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采粽叶赋
1采粽叶赋
一袖白练起飞扬,
伊人身影芦苇旁,
柔荑轻轻捻芦叶,
岁岁端阳粽飘香。
我就写起蔷薇摘粽叶的样子,像一个绝代美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五月,马上又是到了采粽叶,做粽子,吃粽子的季节,我就想起了这首诗。
古人写了很多赞美劳动人民的诗,赞美采桑叶,采粽叶,的各种女子。例如《陌上桑》《采桑女》等等...
头些日子我也想刻画一个我家乡赣榆的采粽叶,看樱花的人,来宣传赣榆,
只是感觉只写了一半,没有灵感,看来只能到春天时候才能写的完整。
现在已经是端午就可以写了。
那个故事是这样的,赣榆春天的时候,那两个人走在田野上,看着村落里的炊烟,一起去无名小河看花看草,边采粽叶。
春风里摇曳的青色芦苇,吹着花花,草草,一切都那么有诗情画意。
他说道,“哥采的不是粽叶,是快乐。嘿嘿” 她说“你长得不够美,但是你可以想的美呀。”
这些图画一样的情景,暂时就定在赣榆青口河堤上发生的。
好吧,我描述的这些图片跟一个人拍摄照片的风格相似,
她拍过一些村落,田野,无名的小河,不知道她还会来这里看不,再发点图片来给我们看看。
@某人
两个人走在河堤上,看着炊烟,看着人间烟火,留恋黄昏的美,这就是赣榆普通生活的美,
这就是那些采粽叶的女子的美,飘渺,轻灵。....
2《又采粽叶》
“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每当听到这首叫《又见炊烟》的歌,我就会想起故乡的味道,想起小时候采粽叶的情景。
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已经到了采粽叶吃粽子的时节,看到人们忙活的采粽叶,包粽子,
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偶尔会帮大人打粽叶的场景,
那是小时候上学的一个课余的时间,一群小伙伴走在河边的芦苇里,采一个个的青青的芦苇叶,
既帮了大人,又能锻炼自己的采粽叶能力,也是一举两得。
小朋友们采起芦苇叶,带回家,就叫给大人们处理。
大人们就把粽叶放到大盆里,先用清水洗几遍,就可以把粽叶放到锅里煮熟了,
等到粽叶煮熟了,一掀开煮粽叶的锅,总能闻到芦苇叶的特殊香起,很有一种赶紧要吃粽子的感觉。
然后大人就把粽叶一个一个叠在一起,裹成一个漏斗状,就放好糯米,
然后用稻草或者布线缠起来,一个个粽子就包好了。
然后就可以把这些粽子放心的放到锅里煮个一下午,一晚上,
再放几个鸡蛋鸭蛋鹅蛋,
等煮好以后,掀开锅,浓浓的粽叶香,糯米香,飘香整个巷子。
说了这么多,不如明天带上家人就去河边采上粽叶,
又见粽叶,又见故乡,又见亲情,
好好的煮一些自己的粽子,好好的过一个端午节!
3《凤舞九天,藤萝情和白粽子》--端午白粽子
楚国的都城被敌兵攻破,满城已是烽烟四起,水深火热,
楚大夫屈原看到这一切,泪似汨罗河,国破家亡,生有何意,
他带着他的《离骚》,带着那些诗篇,那些是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
他投江了,
从此,《天问》《九歌》都成了千古风骚绝唱,无人再会驾着凤凰翱翔于华夏九天。
从此华夏风骚少了一个叫屈原的诗人。
中华人感叹屈原大夫的爱国之心,在端午那天通过包粽子,赛龙舟来缅怀千古诗人屈原大夫,这就是端午的来历。
我也想起 古书上一个关于白粽子的故事,
那里有一个叫@依然六月雪的女子,书上说,她那张娇羞的脸上,也被青粽叶和白粽子萦绕心头,
依然六月雪长在藤萝婆娑的南国,思念像藤萝那样的缠绕,
那个时候,她采起粽叶,填词一首减字木兰花调,她包白粽子,写诗,和他的夫君。
问君知否,白糯米粽,是宿别,
原来国君又调劳役,六月雪的他,
要踏上征途,此去或者九死一生,
君知否,这最后的白粽子是不舍,
粽叶清清总怀宽,不知其心是甜咸?
她为了他一夜白发,千里苍老。
后来古书上记载,白棕者,生南国,味甘,性甜,
藤萝之畔, 其出自依然六月雪者,最相思。
- 很喜欢2016-05-04 10:39
- 回复@蔷薇紫陌:你也叫蔷薇啊,你在哪个城市2016-05-04 10:47
- 欣赏2016-05-04 10:56