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阶梯(三)

05-03 作者:

文/龑

(三)

(接上)

教育还包括公众教育。

孩子在家庭在学校所学不到的就会在公众中去看、去学、去模仿。而公众形象和公德教育是自然而然贯穿到幼儿精神成长的全程教育。有咋样的生存环境,有咋样的父母浸润,接受怎样的学校教育,三者兼顾产生出对周围、对生活怎样的客观认知,这个认知渐成,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就会树立咋样的世界观,来影响人生,推进社会,改变世界。

世界观树立的全过程与父母的遗传没有关系,与DNA,与染色体,与蛋白质,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完全是后天感知形成长大后的天然。而这个后天形成的世界观,又左右人的社会行为,影响人的一生。对人的一生影响的好坏,是由孩子成长过程对周围的认知来决定,又反作用于社会中、生活中、实践中。这个实践活动又表现到社会活动的德、善、行,待人接物的礼、义、廉、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公众教育的正能量应该是社会公德的教育,人人都应该是别人学习的榜样。然而公德教育渐渐在背离原意,驶向偏差,变成‘功得”激励教育,也就是下了多大功夫,得了多少实惠;干了多少事,拿了多少钱,不拿钱不干事,甚至拿了钱也干不了事的骗局。而缺乏了有予无求,只求心安的善行,更缺乏了作为社会人的奉献与大爱。

从小耳濡目染的是金钱、名利、虚荣,损人成常态,走到那破坏到那。公园的座椅被踩踏的泥污不堪,公众设施拆分的缺腿少胳膊。亲眼见有的家长带小孩到广场,自己去跳广场舞,孩子在周边设施上边玩、边坼分设施,科学实验发挥到极致。好心人劝说白眼相向,家长还帮腔并不以为然。公理之事无人可为、无人敢说,久而久之公德之心全无。对于那些缺德者,更是上辈人无德误导小一辈,还教会旁边不辨是非的儿童。

记得先前有一位不长见的朋友,孩子从小天资聪慧,小学,初中,高中跳过三次级,还小奖不断,大奖让人艳羡。是邻里孩子学习的楷模,全县的响当当优生。可一次在街上,孩子拿着玩具枪,瞄准路灯“啪”的一声,碎了,灯灭了。当大家目光聚焦朋友,他却不以为然“孩子,玩儿,没事,还真准!”。当时只见一位老者摇了摇头,我不解其深意。现在我懂了,因为朋友的儿子至今业绩平平的还是个小文员,在职场专业出类拔萃,却输给了人品。

公众形象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反咉!不是要你能说会辺、能拉会唱,而是坐有坐相、站有站姿,行为要养眼,而不是让人不能入眼,言语不说充满正能量但要和气、顺耳,而不污秽恶心。对人存善心,对事存善念,要懂的感恩,宽容,接纳,忠诚,与人合作,积极向上,从小要教会、懂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网传的火车上的不雅和蛮横图片,曾困绕国人,指責声炒红网络;出国游的不雅行为、哗然举动,让它国对中国人瞠目,我们的公众形象碎了一地,演升为国耻。

公德即美德,有了美德,善心便会常存,善行天下。善心常存才能悟明自己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能为他人树起样板,才能走到那,那里便是一道风景,也才能人見人爱,也才能给自己筑一条通往发达的路。

在公共环境中,人若能内敛自己,便能教会别人。

(未完待续)

共 3 条文章评论
  • 欣赏,推荐阅读。2016-05-04 20:18
  • 谢谢各位文友点评、来访!问好各位!2016-05-07 18:35
  • 谢谢各位,欢迎点评!2016-05-12 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