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成干部敛财机遇暴露监管漏洞

04-25 作者:疏桐上蝉

扶贫成干部敛财机遇暴露监管漏洞

针对这些问题,铜仁市纪委果断亮剑,先后查处江口县、沿河县、松桃县等扶贫领域腐败窝案串案,涉案金额730多万元,涉案人员30多人,其中县处级干部2人,目前,已移送司法机关17人,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4月2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当前全面脱贫攻坚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尽管面临着诸多机制制度的制约和决心的考验,但时值“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又是全面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必须要树立“底线思维”,避免因制度“短板”让脱贫事业功亏一篑。

铜仁市是贵州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国家和地方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将铜仁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决战区,倾注心血之多,投入人力物力之大,似乎将铜仁打造成脱贫示范区已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然而通过信访举报、项目审计、民生监督发现,一些基层扶贫干部把国家的扶贫政策看作是“发家致富”的大好机会,利用监管漏洞、政策空子、群众无知,肆意套取、侵吞扶贫资金,以致在扶贫项目上看似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就如石沉大海,一阵波澜之后,了无反响,毫无成效。如此“自肥”式的扶贫,扶的是扶贫干部自己还是百姓?令人匪夷所思的不是扶贫如何“惊天地、泣鬼神”般的贪腐手段及令人发指的腐败思想,而是涉及金额不可不谓大、涉及人员人数不可不谓多的贪腐缘何没有相应的制度监管?人心难测,无法预估的是人性的弱点,何其贪婪?殊不知,全面脱贫攻坚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难以保证每一位扶贫干部都脚踏实地、一心一意、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不贪一丝一毫。但严密监管制度,强化廉政警示教育,建立严密盯防扶贫腐败的机制制度却是各级各地完全可以抓实的。

不只是铜仁市,各地查处的扶贫腐败不一而足,窝案串案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人露出马脚,牵出几人、十数人甚至上百人,涉及到与扶贫相关的多个系统、多个环节,从扶贫资金、物质拔付、分配时的吃拿卡要,到虚开发票、加大工程量、报假账以“自肥”,再到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将扶贫物质转卖赚取差价,收受礼金、红包等,贪腐势力黑手伸向扶贫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确是触目惊心的。

扶贫成干部敛财机遇暴露监管漏洞。扶贫领域的腐败缘何疯狂?一是少数扶贫干部、少数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认识上存在误区甚至是一无所知,以为扶贫就是“施舍”、“占便宜”、“掉陷饼”,无疑是纵容“蝇腐”贪腐的恶行;二是扶贫项目运作机制不健全、不公开、不透明,缺乏必要的严密审计、核查、验收等流程,随意性、主观性大;三是一些扶贫干部廉洁意识薄弱,党性修养差,政治免疫力不强,见钱眼开、见财就贪;四是制度监管缺乏,权力失去制约。扶贫项目从县级审批、市级审核到省级备案,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也没有明确各级党委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监督之责,从扶贫系统内部监督到外部监督形同虚设。(文/伍文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