员。也就是说,村干部领着工资,他们为村民办事是职责所在,是在尽义务尽本份。

试想一下:村干部长期住城里,难得和村民见上一面,这样的村干部还称职吗?平时,村上发生了什么事,村干部不能第一时间知晓,还得等村民打电话告之;村民要办事盖章,或者到城里找干部或者提前预约,弄得很不方便;村干部不熟悉村务,村民有事咨询时,更不可能会给村民一个满意答复。这样的村干部,是否也该有人来管管呢?总不能因为在“体制外“而长期游离在监管外吧?

正如一名办事群众所期盼的那样:村干部坐上船头,才好为一船的村民掌舵。农村是发展的短板,有不少关乎群众利益的实事,“候鸟远飞”不能成为干部状态,“大有可为”更不应光挂在嘴边。试想,村干部不理村务,一年到头难得服务父老乡亲,岂不忘了本?村干部不驻村,已经严重辜负村民选举的初衷,理应被罢免。

也许,村干部每月的薪水比不过公务员,但身上的责任与担子却并不压于公务员。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成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也是政策下传的“传声筒”,多重责任之下,岂能轻易从视不管,忙自己的生意?只有一心干好村务,替民排忧解难,这样的干部才让人满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勇军)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