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如母,留守儿童从此不再孤独
师爱如母,留守儿童从此不再孤独
罗田县鸡鸣小学 金和平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原野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说明白一点,“留守儿童”就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地或国外打工、经商而留在老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他们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据统计,我国目前至少有1000万的“留守孩子”,这些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问题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维系着千万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将来的人口素质。思考并探寻解决“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白庙河中心小学作为大别山下一所贫困山区的农村小学,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新步伐,只有以德立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多年来,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占据着学校的大半个江山,调查发现,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苦,但他们能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微笑;还有一类孩子就是心理自我疏导不够的孩子,她们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本质上她们也是向往童年肆意,天真烂漫的,只不过没有遇到真正懂他们的人罢了。该校鉴于本校留守儿童亟待关爱的现象,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办公室。由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女教师丁亚丽老师担任学校女生工作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全面负责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具体培训各班班主任落实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任务。实践研究发现:小学教育是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养成健康、文明、向上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学校把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体系作为学校发展的切入点,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六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即常规体系、流程体系、培训体系、活动体系、特色体系和评价体系。新的德育工作体系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积极地发挥着学校的德育为先的育人功能。丁亚丽老师,她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实践中发现,留守孩子与普通孩子相比,由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居,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教导,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颇多,如学习上滑坡、性格比较孤独、行为有偏差、卫生状况差……并非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像报道说的那样: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那么,怎样才能引导这些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更有实效呢?
作为心理咨询老师,她特别想培养很多的孩子成人成才,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可是有些留守孩子根本就不珍惜,甚至比你更委屈……为什么呢?因为他很小就跟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出国根本不在家,多年没回家,他爸妈出去这么长时间,也许连孩子的模样都不记得了,给孩子买的衣服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她再有才能,可谁又能成为她坚强的后盾呢?爸爸妈妈不在家,爷爷奶奶年纪大,此时,作为老师,她怎能不明事理地指责孩子呢?她认为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视生如子,以心换心,关爱学生,在生活上给他们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应该的。她遇上了有个孩子表现特别内向,沉默寡语,有时候又像个小老人喋喋不休,后来经过反复了解,这个孩子小小年纪父母离婚,只好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自然也成了“留守大军”中的一员。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的爱,爷爷又不允许母亲来看她,每当别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和父母出去玩时,而她只能把自己对父爱、母爱的渴望深深埋在心里,小小年纪这样懂事又敏感,让人看了可怜。于是,丁老师就经常有意与她谈话,了解她的想法以便及时引导。她问她是否想爸爸妈妈,她激动地说想。她还问她见过他们吗?她说自己曾有几次背着爷爷偷偷去看过妈妈,可爸爸什么样已经不记得了……每当谈到爸爸妈妈,平时沉默的她变得活泼了,话也很多,每次她就这样默默地听着,讲完了,这孩子就显得非常高兴。
作为学校的女生辅导员,丁老师十年如一日,她认真负责地做好全校女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女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辅导教育,关心女生生活,为全校女生服务。经常召开女生生活会、讲解青春期卫生、饮食、休息及运动常识。联系并指导学生会女生开展工作,检查落实各班级女生干部,各负其责。教育女生注意自我保护、自觉抵制保有量干扰,正确对待男女同学的友谊,不私自外出。注重个人形象,洁身自好。教育女生自尊自重自爱。不断加强女生心理辅导工作,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找学生聊天,开导关心留守学生。提醒学生关心自我,爱护生命。在本人的努力下,学校领导的支持、班主任的协助下,全校女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顺口溜,点出了留守儿童遭受伤害的直接原因,反映出许多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亲情、教育、安全,缺失了这些至关重要的环节,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引人忧思。留守儿童的确是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是如此。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肩上的担子更重,我们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一些关怀。充当孩子的父母,给予孩子父爱,母爱,如果不能及时地给予他们爱心,他们会因为缺少亲情而陷入深渊。面对这些留守儿童,他们不仅渴望知识,更多的是关爱。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作为一名小学骨干班主任,她认为:“我们不能给所有的留守孩子以爱,但我们要给身边的留守孩子表达所有的爱。针对留守儿童的这些不良现象,她采用了以下教育方法:
一、关爱留守儿童,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
首先,班主任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更应该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再者,班主任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行、睡等问题,帮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最后,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对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二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立自强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二、视留守儿童为亲人,贴近孩子的心灵
班主任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尤其是一名心理健康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的抚慰者的角色。多年来,她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有的孩子选择了上网和不健康的书籍作为情感的替代品,这样的现象会引发孩子的心理健康大问题。此时,她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跟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爷爷奶奶的照顾很多时候仅仅是满足留守儿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方面顾及很少。作为一名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与其监护人沟通的同时,主动地承担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她还认为,教师要以美丽的言行滋润留守儿童。对本已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应该用“和风细雨”式的亲切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切不可施行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作风。这样学生会越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产生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和你的距离只能越来越遥远。
三、以博大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
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作为学校的一名女生工作辅导员,她以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她遇事冷静对待,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孩子改正错误,不因急躁而前功尽弃。从小事入手,督促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成长中有成就感相伴,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时刻感受到同学的关注和老师的鼓励,便会更乐意去和大家做朋友。作为教育者,她认为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切忌万事批评在前,要用真正的师爱去关注这些孩子,用温暖去抚慰她们失落的心灵。
四、发挥班集体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特殊作用
如“每月给父母一封信”活动。鼓励“留守儿童”每个月写一封信给在外地的父母,并要求父母回信。通过书信往来减轻“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加强爱的教育。同时还可开展“每半月一电话”活动,现在学校有了免费的“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平台,留守儿童与父母打电话方便多了,真实地向父母汇报在校在家情况,让外出的父母不用担心。
如“感恩之心”活动。学校组织全体学生会,“留守儿童”代表上台演讲了,讲了他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和父母之间的一些故事。同时,还邀请部分外出家长代表上台谈自己在外地时是如何想念在家的孩子,在外地的生活状况及其外出的原因等。让 “留守儿童”感受父母外出打工的不易,懂得节约用钱、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等就是对外出父母最大的支持,最大的爱。
如“向家长汇报”活动。学校因地制宜,每半个学期给“留守儿童”的父母寄上一份该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的报告,并可提出对其子女教育方面的一些建议。还鼓励有经验的教师,校外辅导员等联系帮助“留守儿童”,从学生上、生活上、心理上去真正关心他们。她还结合学校日常活动给“留守儿童”展示的舞台。如学校运动会、六一、国庆、元旦等大型节日,尽可能让所有“留守儿童”都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尽一切可能用集体的力量去帮助所有“留守儿童”,让他们不再觉得孤独,重塑自信心,融入到集体中,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好少年。积极开展少先队组织活动,用星星火炬照亮“留守儿童”的心灵。更多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多用爱去滋润他们,让他们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阳光和雨露,拥有温馨和亲情,拥有微笑和快乐!
五、加强与社会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仅凭班主任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她在做好校内工作的同时积极争取了大量的校外教育资源。比如聘请校外辅导员、发挥留守孩子身边的老党员、老教师等的作用,请他们帮助管理照看。要求全社会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努力形成了政府、村委、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总之,“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让我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弥补父母未能给他们的爱,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他们编织一个色彩斑斓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