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升职”背后或许另有隐情
在公务员队伍里,有一句名言,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句话生动地展现了一个现实:由于竞争激烈,公务员渴望通过升职来提高待遇,非常难。长安街知事发现,也有不愿被提拔的人。这其中,我们最常听到的案例就是主动“让贤”。(4月20日 新浪网)
职务晋升,意味着荣誉、待遇,意味着社会认可、掌握权力、获得施展空间。在“天花板”现象之下,能够被组织看中,获得青睐,可谓是天下喜事,机会难得。在人人都想进步,都想谋得一官半职时,却有一些官员“拒绝升职”,主动放弃已经到手的晋升机会,让人难以理解。或许,“拒绝升职”的背后还隐藏着啥猫腻,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反腐线索。
诚然,在“拒绝升职”的官员中,有些干部放弃提拔机会是因为客观因素,比如:交通不便、年龄、身体不适,不愿意再担任重要岗位,不仅不愿意升职,甚至想变领导为科员,过“无官一身轻“的日子。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却是心存顾虑,怕自己的坏事、丑事在提拔审察时曝光,因而“为了保平安,宁愿不升官”。现实中,边腐边升现象虽时有发生,但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强,审察越来越严,贪腐官员要想蒙混过关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与其冒风险求晋升,不如保平安在原地踏步,成了一些贪官的“拒升”理由。因而,对“拒绝升职”干部进行调查,其实很有必要。
同时,“拒绝提拔”也是“尸位素餐”的重要表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超发奖金、超配职数等非常规的干部激励手段行不通了,部分干部深 感推动工作缺少“抓手”,加上权力受到监督,“无油水可捞”成为常态。在一些敏感的领导岗位,比如安监、环保、财政等部门,甚至出现了实权人物也申请“实改虚”的怪象。
确实,在新常态下,人民公仆越来越难当了,如果仅仅庸俗地把升官等同于提高待遇、捞点“油水”,那么,在当前的形势下,为官必然痛苦至极,出现不想“升官”现象也就再正常不过了。但对于这些现象,相关部门绝不能睁只眼、闭只眼,以此为突破口,对相关干部进行审查,看看是否有腐败行为,或懒政思想,对症下药。(左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