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水东流去
恨水东流去
好久没有写日志了。近来由于腰椎间盘的毛病,引起坐骨神经痛,使大腿发麻,行走不便,如踩棉花般,加上膝关节疼痛,上下楼特别吃力,无奈只好自行治疗。用的是数码多功能治疗仪,每天两次,每次一小时。闲坐无聊,就用读书消磨时间。近来读了关于张恨水的一些资料,对其人其事有了个大略的了解。记得我社(贵州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过《金粉世家》,分上下两册。2003年又编印了一套《张恨水小说精选》,收录了《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多部小说。
张恨水1895年5 月18 日生于江西广信府(今上饶)。1914年他以“恨水”为笔名开始在小报上发表小品文和旧诗词。关于此笔名的来源,他本人就有不同的说法。一,源于李后主“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二,1927 年,他在《世界日报》上发表《答知一君问——关于张恨水》一诗:“欠通名字不关渠,下列刘蕡自腹虚。正是一江春水绿,此君有恨恰何如?”表白自己如唐诗人刘蕡一样,愤世嫉俗;三,1928 年,他在《世界晚报》上解释,称恨非动词,恨水亦如春水、秋水、恨海、恨石一般。其好友郝耕人称恨水脱胎于李商隐诗“恨水东流去”一句。
社会上曾流传“恨水不结冰”,谓冰心拒绝了张恨水的爱恋。冰心曾为此斥责过这一无稽之谈:“我根本就不认识张恨水”。此言纯属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1918年,芜湖《皖江日报》连载了其中篇处女作《紫玉生烟》,拉开了他在报刊上连载小说的序幕。其连载小说,数十年不辍,影响大,波及广,数量更是惊人。据统计,从1918年至1958 年,他至少在17个地区的40多家报刊上连载了近百部中长篇小说。此项记录前无古人,恐怕也后乏来者。
张恨水是最受影视公司和导演青睐的小说名家。据不完全统计,1929至1949年间,被改编成的电影多达14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撇开小说散文等不论,他也是一位很有特色的诗人。青少年时代,他创作的诗词不下于1000余首,惜原稿大多遗失。《张恨水全集-剪愁集》一卷收录了他1926至1962年间创作的600首诗词。其诗词几乎是清一色的旧体,白话诗不足十首。
张恨水一生为读者奉献了106部中长篇小说,约6000篇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新闻类未计入}。大约在3400万至3700万之间,煌煌大哉!
张恨水既是位高产作家,也是位高产父亲。他有三位夫人,膝下有7子6女,儿孙辈他生前有五人。
因被媒人蒙蔽,其发妻徐大毛(徐文淑)其丑无比,他一直不肯圆房。其母教育他,结发夫妻丑也好,粗布缝衣衣也牢。娶妻娶德不娶色,你认命吧。张恨水顺从了母亲。
第二位夫人乳名招弟,婚后改名胡秋霞,寓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人关系和睦,有他的词为证:蝶恋花·帘钩响动伊来到。屈指沉思,灯下低声道:明日如何消遣好?良辰千万休烦恼。 原来生日浑忘了,客里年华,多谢伊关照。我自伤心还一笑,伤心不要伊分晓。
第三位夫人原名周淑云,婚后,联想到《诗经·国风》,张恨水为她易名为周南。其时,张恨水已30多岁,而周才16岁,是个中学生,但她却地投入张恨水的怀抱,当年就举办了婚礼。
1938年,“平江事件”发生,张恨水收到新华社寄来的讣告,即写挽联一副:抗战无惭君且死,同情有泪我何言。
同年,张学良去台湾,张恨水撰一联为其送行:日积十年钓鱼,晚积十年读史,学而习之;昔居四面包山,今居四面环水,良有以也。
张恨水50寿诞时,老舍有一贺诗:上下古今牛马走,文章啼笑结姻缘。世家金粉春明史,热血之花三十年。
1945年,张恨水从重庆东归武汉,途径贵阳时,写下了《东行小简》前7节。当时停留多久,居于何处,就不得而知了。
1967年2月15日,张恨水撒手人寰,走完了他生命中的72个春秋。子女们护送他的遗体前往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时,没有其他送灵的人,没有鲜花,没有哀乐,静静地,他告别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