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暗访剥去“假民意”的伪装

04-27 作者:网络

今日,“四川纪委书记暗访派出所:随机问百姓没有不骂的”为题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专家在接受观海解局记者采访时表示,领导干部生活在相对较高的层次,尤其是一些省市级以上领导,很难直接接触到群众。而群众的需求非常简单,官员平时多自己买买菜、坐坐公交就能切身了解民意。(4月22日 新浪网)

民意是一个风向标,政府工作干得好不好,干部作风正不正,听听民意便能一清二楚,既简单又准确。然而,畅通民意传输渠道,并非像想象中这么简单,从老百姓口里说出来,一级级往上传,说不定在哪个环节,民意已经被注入了“水分”,甚至被扭曲,使上层领导看到的是一个经过加工处理的“假民意”。因而才会发生明访与暗访截然不同的结果。

其实,四川省纪委书记王雁飞所讲案例并非个例:“当时我们要了解一个县派出所的工作情况。先采取的就是‘暗访’,去的途中随机问老百姓,‘派出所怎么样’。这个派出所自身有问题,老百姓没有一个不骂的。”很明显,暗访发现了问题。可是,第二天,他们一行人到了该县后,由镇党委出面,召集村干部、党员、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开座谈会。会上,大家却异口同声对派出所大加称赞。

360度的民意反差,虽然都出自于民众之口,却暴露出不同场合制约着民意的正确表达。民众对派出所有意见,但这个真实的民意无法传达到上层领导耳中,民众只能私底下骂骂、抱怨抱怨,而这样真实的民意,只能通过暗访获得。一旦在公开的场合,有干部在场,民众怕得罪人,也怕遭报复,不敢说真话,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官员微服私访总能大获全胜,恰好暴露出真实民意在受阻。

诚然,领导下基层暗访也是一项常规工作,但这样的暗访毕竟范围有限、次数有限,并不能将所有老百姓的真实想法都问出来。畅通真实民意,重点还应放在基层信访工作上来,增加接受群众举报的方式,尽心尽力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还应加强对举报者信息的保密,减少信访者的后顾之忧。唯有让真实民意一路畅通,才不会出现明访、暗访两重天的情况。(左左)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